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會教育學系

Permanent URI for this communityhttp://rportal.lib.ntnu.edu.tw/handle/20.500.12235/17

本系大學部學士班,奉教育部核定,自96學年度起取消分組招生,自99學年度起 ,調整為非中等學校師資培育學系。以培養社教機構、文化事業、非營利組織之專案管理、行銷公關、人力資源發展、方案規劃、導覽解說和社會倡議之人才為主。

這一年,我們一起探索社會教育……  

歷史沿革

社會教育學系成立於民國44年,是全國唯一以社會教育為名,培養社會教育專業人才的科系,曾分為新聞、圖書館(圖書資訊)、社會事業(社會工作)三組教學。

74學年度成立碩士班,基本目標是為培養社會教育與文化建設所需之行政人員、專業人才與研究人員,以及社會教育專業師資之養成。

84學年度成立博士班,宗旨為研究社會教育理論與實務,以培養社會教育學術研究及行政管理之高級人才。

此外,為滿足社會教育人員專業發展與終身學習之需求,於89學年度開辦社會教育與文化行政碩士學位在職專班。

為因應時代變遷與學術分化,原新聞組、圖書資訊學組、社會工作組等三組,分別於民國86年成立「大眾傳播研究所」、民國91年成立「圖書資訊學研究所」、民國94年成立「社會工作研究所」後,乃進行系所整合作業,並研擬計畫書,呈報教育部核定,自96學年度起大學部學士班不再分組招生教學。

研究所碩士班則自97學年度起分「成人與繼續教育組」及「社會與文化事業組」兩組招生,藉以深化社會教育研究。

目前設有學士班、碩士班、博士班以及碩士學位在職專班,各班別形成統整一貫化發展。

自我定位

為配合本校從專門師資培育朝向綜合型大學演變之發展定位,社會教育學系已申請並奉教育部核准,自99學年度起調整為非中等學校師資培育學系,未來的發展將不再局限於正規學校體系。因此,乃綜合世界潮流與社會需求,將社會教育學系之發展定位為:「針對學習型社會及跨族群文化發展所需,進行有關規劃終身學習活動、經營社教文化事業之研究,並培養學生具備相關之能力。」同時兼顧理論研究與實務教學,加強與業界的合作,以培養具有「社會關懷、文化創新、生活充實、教育推廣」之理念的社會教育人才為目標。

教育目標

社會教育學系遵循校、院之教育目標,以及本系之自我定位,訂定本系之教育目標為:培養兼具「人文關懷、社會責任與文化使命」內涵,於社教文化事業或第三部門等領域,具備企劃、行銷、公關與經營等核心能力之人才。並以掌握社會脈動與全人理解、終身教育政策與行政、不同族群學習特性與方案設計、社教機構經營與行銷、研究方法與媒體製作、社區發展與地方文化創意產業等等為學習核心。

核心能力
冀由培育學生核心能力,以達成前述教育目標。各班別之核心能力如下:

學士班核心能力:
1.成人創新學習規劃能力。
培養學習方案與文化活動之企劃、設計、發展和評析能力。
2.傳播媒體策略運用能力。
培養影像媒體製作、書寫報導企劃,以及新聞媒體資源整合能力。
3.社會文化事業推展能力。
培養社會和文化現象研究,以及方案設計和整合傳播行銷能力。
4.組織永續經營發展能力。
培養組織優劣勢分析能力、學習型組織推展能力和跨組織策略聯盟能力。
碩博班核心能力:
1.成人創新學習規劃能力。
2.社教文化事業經營能力。
3.社會教育專題研究能力。
碩士在職專班核心能力:
1.社會教育理論應用能力。
2.社會教育實務創新能力。

