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習資訊專業學院—資訊教育研究所
Permanent URI for this communityhttp://rportal.lib.ntnu.edu.tw/handle/20.500.12235/25
資訊教育研究所之碩士班成立於民國80年,博士班成立於民國86年,目前研究生共約160名。本所原屬資訊教育學系,於95學年度起因應系所組織調整,成為獨立研究所,歸屬教育學院。
本所以『資訊科技教育』和『數位學習』兩個專業領域之研究發展與人才培育為宗旨,課程設計分別針對此兩個專業領域規劃必、選修專業科目,提供學生紮實而嚴謹的學術專業知能及個別化之研究訓練。本所教育目標包括:
1、培育資訊科技教育人才;
2、培育數位學習產業人才;
3、培育資訊科技教育與數位學習研究人才。
本所目前六名專任教師,四位教授,二位副教授,在資訊教育領域均具有豐富之教學與研究經驗且均積極從事研究,每年獲科技部補助研究計畫之平均數量與金額在本校名列前茅。另外,本所教師積極參與國內重大資訊教育政策及課程綱要之制定,積極推動國內資訊教育之發展。
Browse
17 results
Search Results
Item 應用電腦輔助學習鷹架於國中自然與生活科技之學習成效與態度探討:以單元「力」為例(2008) 阮惠嵐; Hui-Lan Juan本研究旨在探討於科學探究教學中,應用電腦輔助學習鷹架與科學自我效能對國中二年級學習者於自然與生活科技學習領域單元「力」之學習成效與學習態度之影響。研究設計採因子設計之準實驗研究法,自變項包含學習鷹架與科學自我效能,學習鷹架依設計的不同,分為概念鷹架與後設認知鷹架;科學自我效能依科學自我效能量表得分之總分將學習者分為高、低科學自我效能兩組。本研究以力之學習成效與學習者學習態度為依變項,力之學習成效分為基礎性認知歷程表現與擴展性認知歷程表現;學習者學習態度分為學習動機、學習幫助以及學習滿意三向度。本研究以國中二年級生共62位為研究參與者。 本研究獲致以下結論:(1) 在電腦輔助的科學探究教學中,使用後設認知鷹架對學習者在應用、分析層次的認知表現較概念鷹架為佳;(2)學習者對於使用電腦輔助學習鷹架之科學探究教學活動皆持正向肯定的學習態度。Item 學習任務與學習程序對高中程式語言學習成效之影響(2005) 吳秋儀; Chiu-Yi Wu本研究旨在探討學習任務與學習程序對高中程式語言學習成效之影響,以及高中生對本研究使用的電腦輔助學習教材所持之看法與態度。共有144位普通高中二年級學生,以班級為單位分派至「任務導向-個別化學習」組、「任務導向-程序性學習」組、「階層導向-個別化學習」組、「階層導向-程序性學習」組進行教學實驗。 研究結果發現:(1)在程式理解學習成效上,學習任務╳學習程序之交互作用未達顯著,學習任務及學習程序對學習成效之影響亦均無顯著差異;(2)在問題解決學習成效上,學習任務╳學習程序之交互作用達顯著;就學習任務而言,個別化學習與程序性學習對學習成效之影響均無顯著差異;就學習程序而言,程序性學習組的學習者,以使用階層導向學習比使用任務導向學習的成效較佳;(3)就學習態度而言,僅學習任務的類型會對學習態度產生顯著影響,並以任務導向學習組對學習方式的接受度、對電腦輔助學習教材的操作容易度、及對學習過程的幫助程度持中立偏正面的看法。Item MathCAL-II:應用派特里網路理論所建置之數學解題輔助系統(2005) 孫晉忻; Sun Chin Hsin數學解題是當今數學教育重要的課題。解題訓練依據坡里亞定義,可區分為瞭解問題、擬定計畫、實施計畫、回顧解答四個步驟。