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治學研究所(105學年度起與東亞學系整併)

Permanent URI for this communityhttp://rportal.lib.ntnu.edu.tw/handle/20.500.12235/116

1.沿革與特色

本所前身為創立於1968年之『三民主義研究所』,後於2003年更名為『政治學研究所』,歸屬於「國際與社會科學學院」,為順應全球化趨勢,本所在「國家發展與比較政治」與「全球化與國際政治」兩大架構下,以國家發展、比較政治、國際政治與兩岸關係為主軸,以東亞區域研究為方向,進行相關的研究與教學,期以培養政治學領域之專業教學、研究與實務人才。

2.任務與願景

1. 提昇教學品質,鼓勵研究風氣,以促進政治學及東亞區域研究學術之發展。

2. 進行課程之修訂,使本所教育之組織體系更趨嚴整。

3. 推動中型的整合研究計畫,奠定政治學研究的堅厚基礎, 並開拓新的研究領域主題。

3. 師資與課程

目前本所有7位專任教師,教師專長包括:海外華僑與華人研究、國家發展理論、全球化與憲政主義、民主化理論、西洋政治思想、政黨與選舉、政治行為、國際公法、國際組織、中國大陸政治與經濟發展、兩岸關係、國際關係理論、國際政治經濟學。

課程目標在於培養政治學領域之專業教學、研究與實務人才。

碩班畢業學分為32學分,博班為26學分。

Browse

Search Results

Now showing 1 - 6 of 6
  • Item
    2013年中國大陸情勢總結及未來發展趨勢
    (中共研究雜誌社, 2014-01-01) 范世平; 劉大年; 張弘遠; 林建山; 賴岳謙; 陳嘉生; 陳建仲; 黃奎博; 李允傑主持; 陳一新主持
  • Item
    從中共「兩會」報告看未來走勢
    (中共研究雜誌社, 2011-03-01) 林祖嘉; 范世平; 張旭成; 寇建文; 董立文; 林中斌主持
  • Item
    從大陸觀光客來台看中共對台政策變遷的政治意涵
    (國立政治大學東亞研究所, 2010-07-01) 范世平
    從1980年代末開始兩岸旅遊交流十分迅速,但長期以來多為台灣人民赴中國大陸旅遊,成為一種不平衡的發展;此外,近年台灣入境旅遊成長有限,而中國出境旅遊又快速崛起,因此政府也循序漸進的開放中國民眾來台旅遊。當2002年臺灣宣布開放中國觀光客來台時,由於適逢民進黨執政而兩岸關係發展低迷,使得中國一開始對此政策採取消極態度,但之後鑑於陸客來台可對臺灣經濟與就業產生直接幫助,在有利於其政治宣傳的前提下開始與臺灣進行談判,但仍因政治因素造成進展有限。2008年國民黨重新執政,兩岸在「九二共識」的基礎上迅速恢復談判,陸客也在中國的刻意操作下大量來台。由此可見,中國將觀光客來台此一單純的經濟與觀光議題,摻雜了過多的政治考量,但也顯示出當前中國對台政策的積極性與靈活性。
  • Item
    從交易成本理論探討當前中國大陸僑務之工作體系與運作模式
    (財團法人兩岸交流遠景基金會, 2009-07-01) 范世平
  • Item
    中國大陸出境旅遊對於民主化可能影響之研究
    (財團法人兩岸交流遠景基金會, 2008-01-01) 范世平
    中國大陸從1990年代以來,出境旅遊快速發展,2003年雖逢SARS疫情肆虐,但出境旅遊人數仍高達2,022萬人次,且比前一年增長21.8%,成為全球成長最快速的客源國。在全球化浪潮下,中國大陸民眾終於也能和先進國家民眾一般地出國旅遊,直接感受迥異的政治生活方式。這種政治社會化途徑,勢必會衝擊中國大陸民眾過去以來的政治認知,長期來看更有助於民主化的發展。尤其目前出境旅遊者多為中產階級,符合西方民主化理論的推論;但另一方面,這些中產階級多為改革開放後的既得利益者,短期內反而會傾向支持中共政權以維持社會穩定,甚至與新權威主義的思維不謀而合。
  • Item
    中國大陸僑務政策變遷與影響之研究
    (國立國父紀念館, 2008-05-01) 范世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