運動休閒與餐旅管理研究所

Permanent URI for this communityhttp://rportal.lib.ntnu.edu.tw/handle/20.500.12235/93

隨時代推演至今,社會結構與需求的轉變為世界經濟發展帶來了不同的風貌,社會大眾對運動休閒與觀光餐旅需求與重視程度大幅提升,使得休閒觀光服務產業於近年蓬勃發展,甚至可說是扮演臺灣經濟永續發展的重要角色。對此經濟趨勢提出回應,由運動與休閒管理研究所以及餐旅管理研究所兩所進行整併,國立臺灣師範大學「運動休閒與餐旅管理研究所」應運而生。

本所前身之一為運動與休閒管理研究所,於1998年成立籌備處,並於1999年2月通過設立國內第一個運動與休閒管理研究所,88學年度開始招生,91學年度起設置「運動與休閒管理在職專班」。師大運休所致力於培育學生運動與休閒領域專業,提供運動與休閒產業所需之課程教學,發展與實務結合之學術課程。

本所前身另一單位為餐旅管理研究所,原隸屬於人類發展與家庭學系。人發系於2001年設立營養與餐飲組之碩士與博士班,於2005年餐飲獨立設組,更名為「餐旅管理與教育組」。2008年8月正式於人類發展與家庭學系下成立「餐旅管理與教育研究所」,99學年度由教育學院改隸管理學院,100學年度更名為「餐旅管理研究所」。師大餐旅所以培育傑出餐旅管理人才為目標,課程設計與規劃及發展著重「實務、理論、研究」的全方位餐旅管理教育。

為順應世界經濟趨勢以及產業潮流、並配合校方院所政策,運動與休閒管理研究所與餐旅管理研究所兩所自101學年度起完成合併,在結合兩所之教學資源與專業師資之下,以培育未來運動休閒與餐旅產業之專業管理菁英人才為目標,發展多元化、國際化、專業化之課程設計,期許為運動休閒餐旅及觀光領域注入活力,開啟臺灣運動休閒觀光產業全新風貌。

Browse

Search Results

Now showing 1 - 1 of 1
  • Item
    探討非宗教心靈旅遊與宗教心靈旅遊-比較虛擬實境與實體旅遊靈性與幸福感之研究
    (2024) 詹仲豪; Chan, Chung-Hao
    在瞬息萬變的現代社會,不僅工作壓力與紊亂的全球化資訊正在填滿我們生活中的每一個空隙,加上突如其來的疫情 (COVID-19) 打亂原本的生活方式,造成的傷害不只在身體層面,心靈的影響也不容小覷。以往人們習慣透過宗教尋求生活的意義或給予生命的世界觀,隨著時代進步與科技的演進,無宗教人口 (宗教信仰不明或是沒有宗教信仰) 漸漸增長,現代人對於世界觀的看法逐漸改變,美國預計在2035年無宗教人口將會大於新教徒人口 (Downey, 2018),反觀臺灣的無宗教人口也達到統計數據以來的最高點 (U.S. Department of State, 2022)。也就是說,越來越多的人不單純透過宗教來了解世界、理解世界,撫慰心靈的方式逐漸轉變為追求個人的或大自然的方式,旅遊型態與目的也開始改變。心靈旅遊成為一種專注於探索自我的旅行形式,它強調的是個體內在的成長和心靈發展,而非特定宗教信仰或實踐,人的靈性是心靈旅遊的前提與關鍵。為了更了解心靈旅遊,本研究將宗教心靈旅遊和非宗教心靈旅遊作為對比,並以幸福感與宗教靈性作為差異變項。Norman (2011) 指出心靈旅遊能達到幸福感,但與宗教與非宗教心靈旅遊兩者之間的幸福感程度仍不明確。此外,隨著技術的進步以及疫情的影響,虛擬實境旅遊逐漸興起,虛擬實境旅遊模擬真實旅遊的體驗沉浸感逐漸提升,使人們能夠透過虛擬實境環境來體驗各種地點和文化。然而,虛擬實境旅遊與實體旅遊對於幸福感與宗教靈性的影響程度有待了解。本研究使用二因子變異數分析來分析不同的旅遊目的 (非宗教心靈旅遊和宗教心靈旅遊),以及不同的旅遊方式 (虛擬實境旅遊和實體旅遊) 對宗教靈性以及幸福感的影響。本研究以實體和虛擬實境北港朝天宮為實驗場所,通過便利抽樣發放實體問卷以實證研究假設。研究結果顯示,在幸福感上實體的宗教與非宗教心靈旅遊有顯著差異;虛擬實境與實體旅遊於幸福感上有顯著差異;在宗教靈性上虛擬實境的宗教與非宗教心靈旅遊有顯著差異;在宗教靈性上實體的宗教與非宗教心靈旅遊有顯著差異,進而提出與心靈旅遊相關的建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