Browse

Search Results

Now showing 1 - 10 of 33
  • Item
    社會工作專業人員終身學習之研究─以UNESCO學習四大支柱探討
    (2005) 張淑燕
    摘 要 近年來,社會脫序現象嚴重,社會問題叢生,使得台灣社會對於社會工作專業產生極大的需求,為保障案主的權益,有關社會工作專業人員的知識、技術、價值等更形重要;然而,社工人員身處瞬息萬變的社會環境,面對案主的殷切需求以及社會變遷等壓力,如何維持源源不斷的動力?如何突破本身的問題、盲點與困境呢? 本研究係以聯合國教科文組織(UNESCO)在1996年所提出一份影響全球終身學習深遠的報告書,名為「學習:內在的寶藏(Learning:The Treasure Within)」,強調人類要適應社會變遷的需要,必須進行終身學習,並從該報告書提出之終身學習的四大支柱,探究社工人員的學習內涵與發展脈絡,包括:學習認知(learning to know)、學習如何做事(learning to do)、學習與人相處(learning to live together)及學習發展(learning to be)等四面向之相關情形。 本研究採質性研究,以立意取樣,深入訪談三位社會工作人員,瞭解她們終身學習的內涵,主要不在呈現她們是何等優秀的社會工作者,旨在探索她們在終身學習路途上的精華與轉折處。並從宏觀的觀點探究社工人員的學習觀,其學習管道除了在學校體制內的學習,以及在職機構提供的訓練、督導專業制度外,社工人員還可以透過何種途徑充實其專業呢?特別是社工人員如何從經驗中學習,從做中學,以及與案主、同仁及督導等互動過程中學習,將別人行動中的意義內化,並成為開展自己以及案主生命的泉源,期透過本研究能提供社會工作實務中有關人員終身學習之參考。 本研究最後根據研究所得,分別提出建議: 一、 社工人員個人方面:在終身學習時代裡,為因應日趨多元而複雜的社會環境,社工人員不論是基於自我成長或增進服務效能之考量,應轉化自己的學習慣性,培養終身學習的態度、積極從生活世界中學習,重視生活週遭的人、事、物所提供多元而豐富的學習資源,以反思性學習為核心,將學習落實在行動上,使自己成為具自信之真正傑出的專業人士。 二、 工作場域方面:建議強化將工作場域轉化為學習場域,發展成團隊學習模式或學習型組織,建立社工人員終身學習的支持系統,並重視社工人員的主體性,提供反思性學習的空間,以增進其專業認同與知能,此對於社工人員自身的專業發展,以及案主權益保障具有正面意義。 三、 學校培育機構方面:學校正規教育一向較為重視學習知識,而社會工作是助人的工作,社工人員個人特質與專業自我對案主影響甚大,建議在社工人才培育課程中,宜加強運用實習機會等操作性課程,提供社工學生學習如何做事、如何學習的核心價值、以及個人發展的課程,以早期培育優秀之社工人員。
  • Item
    紐澳資歷架構在終身學習的應用與啟示
    (2013) 梁琍坽; Li-Ling Laing
    本研究以探討紐澳資歷架構在終身學習的應用與啟示為主題,旨在研究紐澳資歷架構的推動脈絡與目的、設計模式與實施情形、成效評估及在終身學習的應用與啟示。主要的研究方法與步驟包括:(1)以質性研究之個案研究為研究方法,以文件分析及訪談法為蒐集資料主要取徑;(2)先進行文獻探討終身學習與NQF理論觀點、ILO研究發現及我國終身學習困境;接續進行紐澳新版NQF文件分析與個案訪談紐澳資歷主管單位、教育機構、學者專家及教育利益相關者;(3)最後進行綜合分析,提出研究發現、研究結論與建議。   