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訊工程學系

Permanent URI for this communityhttp://rportal.lib.ntnu.edu.tw/handle/20.500.12235/60

本系前身「資訊教育學系」成立於民國七十四年,首先招收大學部學生,民國九十年成立資訊工程研究所碩士班,而後於民國九十五年進行系、所調整合併為「資訊工程學系」;並於九十六年成立博士班。本系目前每年約招收大學部四十餘人,碩士班六十餘人,博士班約五人,截至民國一百零四年十一月止,總計現有大學部一百九十多人,碩士班一百二十多人,博士班二十三人,合計學生人數約為三百三十多位。

News

Browse

Search Results

Now showing 1 - 3 of 3
  • Item
    養殖漁業的水質監測系統
    (2016) 王俞翔; Wang, Yu-Hsiang
    近年隨著地球人口的增加食物產量已經無法再滿足人們了,漁業和水產養殖促進糧食供應很大一部分,水產養殖是指飼養,飼養,和動物和植物的所有類型的水的環境中,包括池塘,河流,湖泊和海洋收穫。 根據FAO(Food and Agriculture Organization of the United Nations) 聯合國糧農組織研究指出全球的養殖漁業在2010產量已經超越了捕撈漁業,但養殖漁業者仍面臨到許多挑戰,其中最主要就是成本問題,包括了飼料、電、水等,水產飼料的用量通常是由經驗豐富的水產養殖戶決定,飼料撒放過多不但造成不必要的成本浪費,也會讓水質環境造成惡化影響,魚成長不完全、環境惡劣導致食安問題,這些都是養殖業者現在面臨最大的課題。 本論文主旨在提出了一個水質監控系統幫助養殖漁業控管成本,我們可以依照目前的水質感應數值去預測未來水質走向,像是Oxidation-Reduction Potential (ORP)氧化還原電位, potential Hydrogen (pH)酸鹼度,基於預測的水質,並建議用戶調整他們的飼料用量,在還沒到達一定惡化標準前,會先採取行動,可以替養殖業者省去不必要的成本開銷。
  • Item
    多模式感應之智慧校園應用
    (2016) 李韋宏; Li, Wei-Hung
    近年來隨著智慧時代的來臨,各種聯網物件透過網路互動以及傳遞資料的方式越來越多元,造就物聯網的技術更受矚目。現今手持裝置可以使用感應方式完成多樣性的工作,在物聯網的應用也占相當重要的一席之地。從物聯網觀點來看,智慧校園可視為物聯網在校園的一項應用,而校園中雖然有許多的服務與應用來滿足學生與教師,但是目前現有的系統沒有完全整合感應功能。 本研究提出了多模式感應功能來整合智慧校園應用,可在校園中快速的存取以及瀏覽校園感測器中相關的資訊,系統主要針對手持裝置的感應方式來做整合,將感應分為近場通訊模式、信標感應模式與混成式感應模式,使用這些感應模式能夠獲取特定的情境資訊,並且更能迅速的完成使用者在特定情境下的意圖。此外使用者經驗也是本研究探討的問題,不僅要關注介面的設計,更得關心所有會影響使用者體驗的一切,故透過雲端資料庫整合了各種資料並分析使用者的行為模式,根據需求調整介面的設計,以符合使用者的期望,進而提供使用者更完善的多模式感應功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