然而以講述為主的傳統教學型態受限於人力及時間,常無法引導學生完成解題步驟並達到適性化教學目標,應用電腦科技做為輔助工具,應可彌補傳統教學的某些不足。民國84年林美娟教授及莊志洋教授提出將派特里網路應用至數學解題,並完成MathCAL數學解題練習系統。此構想利用派特里網路中權杖的傳遞,系統可將解題步驟以文字或圖形的方式呈現,並可分析使用者的解題步驟以提供必要的引導。本研究修正歷年MathCAL系統核心、診斷與矯正機制等部份細節,在發展過程中邀請數學教師和高中學生參與測試與建議,並且將教師的教學知識融入系統發展中,完成MathCAL-II。系統完成後針對高中生進行實驗研究,分析實驗結果發現,MathCAL-II可有效地輔助學生解題,並且達到顯著成效。實驗中的問卷調查結果亦顯示MathCAL-II所提供的功能皆符合使用者解題的需求,並且能夠加強學生對於數學概念的瞭解,對學生的學習態度與學習興趣皆有正向影響。Item 應用電腦化類比解題策略輔助國小學生數學學習(2005) 林國賓; Kuo-Pin Lin摘要 應用電腦化類比解題策略輔助國小學生數學學習 林國賓 本研究嘗試以電腦化類比解題策略輔助國小學生學習數學文字題。研究首先發展應用類比解題策略的數學輔助學習系統,接著由國小學生實際使用以評估其成效。學習系統的內容包括國小六年級的「公因數、公倍數」、「分數的除法」、「以符號代表數」、「等式與數量關係」及「速率」等單元。 學習系統是以類比策略循序漸近的協助學生解題,類比策略的使用依序分為表徵、回想、映對、及應用等階段。「表徵階段」要求學生指出已知數及未知數以確認題意,「回想階段」提示學生以問題表徵(已知數及未知數)為線索回想類似題,「映對一階段」提供學生已做過的類似題題目幫助學生思考解法,「映對二階段」進一步提供欲解問題與類似題問題表徵的比對,最後的「應用階段」則直接給予學生類似題解法。希望學生經由系統逐步的協助後終能解題,並能習得類比解題技巧。 系統實際使用評估是以33位國小六年級學生為對象,學生共使用系統進行六週十二次的解題練習。綜合分析學生解題記錄、學生問卷、教師問卷、與課堂觀察紀錄得到以下結論:(1)系統在提供類似題題目(映對一)階段對學生的學習最有幫助,(2)學生對系統的使用持正面的態度,(3)系統在使用介面、回想策略、及類似題庫建立等方面仍待改善。 關鍵詞:類比解題、數學文字題、電腦輔助學習Item 刺激褪除導向詞彙辨識學習系統對中度智能障礙學童學習成效之研究(2002) 林雲龍; Yun-Lung Lin本研究旨在運用刺激褪除導向之電腦輔助學習系統來增進中度智能障礙學童詞彙辨識的學習,研究方法採用跨受試兼跨行為之多試探設計,研究對象是三位中度智能障礙學童,受試者分別接受四個目標詞彙的電腦輔助教學實驗,共進行十二週每週五次的教學活動,自變項是詞彙辨識學習系統,依變項為受試者的立即學習成效、學習保留及學習類化效果。實驗教學設計分三個階段,第一階段是基線期:評估受試者的起點行為,第二階段為介入期:進行電腦教學活動,並評量受試者的立即學習成效,第三階段為保留期:實施方式與基線期相同,瞭解受試者的學習保留與類化情形,所得的資料以視覺分析法加以分析。 本研究發現受試者在立即學習成效能達精熟水準時,其學習保留與類化則有良好的效果,根據教學實驗可獲得以下的結果: 一、刺激褪除策略有助於中度智能障礙學童的詞彙辨識學習。 二、電腦輔助學習系統的教學代理人機制,可提昇智能障礙學生的學習動機。 三、不同的刺激褪除策略對智能障礙學童學習成效之差異,有待進一步探討。 基於研究的結果與發現,本研究對電腦輔助智能障礙學童的詞彙學習,分別就教學應用、學習系統設計及未來研究提出數點建議,以供教學與後續研究之參考。