研究結論包括:(1) 紐澳資歷架構舊版推動脈絡面對教育制度無法快速回應全球化及知識社會科技變遷需求,新版則配合全球NQF發展趨勢;(2)推動目的新舊版均以創造全國性單一架構、提供多元學習路徑創造終身學習機會及提升全國經濟競爭力為目標;(3)紐澳設計模式始終以「學習成果」為核心理念,強調學習輸出並採能力本位,由業界研發為VET資歷課程依據,新版未忽視學習輸入;(4) 實施機構設置NQF主管單位、能力本位研發單位與品質保證機構;(5) 紐澳實施NQF舊版實施阻力為大學不接受,能力本位研發單位與教育提供者意見相左,能力本位明載過度不易了解,政府內部品質保證與補助機制未配合;(6) 紐澳NQF實施成效有限但可促進不同教育部門流動與先前學習的認可,提供更多學習路徑,創造教育市場,提供大學多功能發展的平台,教育與勞力市場關係則有待加強;(7) 未來政策走向實施強制定期品質保證評鑑與加強資歷的教學與評量;(8) 紐澳NQF在終身學習的應用為創造級數與資歷描述語之學習成果內涵,作為VET與高等教育共同語言,提供先前學習認可依據,創造資歷具有貨幣價值;(9)紐澳NQF在終身學習的啟示為NQF真正在價值在於提供終身學習機會與提升紐澳人民的職場能力,NQF之外的終身學習價值須依學習成果相同的評量標準,方具同等價值。 研究建議包括:(1)對紐澳政府建議:定期實施NQF成效評估並訂定評鑑指標、國際交流分享檢討、支援教育提供者組成合作夥伴學習網絡共同研發如何撰寫界定資歷之學習成果、教學課程與評量、反思NQF學習成果導向機制與傳統教學目的差異性、再研究NQF相似性原則合理性、進行資歷與職場關係研究、進行實地評鑑教育提供者之品質保證、系統化研究先前學習認可的指南範例、組成終身學習團隊研究非正規與非正式學習如何界定為NQF之學習成果內涵、研議如何建立資歷同等價值之信任區;(2)對我國政府之建議:紐澳值得建議之處為有NQF比沒有NQF好、NQF設計模式可參考紐澳模式、近程規劃先協調後設置NQF主管單位、中程規劃立法設置品質保證管理機構、長期規劃研發資歷轉化為課程教學與評量;(3)對區域架構之建議值得推行;(4)後續研究建議:反思國內目的與評估現行機制缺失、研商創造全國性單一架構可行性、調查國內對NQF的認識程度、邀集產業、專業學會與大專院校協商共同研發VET資歷、課程及先前學習認可評量之可行性及進行紐澳以外其他國家NQF典範學習實徵研究
  • Item
    韓國終身教育研究
    (2011) 葉芳君; Yeh, Fang-Chun
      本研究旨在探討韓國終身教育的實施方式。主要目的有四:1、了解韓國終身教育的發展歷史;2、探討韓國終身教育的政策;3、分析韓國終身教育的實施方式4、歸納其特色及提出研究者的省思,以供我國辦理終身教育之參考。      本研究主要採用文件分析法,主要針對韓國從1945年至2010年止,65年的終身教育的實施歷程,以韓國終身教育的歷史發展及終身教育的辦理現況等主題,收集相關的文獻、論著、報告、期刊文章、網頁等資料。研究者進行資料閱讀與整理後,並進行綜合性的分析,探討韓國終身教育的歷史發展與實施情況並觀察韓國之社會民情,以歸納其特色,最後提出研究者的省思,以為我國辦理終身教育者之參考。      