理學院

Permanent URI for this communityhttp://rportal.lib.ntnu.edu.tw/handle/20.500.12235/3

學院概況

理學院設有數學系、物理學系、化學系、生命科學系、地球科學系、資訊工程學系6個系(均含學士、碩士及博士課程),及科學教育研究所、環境教育研究所、光電科技研究所及海洋環境科技就所4個獨立研究所,另設有生物多樣性國際研究生博士學位學程。全學院專任教師約180人,陣容十分堅強,無論師資、學術長現、社會貢獻與影響力均居全國之首。

特色

理學院位在國立臺灣師範大學分部校區內,座落於臺北市公館,佔地約10公頃,是個小而美的校園,內含國際會議廳、圖書館、實驗室、天文臺等完善設施。

理學院創院已逾六十年,在此堅固基礎上,理學院不僅在基礎科學上有豐碩的表現,更在臺灣許多研究中獨占鰲頭,曾孕育出五位中研院院士。近年來,更致力於跨領域研究,並在應用科技上加強與業界合作,院內教師每年均取得多項專利,所開發之商品廣泛應用於醫、藥、化妝品、食品加工業、農業、環保、資訊、教育產業及日常生活中。

在科學教育研究上,臺灣師大理學院之排名更高居世界第一,此外更有獨步全臺的科學教育中心,該中心就中學科學課程、科學教與學等方面從事研究與推廣服務;是全國人力最充足,設備最完善,具有良好服務品質的中心。

在理學院紮實、多元的研究基礎下,學生可依其性向、興趣做出寬廣之選擇,無論對其未來進入學術研究領域、教育界或工業界工作,均是絕佳選擇。

Browse

Search Results

Now showing 1 - 1 of 1
  • Item
    南海渦漩、暖流及颱風溫降之數值模擬與動力解釋
    (2010) 江紫綾; Chiang, Tzu-Ling
    本研究使用一個南海區域的數值模式(South China Sea model)模擬向西移動的中尺度渦漩行為、冬季之南海暖流(South China Sea Warm Current)及颱風造成的海表面溫降,並解釋這些現象的動力過程與形成機制。由南海模式之海表面高度距平值顯示,起源於呂宋海峽附近之中尺度渦漩脫離後會向西移動,進而影響南海北部的水文及環流。此渦漩脫離的週期在冬天較短為40~50天,夏天較長為80~120天,此與黑潮入侵之季節性變化有關。南海模式也能成功地模擬出南海暖流。經由多個數值試驗得知,黑潮的存在並不會影響南海暖流的形成與否。冬季時東北季風的間歇性減弱(wind relexation),才是南海暖流產生的主要原因。也就是說,東北季風時期,海水會在東京灣(Gulf of Tonkin)岸邊堆積,使得海平面升高,待東北季風減弱後,海水回流進而形成南海暖流。我們也利用模式重新確認了暖流的發源處是在東京灣,而非過去所認為的海南島東南方。南海模式亦成功模擬了2000年夏季啟德颱風(Kai-Tak)在南海北部所造成的強烈海表面溫降。並利用數值試驗得知:湧升及垂直混合機制各自所占的表面降溫比例分別為62%與31%。啟德颱風能夠造成如此強烈之表面溫降原因為:一、颱風來臨前有異常淺的溫躍層存在,所以次表層的冷水較容易被帶到表面;二、颱風本身之移動速率較慢,因此由颱風引起之湧升效應更為強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