Item 身心障礙者電腦化溝通系統之設計與應用---電腦化學習系統對增進嚴重語言及肢體障礙學童基本認字能力之有效性研究(III)(2002-09-30) 李天佑; 王華沛Item 電腦輔助學習系統之解題器設計(I)(2002-07-31) 林美娟Item 電腦輔助學習系統之解題器設計( II )(2003-11-25) 林美娟本研究以派特里網路(Petri net)追蹤與記錄數學解題路徑,並以現今高中三角函數單元做為數學知識範圍,發展一套名為MathCAL-2 之數學解題練習系統。我們將數學題目中的已知條件對應到派特里網路中的位置(place),基本定理對應到轉變(transition),解題過程於是等同於動態地觸發一序列的轉變,而系統所記錄的轉變觸發順序也就反應了使用者解題時的思考路徑。MathCAL-2 對於使用者解題過程的逐步掌握使其得以在使用者遭遇解題困難時判斷其困難所在並給予適當的提示。MathCAL-2 的解題運算核心以及整個系統架構的設計均依循物件導向理念,賦予位置與轉變統一的格式與溝通機制,使得龐雜的數學知識得以對應至單純的程式架構,亦使得解題核心可以彈性地加入新的轉變與位置,並因而能不斷擴增MathCAL-2 所能處理的題型。我們在後續的研究中將進行實證研究,以了解本系統之適用性以及它對於增進學生解題能力的成效。Item 國中教師電腦知能學習之研究---國文科(III)(2002-07-31) 林美娟本計畫旨在探討國中國文教師所需具備之電腦知能,俾能提供適當之電腦知能訓練,以增進其運用電腦科技於教學之能力與意願。本(第三)年度的研究重點在於訓練教材的設計與製作。我們邀請了十八位國文教師組成本研究所採用之大慧調查研究之專家群。在四回合的問卷調查過程中,專家們回答了關於國文科教學實施現況、教材教具使用情形、教師工作內容、以及資訊科技融入國文科教學之可行性等相關問題。本研究根據彙整後之專家意見歸納出九十項國文教師工作項目,並請專家針對每一工作項目是否需要電腦輔助進行需要性評等。我們接著根據評等較高之工作項目進行訓練教材架構設計,從而規劃出 67 個訓練單元,並從中選出八個單元進行教材實作。在教材架構設計與單元內容製作上,本研究以「教學工作導向」、「組裝式設計」、「多元化應用軟體」、和「兼及硬體工具訓練」等理念做為設計原則。所完成之訓練單元隨後在台北縣立海山高中進行試用。試用本教材之海山高中國文教師對於教材內容與訓練課程實施方式普遍感到滿意。本研究另行邀請了八位學者專家協助審查我們所編製之訓練教材,從中所獲得之審查意見將做為我們未來製作其他訓練單元之重要參考。Item 一個數學解題練習系統之設計理念(國立臺灣師範大學科學教育中心, 2003-03-01) 林美娟; 莊志洋; 孫鵬宗; 許金葉; 黃瀧輝; 盧思靜; 黃凱澤本文所描述的是一個網路化數學解題練習系統之雛型及其設計理念。我們使用派特里網路圖記錄數學解題知識,將解題所需運用之數學公式,定理,概念等,經分析整理而成一組解題函式,並將其對應至派特里網路之「轉變」;至於觸發每一個解題函式所需之輸入條件與輸出結果則對應至派特里網路之「位置」。使用者利用這些解題函式進行解題,其解題過程則由系統動態地逐步記錄。當使用者於解題過程中遭遇困難並要求系統協助時,系統可將其解題過程與系統所儲存之專家解題知識加以比對,並根據比對結果提供適當之引導。本系統亦提供網路上同步與非同步溝通功能,使學習者得以透過網路獲得教師或同儕的協助解題。本系統之庫存題目及各題目之解法均具有可擴充性,使用者可利用題目編輯器隨時新增題目及其解法,而系統亦能動態偵測並儲存原有題目之新增解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