經由本研究可歸納出以下韓國終身教育的特色,在韓國終身教育政策與實施的二方面,分別為: 一、韓國終身教育政策的特色,主要可歸納為下列五項: (一)韓國將終身教育定為國家政策的重要目標 (二)訂頒相關法規做為執行的依據 (三)研訂計畫以落實終身教育政策 (四)以建構終身學習社會為終身教育推展的目標 (五)終身教育的推動以地方政府為重心 二、韓國終身教育實施的特色,主要可歸納為下列九項: (一)政府為推動終身教育具有強烈的意志與決心 (二)以終身學習城市為推動地區終身學習的重要策略 (三)任用專業人員,奠定終身學習的專業化基礎 (四)以多元型態推展終身教育 (五)對終身教育課程進行認證,以確保水準 (六)創造多元的大學學位取得管道,實施自學學位考試制度及推行學分銀行制,激發民眾的終身學習 (七)學分銀行連結正規、非正規、非正式教育,加強三類教育的統整 (八)利用網際網路,推動終身教育 (九)建立個人終身學習帳戶制,加強學習經驗的應用      最後綜合韓國終身教育政策擬定與制度實施結果的啟示,歸納出以下九點,做為我國辦理終身教育的施政參考,如下: 一、以終身教育為國家基本國策 二、政府對推動終身教育有積極的決心 三、訂頒完整的終身教育相關法規 四、建立系統的三級推動制度 五、採行有效的推展策略 六、以地方政府作為推動終身教育的重心 七、推動終身教育為政府機關部門的共同職責 八、任用專業人才,提昇推動的績效 九、建立終身學習帳戶制,加強學習資歷的應用
  • Item
    台北城市意象之建構及其終身學習社會的意涵-政府相關出版品之內容分析
    (2008) 陳智芳
    本研究以Kevin Lynch的城市意象理論、都市符號學及地方感相關理論為基礎,針對台北市政府文化局與觀光傳播局之出版品做內容分析,了解其所建構的台北城市意象內涵與依附感;以John Holford與Peter Jarvis所提出的學習社會之四種取向為理論基礎,評析台北市政府出版品之終身學習社會意涵。 本研究發現:台北市政府出版之圖書建構的台北城市意象可歸納為四大面向,分別為台北的地標與地貌、台北的時代變遷、台北的族群文化與台北的生活風貌。而城市依附的來源可歸納為六個層面:(1)台北為親和及具有安全感的城市(2)城市中的自然景觀(3)台北城市的獨特性格(4)對老台北的依戀與懷舊(5)地方芭蕾之慣性時空路徑所形成之歸屬與依附(6)個人與地方認同完全融合所產生之強烈依附感。而政府出版之圖書的終身學習社會之意涵包含:(1)城市治理者所打造終身學習社會之願景:形塑台北之全球在地性、凝聚台北的記憶與認同,以及鼓勵全民書寫以打造台北為華人城市的文學領航者(2)文本之作者在為台北書寫的過程中,亦表徵了從自身的城市經驗去反思城市生活的各層面,如對制度的批判、對自然環境的珍惜、及對歷史文化及人情關懷的渴望(3)台北市政府出版品內容建構過程中未能展現對社會與文化地位不利者之觀照;圖書取得方面,使得低消費能力的讀者對政府出版品接觸程度的降低,消費型態造成了社會排除性,而社會排除的效應有可能複製其社會位置的不利性。 本研究依研究目的所達成之研究結論,對成人及終身學習、台北市政府相關單位及後續研究分別提出建議。
  • Item
    高中圖書館推展學習型家庭之研究
    (2010) 林惠雯
    本研究旨在討論高中圖書館推展學習型家庭的功能,藉由高中圖書館推廣服務的引領,讓社區民眾了解學習型家庭的意涵,積極建立學習型家庭,營造家庭的學習氣氛,落實終身學習的理想。本研究之主要研究目的有三: 一、探討高中圖書館推廣服務的重點工作。 二、探討社區民眾建立「學習型家庭」的現況與需求。 三、探討長億高中圖書館推展「學習型家庭」的成效。 本研究採用文獻分析法及問卷調查法,其重要結論摘述如下: 一、高中圖書館推廣服務的重點工作有下列五項: 1.推廣閱讀活動,對社區民眾實施圖書館利用教育。 2.