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訊工程學系

Permanent URI for this communityhttp://rportal.lib.ntnu.edu.tw/handle/20.500.12235/60

本系前身「資訊教育學系」成立於民國七十四年,首先招收大學部學生,民國九十年成立資訊工程研究所碩士班,而後於民國九十五年進行系、所調整合併為「資訊工程學系」;並於九十六年成立博士班。本系目前每年約招收大學部四十餘人,碩士班六十餘人,博士班約五人,截至民國一百零四年十一月止,總計現有大學部一百九十多人,碩士班一百二十多人,博士班二十三人,合計學生人數約為三百三十多位。

News

Browse

Search Results

Now showing 1 - 1 of 1
  • Item
    由RGB-D影像資訊產生多視角立體電影用之影像
    (2014) 劉貞佑; Chen-Yu Liu
    目前3D顯示技術已是很成熟的技術,然而目前可用的3D內容來源有限,造成推廣難度較高,即便用戶有經濟能力購買高檔3D影音設備也受限于可用的數位內容不夠多,讓3D功能等同虛設。本研究提出的將RGB+D 影像轉換成3D立體內容影像即為了舒緩部分立體內容不足的問題。 近年來有許多關於如何產生3D立體影像的研究,而從事這類研究,無可避免常會面臨到深度資訊估測以及產生新視角影像後修補的問題。深度估測的方式很多,有人工判斷、有根據深度線索判斷或是使用深度攝影機取得,人工判斷及根據深度線索判斷都相較耗時,尤其根據深度線索做判斷誤差的機率也較高。而深度攝影機則避免了深度資訊取得的困難,其誤差也較根據深度線索判斷來的低。然而使用深度攝影機取得的影像會有一個很大的問題,依照拍攝的情景不同,其影像可能會有不同程度的深度影像破洞,而深度資訊的完整及精準度直接影響了立體內容的好壞,因此需要對深度影像做合理的填補。而影像填補在過去亦有許多研究,主要考慮了顏色、紋理結構等因素,本研究使用兩種方式作處理,第一種是利用矩陣完整化技術的修補方式;第二種是使用以影像分割為基礎的修補方式,其中矩陣完整化是依據影像本身低rank的性質對影像做合理的填補,而基於影像分割的修補方式則是考慮顏色跟空間上位置的關係對影像作分割後再做填補。 實驗結果顯示我們的立體內容深度層次感相較於2D轉3D的立體內容明顯更佳,且相較于2D轉3D的技術,我們的研究使用的是深度攝影機所取得的深度資訊,因此深度資訊具有較低的誤差,產生出的立體影像能給予觀看者更好的立體感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