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訊工程學系

Permanent URI for this communityhttp://rportal.lib.ntnu.edu.tw/handle/20.500.12235/60

本系前身「資訊教育學系」成立於民國七十四年,首先招收大學部學生,民國九十年成立資訊工程研究所碩士班,而後於民國九十五年進行系、所調整合併為「資訊工程學系」;並於九十六年成立博士班。本系目前每年約招收大學部四十餘人,碩士班六十餘人,博士班約五人,截至民國一百零四年十一月止,總計現有大學部一百九十多人,碩士班一百二十多人,博士班二十三人,合計學生人數約為三百三十多位。

News

Browse

Search Results

Now showing 1 - 1 of 1
  • Item
    強健性語音辨識上關於特徵正規化與其它改良技術的研究
    (2005) 劉成韋; Liu Cheng-Wei
    人類在幾千年的演化過程中,生活上的智慧不斷的累積傳承,因此過去文明變遷和人類演化的步伐是一致的。而如今科技進化的速度,卻早已大大的超越了人類演化的速度,並且日常生活中可以使用的多媒體影音資訊也越來越多,例如廣播電視節目、語音信件、演講錄影和數位典藏等,基於這個因素,可以隨時隨地的存取上述多媒體資訊的手持式行動裝置,也越來越受到重視。很明顯地,在上述的絕大部份多媒體中,語音可以說是最具語意的主要內涵之一。除此之外,語音自古以來一直都是人類最自然也最直接的溝通方式,若能利用語音來做為人類和科技產品之間的溝通橋樑,除了具備友善且有效的優點之外,更能省去繁雜的操作手續。現今市面上所見的科技產品,普遍的來說體積已越來越小,因此觸控的方式已漸漸地不再便利。此外傳統的人機介面如滑鼠和鍵盤,並非在所有的環境下都能適當的被使用,例如在行動的汽車環境下就顯得不夠方便。所以若能利用語音來做為人機介面,將會大大的提升便利性,使得科技和生活能夠更緊密的融合。然而語音辨識通常會遭受到一些複雜的因素干擾,諸如背景噪音,通道效應,以及語者和語言上的差異等諸多因素,使得辨識系統始終無法發揮最佳的效用,而辨識率往往也差強人意。 而本篇論文的主旨,在於針對目前許多語音強健技術進行研究比較並加以改良,最後整合出一套新的技術。而本論文主要的研究方法,是以查表式統計圖等化法為主,並和其它相關的技術結合來提升語音的強健性,最後將查表式統計圖等化法加以改良為改良式統計圖等化法,也就是將參考分佈依據音框的種類,分為靜音和語音。甚至根據中文特性,再將語音細分為聲母和韻母。而吾人所提出的改良式統計圖等化法,辨識率比傳統的查表示統計圖等化法相對提升了4.04% ; 對於原始辨識率也相對提升了至少5.75%。此外吾人也嘗試對語音訊號所擷取出的頻譜熵特徵與線性鑑別分析的技術結合,再與傳統的語音特徵參數合併來作為新的語音特徵參數,而辨識率也相對提升了近1.00%。若將新的特徵參數和本論文另一個研究主題(THEQ)作結合,更可以達到加成性的效果,平均相對辨識率提升至5.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