辦理家長成長研習班,提供非正規、非正式的學習管道。 3.辦理社區藝文展及各類主題書展,提供多元多樣的學習資訊。 4.規劃專家講座,指導社區家長扮演優質的親職角色,宣導學習型家庭的觀念。 5.辦理社區參訪活動,分享建立學習型家庭經驗,強化社區的認同感。 二、社區民眾建立學習型家庭的現況與形塑學習型家庭的需求,歸納結論如下: 1.高中圖書館應在推廣服務中積極推動閱讀,並將學生的學習課程融入推廣服務活動中,降低民眾陪孩子做功課的憂慮。 2.高中圖書館應加強宣導家事共做的重要性,並開設課程或提供資訊,鼓勵民眾主動再進修,作為孩子學習的典範。 3.高中圖書館可順應有品運動的風潮,以品德教育為推廣服務的核心概念,結合學校各處室的活動,協助民眾落實家庭教育工作,發揮家庭教育功能。 4.高中圖書館應要在推廣服務活動中,加強行銷工作,鼓勵民眾運用免費資源,培養閱讀習慣。 5.高中圖書館應在推廣服務中設計多元多樣的學習課程,滿足民眾隨時學習的需求,也應在經費及人力資源許可的狀況下,帶領民眾進入閱讀書香的殿堂,滿足其閱讀的需求。 6.高中圖書館的功能與服務應要擴及整個社區民眾,才能擔負滿足社區民眾終身學習需求的要角。 7.高中圖書館在高中職社區化的政策規劃中,應以社區資源中心自居,鼓勵民眾參與圖書館的推廣服務,凝聚民眾的社區共識,塑造「家-校-社區」的和諧關係,促進社區文化發展。 三、長億高中圖書館推展學習型家庭的成效,結論如下: 1.社區民眾認為長億高中圖書館提供的學習資源最重要的是開放館藏供民眾借閱,其次為開設各類家長成長研習班。 2.開放館藏與實施圖書館利用教育,鼓勵社區民眾走近圖書館,利用圖書館,養成主動學習的好習慣,對社區民眾建立學習型家庭甚有幫助。 3.參加家長成長研習班,除了獲得知識,也學得陶冶生活的技藝,親子均積極參與學習,有助於社區民眾建立學習型家庭。 4.參加藝文展或書展,豐富生活中的藝文書香氣息,除了促進社區藝文發展也養成閱讀的好習慣,對社區民眾建立學習型家庭大有幫助。 5.參加專題講座獲取知識成長,社區民眾對居住社區了解更深,對生態環保體悟更深,更能積極建立學習型家庭。 6.參加社教參訪活動,在旅行中學習並進行社區文化交流,有助於社區民眾建立學習型家庭。 根據以上結論,本研究提出對社區民眾、學校教師、高中圖書館及教育主管機關的建議如下: 1.給社區民眾:(1)落實親子共學,給予孩子學習上的支持;(2)親子家事共做,讓孩子體會父母經營家庭的辛勞;(3)積極加入志願服務。 2.給學校教師:(1)在家中放下教師身分,回復慈父、慈母角色;(2)以教育專業給予家長指導以扮演稱職親職角色。 3.給高中圖書館:(1)主動積極爭取補助款項,結合各處室辦理推廣服務;(2)克服開放阻礙,提供民眾使用之便利性;(3)全力推廣閱讀;(4)透過推廣服務活動設計,凝聚社區共識。 4.給教育主管機關:(1)由專業人員正確指引縣立高中圖書館之發展;(2)重視高中圖書館人力的專業性及充裕性,給予經費支持。
  • Item
    高中圖書館因應高中職社區化的經營模式探討
    (2006) 謝寶珠; HSIEH.PAO-CHU
