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學院

Permanent URI for this communityhttp://rportal.lib.ntnu.edu.tw/handle/20.500.12235/3

學院概況

理學院設有數學系、物理學系、化學系、生命科學系、地球科學系、資訊工程學系6個系(均含學士、碩士及博士課程),及科學教育研究所、環境教育研究所、光電科技研究所及海洋環境科技就所4個獨立研究所,另設有生物多樣性國際研究生博士學位學程。全學院專任教師約180人,陣容十分堅強,無論師資、學術長現、社會貢獻與影響力均居全國之首。

特色

理學院位在國立臺灣師範大學分部校區內,座落於臺北市公館,佔地約10公頃,是個小而美的校園,內含國際會議廳、圖書館、實驗室、天文臺等完善設施。

理學院創院已逾六十年,在此堅固基礎上,理學院不僅在基礎科學上有豐碩的表現,更在臺灣許多研究中獨占鰲頭,曾孕育出五位中研院院士。近年來,更致力於跨領域研究,並在應用科技上加強與業界合作,院內教師每年均取得多項專利,所開發之商品廣泛應用於醫、藥、化妝品、食品加工業、農業、環保、資訊、教育產業及日常生活中。

在科學教育研究上,臺灣師大理學院之排名更高居世界第一,此外更有獨步全臺的科學教育中心,該中心就中學科學課程、科學教與學等方面從事研究與推廣服務;是全國人力最充足,設備最完善,具有良好服務品質的中心。

在理學院紮實、多元的研究基礎下,學生可依其性向、興趣做出寬廣之選擇,無論對其未來進入學術研究領域、教育界或工業界工作,均是絕佳選擇。

Browse

Search Results

Now showing 1 - 1 of 1
  • Item
    楠梓仙溪森林土壤種子庫組成之研究
    (2013) 張元馨; Yuan-Hsin Chang
    土壤種子庫為森林生態系更新之重要環節,亦是森林潛在植物社會。本研究調查臺灣亞熱帶山地雨林之楠梓仙溪森林土壤種子庫組成,配合先前進行的地被組成研究與喬木調查結果,藉以了解土壤種子庫與森林植被之關係,並探討土壤種子庫在森林更新中所扮演的角色。 在2010年2月1日至3日期間,從75個長期監測的小苗動態樣區中鑽取直徑12 cm、深度15 cm的土壤核心樣本。將樣本分成四份,分別為L1層(落葉層)、L2層(深度0-5 cm)、L3層(深度5-10 cm)及L4層(深度10-15 cm)。將每份土壤樣本均勻分散於育苗盤中以利種子萌發,種子萌發後,鑑別物種並計算數量。 截至2011年8月底為止,已萌發之種子共記錄76種植物,數量共計4,790顆,若換算成密度為5,650 m-2,而以L2層之種子密度最高,隨著深度增加種子數亦隨之減少。所萌發之種子多以不耐陰性植物為主,其中又以水麻(Debregeasia orientalis)和賊仔樹(Tetradium glabrifolium)數量最多;在地被或是林冠層占有高優勢度之樹種如長葉木薑子(Litsea acuminata)、假長葉楠(Machilus pseudolongifolia)、長尾尖葉櫧(Castanopsis cuspidata var. carlesii)等未在種子庫中發現其種子。以Motyka’s index計算樣區種子庫、地被組成與冠層樹種之相似性指數,結果發現種子庫與喬木、小苗庫的相似度較低,小苗庫與喬木的相似度較高,意指楠梓仙溪森林中種子庫所代表的潛在植物社會和現存之植被關聯度低。 根據研究結果並配合地面樣區調查及喬木資料,我們可以推論當干擾發生時,耐陰性植物會以林下小苗庫來更新,而不耐陰性植物則是以種子的方式儲藏於土壤中形成土壤種子庫,等待森林孔隙發生以進行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