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會教育學系

Permanent URI for this communityhttp://rportal.lib.ntnu.edu.tw/handle/20.500.12235/17

本系大學部學士班,奉教育部核定,自96學年度起取消分組招生,自99學年度起 ,調整為非中等學校師資培育學系。以培養社教機構、文化事業、非營利組織之專案管理、行銷公關、人力資源發展、方案規劃、導覽解說和社會倡議之人才為主。

這一年,我們一起探索社會教育……  

歷史沿革

社會教育學系成立於民國44年,是全國唯一以社會教育為名,培養社會教育專業人才的科系,曾分為新聞、圖書館(圖書資訊)、社會事業(社會工作)三組教學。

74學年度成立碩士班,基本目標是為培養社會教育與文化建設所需之行政人員、專業人才與研究人員,以及社會教育專業師資之養成。

84學年度成立博士班,宗旨為研究社會教育理論與實務,以培養社會教育學術研究及行政管理之高級人才。

此外,為滿足社會教育人員專業發展與終身學習之需求,於89學年度開辦社會教育與文化行政碩士學位在職專班。

為因應時代變遷與學術分化,原新聞組、圖書資訊學組、社會工作組等三組,分別於民國86年成立「大眾傳播研究所」、民國91年成立「圖書資訊學研究所」、民國94年成立「社會工作研究所」後,乃進行系所整合作業,並研擬計畫書,呈報教育部核定,自96學年度起大學部學士班不再分組招生教學。

研究所碩士班則自97學年度起分「成人與繼續教育組」及「社會與文化事業組」兩組招生,藉以深化社會教育研究。

目前設有學士班、碩士班、博士班以及碩士學位在職專班,各班別形成統整一貫化發展。

自我定位

為配合本校從專門師資培育朝向綜合型大學演變之發展定位,社會教育學系已申請並奉教育部核准,自99學年度起調整為非中等學校師資培育學系,未來的發展將不再局限於正規學校體系。因此,乃綜合世界潮流與社會需求,將社會教育學系之發展定位為:「針對學習型社會及跨族群文化發展所需,進行有關規劃終身學習活動、經營社教文化事業之研究,並培養學生具備相關之能力。」同時兼顧理論研究與實務教學,加強與業界的合作,以培養具有「社會關懷、文化創新、生活充實、教育推廣」之理念的社會教育人才為目標。

教育目標

社會教育學系遵循校、院之教育目標,以及本系之自我定位,訂定本系之教育目標為:培養兼具「人文關懷、社會責任與文化使命」內涵,於社教文化事業或第三部門等領域,具備企劃、行銷、公關與經營等核心能力之人才。並以掌握社會脈動與全人理解、終身教育政策與行政、不同族群學習特性與方案設計、社教機構經營與行銷、研究方法與媒體製作、社區發展與地方文化創意產業等等為學習核心。

核心能力
冀由培育學生核心能力,以達成前述教育目標。各班別之核心能力如下:

學士班核心能力:
1.成人創新學習規劃能力。
培養學習方案與文化活動之企劃、設計、發展和評析能力。
2.傳播媒體策略運用能力。
培養影像媒體製作、書寫報導企劃,以及新聞媒體資源整合能力。
3.社會文化事業推展能力。
培養社會和文化現象研究,以及方案設計和整合傳播行銷能力。
4.組織永續經營發展能力。
培養組織優劣勢分析能力、學習型組織推展能力和跨組織策略聯盟能力。
碩博班核心能力:
1.成人創新學習規劃能力。
2.社教文化事業經營能力。
3.社會教育專題研究能力。
碩士在職專班核心能力:
1.社會教育理論應用能力。
2.社會教育實務創新能力。