    摘 要 本研究旨在探討推行高中職社區化政策之後,高中圖書館的經營模式改變,以國立苗栗高級中學為例,並依據研究結果提出結論與建議。基於研究問題背景與研究動機歸納出下列五項研究目的: 一、瞭解社區對學校圖書館的需求與期望。 二、瞭解社區對學校圖書館的權利義務。 三、瞭解學校人員對圖書館社區化後之態度。 四、探討學校圖書館在社區化軟硬體需求。 五、探討學校圖書館在社區化之經營模式。 本研究依據文獻探討與實際訪談,綜合歸納呈下列研究結論: 一、高中圖書館是社區終身學習的資源中心,社區民眾有利用高中圖書館之需求。 二、高中圖書館在社區中具多元角色,認為以「社區學習資源中心」為最重要。 三、高中圖書館具有多重的功能,以「提供學習資源」為最重要。 四、高中圖書館的服務方向,以「提供學習資源」及「協助讀者自我學習」最為重要。 五、社區民眾及學校人員認為高中圖書館發揮社區終身學習的意願較高中圖書館人員為高。 六、社區民眾因背景不同,對高中圖書館發揮社區終身學習功能的意見有顯著差異。 七、館藏資源是影響高中圖書館發揮社區化終身學習功能的主要因素。 八、目前高中圖書館開放提供社區民眾使用有其困難。 九、高中圖書館與社區的各類型圖書館宜分工合作,以達成社區終身學習的功能。 十、高中圖書館宜充實軟硬體設備,以達成社區終身學習教育的功能。 十一、高中圖書館的經營模式應改變,以達成社區終身學習教育的功能。 本研究根據研究結果與結論,提出下列建議以供參考: 一、對教育行政主管機關的建議: (一)研擬獎勵性措施,鼓勵學校與社區結合。 (二)編列推動「高中職社區化」高中圖書館工作之預算,以作為高中圖書館開放社區民眾使用之經費來源。 (三)增加高中圖書館人員編制,並鼓勵學校積極為社區民眾服務。 (四)訂定「高中圖書館社區化」長程工作計畫,以作為推動高中圖書館開放社區民眾使用之依據。 二、對高中圖書館之建議: (一)積極營造學習社區,符應學習社會所需。 (二)開發設計學習資源,提供多元學習管道。 (三)加強圖書館利用教育,培養社區民眾資訊素養。 (四)配合高中職社區化,爭取經費充實館藏。 (五)加強義工服務,運用退休教師人力。 (六)建立有效的學習認證制度,提高學習動機與意願。 (七)開放時間彈性化,配合社區民眾使用需要。 (八)辦理社區推廣教育活動,符合社區民眾的需求。 (九)與社區各類型圖書館建立合作關係,共同為社區民眾服務。 (十)基於公共服務的理念,發揮社區終身學習的教育功能。 三、對社區的建議: (一)善加利用高中圖書館資源,並積極協助其發展。 (二)由學校圖書館社區化引發增加學校的問題與困擾,應彼此共謀解決之道。 四、對未來研究的建議: (一)在研究範圍方面,可擴大地區到全國。 (二)在研究方法方面,可考慮採用實驗行動研究。 (三)在研究對象方面,宜增加樣本數。
  • Item
    社區大學公民社會的實踐:以北投社區大學為例
    (2018) 洪德揚; Hung,Te-Yang
    本論文選擇北投社區大學作為個案研究場域,試圖探討社區大學在終身學習的影響下,如何透過知識與行動的解放,來重建台灣的公民社會。社區大學是公民與社區(社會)公共領域之間的中介組織,也是重要載體,主要任務為發展在地性知識體系,建構學習型社區伙伴系統,培力公民參與公共事務,進而凝聚社區意識,激發民眾參與現代民主社會的政治參與和監督者的角色。 研究發現北投社區大學終身學習模式,有效養成學習者的社團生活習性,和組織社團實踐參與公共事務能力,這種累進式的建構公民社會目標與設計,成為推動終身學習成功因素之一;連續數年的學術研討會,形成地方知識的資料庫與人脈,使得社區專案的執行具有一定的品質,和被認同的多元基礎;而社區培力則整合社區夥伴與有限的資源,共同推動北投地區的終身教育,提供居民參與社區公共事務的機會,並培植社區居民的自我意識,團結地方共識與資源,使學習者具有能力,樂於自我實現,關心政治權力的運作,這對公民社會的實踐,扮演關鍵的力量。
  • Item
    身心障礙舞者終身學習的敘事探究