Browse

Search Results

Now showing 1 - 2 of 2
  • Item
    繪畫鑑賞之資訊需求研究
    (行政院國家科學委員會, 2002-07-31) 黃明月
    本研究主要的目的在探討博物館觀眾參觀繪畫展示的動機、在參觀繪畫展示 時需要那些有關的資訊內容項目、瞭解那些因素影響博物館觀眾在參觀繪畫展示 時獲得的資訊內容項目、以及瞭解博物館觀眾在參觀繪畫展示時,期待有關的資 訊以什麼媒體呈現。 本研究透過現場觀眾訪問與焦點團體訪談,獲得下列幾項結論: (一) 根據受訪觀眾本身的背景知識及參觀頻率,觀眾可區分成專家型觀眾、一 般型觀眾、路過型觀眾三種。觀眾參觀繪畫展示的動機大不相同,不過大致上可 以得知觀眾參觀的動機有受媒介傳播影響、陪家人或友人一同前往、個人興趣或 是偶然路過參觀等情況。 (二) 觀眾大部分肯定鑑賞資訊的需要性。在參觀繪畫展示時對鑑賞資訊的需求 是交互作用的互動模式 (interactive model )。有些人先自己看一下,然後如果有 導覽員在進行解說工作時,就跟著走一走,學習一些知識、方法,然後又自行參 觀。如有問題時,又回到導覽行列中,如此交互作用著。另一個現象是觀眾在參 觀繪畫展示時對鑑賞資訊的需求是回應式的 ( responsive) ,意即有些觀眾如果 展示現場有一些垂手可得的資訊時,他就順便看一看,例如看板、解說牌、小折 頁或單張說明文。 (三) 整體而言,觀眾對西畫繪畫鑑賞資訊內容的需求涵蓋描述、分析、解釋和 批判四個重點,其中又以描述和解釋的需求最高。而對中畫繪畫鑑賞資訊內容 需求則涵蓋描述、分析、解釋三個重點,其中,分析的需求相當高。 (四) 導覽員本身的導覽經驗中所知覺到影響其所提供給觀眾的繪畫鑑賞資訊內 容之因素包括觀眾的年齡、背景知識、教育程度、互動狀況、所屬團體族群、時間限制與否、參觀頻率、館方理念等。 (五) 整體而言,觀眾認為不同媒體鑑賞資訊內容應有所差異 (六) 導覽員是大眾最喜歡的媒體,彈性和人際互動是其他媒體不能取代的特 色。提供的資訊應較為深入,但人潮擁擠和時間不能配合往往造成觀眾無法聆聽 導覽。 (七) 語音導覽具快速、營造情境、淺顯立體的優點以及幫助對文字了解有障礙的 觀眾。語音導覽應重視普及性提供基礎的鑑賞資訊,部分觀眾由於價格高或認為 不習慣機器等因素而不選擇使用。 (八) 導覽手冊提供線性思考、可攜帶性,較不會被打擾。其分析與解釋的鑑賞 資訊可加強。 (九) 展示牌及看板因可得性高一般觀眾會選擇使用,其可加強描述與判斷之鑑 賞資訊以滿足觀眾立即性的需求。但字小、距離及人潮會影響觀眾使用意願。 (十) 多媒體導覽系統有個人操作的樂趣,但受限於擺設地點與使用人數,大多 數人認為使用多媒體受限於觀眾的年齡層與資訊素養。基本上,適合提供一般的 資訊,給予觀眾粗略的概念就可以。
  • Item
    社會教育展示說明策略之研究-以科學教育展示為例
    (國立臺灣師範大學社會教育學系, 1996-06-01) 黃明月
    在資訊爆炸的時代,人們必須不斷的學習才得以適應社會。至於學習的方式除了正式的教育外,參觀展覽活動是現代人吸取資訊的章要途徑之一。隨著 年齡與教育程度的增長,人們傾向於以閱讀為主要的學習方式。因此在展覽中除了展覽品外,展示說明是人們獲得資訊或學習的主要管道。目前的展覽以 博物館所辦的較為固定,也較真系統,同時基於科學素養的重要性,因此本研究以閱讀心理學為理論基礎探討科學教育館展示說明策略。本研究以內容分析法為主,並以本研究所發展的「展示說明分析表」為基礎,進行內容分析。在研究樣本上,以國立科學教育館三樓有關物質科學的二十個基本概念為主。本研究主要發現如下:1.物質科學概念展示說明文通常包括原理說明和實驗操作說明二部分。但也有些只呈現其中之一項。2.展示說明文的內容以物理現象的描述佔大多數。至於內容呈現的策略以概括式的說明文為主。3.在促進閱讀理解的策略上,大多數是靠現場展示操作的經驗。只有二項展示說明運用了類比概念。4.整體而言,展示說明在形式上不夠清晰,不易閱讀仍屬多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