    (2016) 劉惠明; Liu,Hui-Ming
    身心障礙舞者終身學習的敘事探究 中文摘要 社會對身心障礙者的刻板印象往往造成對殘障者的歧視及不公,即使在終身學習的時代,其學習管道也被漠視,因此,本研究從「鳥與水舞集」身心障礙舞者學習舞蹈的生命故事,以聯合國教科文組織提出學會認知、學習做事、學會與人相處、學會發展及學會改變之終身學習五大支柱,探討學習對身心障礙者的影響及打破社會對身心障礙者學習能力的刻板印象。 爰此,本研究研究目的從身心障礙者學習舞蹈的歷程,了解身障者如何克服心理、生理的障礙學習舞蹈,以打破一般人對身心障礙者學習能力的刻板印象;藉由他們的生命故事,探討終身學習五大支柱的意義及重要性,並鼓勵大眾積極參與學習。因此,研究重點以身心障礙者如何因應與克服殘障時的調適與規劃?鳥與水舞集身心障礙舞者學習舞蹈所面臨的心理與生理之障礙為何?身心障礙者如何克服心理與生理的障礙學習舞蹈?及終身學習對身心障礙鳥與水舞集舞者生涯轉變所帶來的改變為何?等來深入探討。 本研究採敘事探究研究法,深度訪談「鳥與水舞集」視覺障礙、肢體障礙二位不同障別的舞者,撰寫學習歷程的詮釋故事,研究者也探討學習舞蹈的對他的影響。研究主要發現,從心開始學習改變:放下怨懟、消極的心態,學習面對人生的挫折,進而改變了自己的世界,為三人共同的心理因素﹔轉念的心是學習的動力,進而驗證終身學習五大支柱之間並非單一、獨立的存在,它是一個可逆的循環性系統,環環相扣互相影響的機制。 透過這三位身心障礙者學習舞蹈的敘事探究,提出以下建議: 一、身心障礙者要得到別人肯定必須先要自己努力,才能得到別人的肯定。 二、提供視障者、肢障者終身學習需求與協助。 三、開發身心障礙者及視障者工作新職種。 四、整合公、私部門身心障礙者學習資源建立諮詢平臺,以同理心安排殘障者工作。 關鍵詞:終身學習、鳥與水舞集、身心障礙舞者
  • Item
    中高齡家庭主婦終身學習與生命發展歷程之研究
    (2016) 林良玉; LIN, LIANG-YU
    本研究旨在探討中高齡家庭主婦終身學習及生命發展歷程,透過四位國立空中大學的畢業生和在學生,採取深入訪談做個案研究,以探討生命歷程和終身學習過程及轉變對個人的影響。 研究目的主要闡明終身學習的意義和價值,從終身學習者歷經遭遇困境克服阻力之學習過程,顯示此價值啟發且支持著終身學習者努力不懈的自我省思、自我勉勵、增進知能與成長的學習歷程。她們作為家庭主婦和學習者的同時,學著從不同的角度看事情,保持自省並克服各種挑戰以應付角色改變的衝擊。在本文中研究者簡介了個人在獲取知能及改善與他人關係的成長歷程。是以,個人的發展和轉變是經由學習,書寫,反思和體悟的過程逐步培養而成的,研究者本身正是一名終身學習者。 研究發現,這些終身學習者的學習歷程不僅有助於改善人際關係和心理健康,同時也增強其自我實現。對於年紀較長的學習者,其終身學習較少受年齡影響。若終身學習的阻力來自家庭,則學習者自我實現的學習激勵機制不太可能受到阻礙。然而,若阻力是來自心理和認知因素,則學習者的學習意志和反思能力促使轉換困境、反思、體悟與改變抗拒,繼而可能激發更深層次的學習動機,是可預期的。本研究期使激勵更多中高齡家庭主婦邁入終身學習之路,並提供終身學習教育機構做為辦理教育訓練時的參考。
  • Item
    臺灣非正規教育課程認證的系統性分析與未來展望
    (國立暨南國際大學教育政策與行政研究所, 2012-11-01) 李明芬; 張德永; 洪櫻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