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政單位
Permanent URI for this communityhttp://rportal.lib.ntnu.edu.tw/handle/20.500.12235/14
Browse
8 results
Search Results
Item 環境行動與群體效能教學模組之教學效果研究(健康促進與衛生與衛生教育學系, 2002-06-??) 邱詩揚; 晏涵文本研究的目的在探討「環境行動與群體效能教學模組」之教學效果,並與「傳統教師中心環境教學」比較教學效果之差異。「環境行動與群體效能教學模組」乃依據 社會認知理論、群體效能概念及跨理論模式,並掌握影響環境行為之重要變項,融合環境議是調查行動、行為改變策略及小組合作學習方法所發展的環境教育教學模 組。 本研究採「不相等實驗組、控制組實驗設計」,立意選取宜蘭縣立羅東國中一年級(實驗組)及國華國中一年級(對照組),共374位學生為研究對象。實驗組中 有三個班級為實驗組A,接受「環境行動與群體效能教學模組」之教育介入,另中三個班級為實驗組B,接受「傳統教師中心環境教學」之教育介入。本研究之評量 包括形成評量、過程評量及成效評量,以問卷調查、訪談、觀察記錄收集量性及質性之評量資料。 研究結果顯示「環境行動與群體效能教學模組」可有效增進國中生的「環境意識」、「環境議是知識」、「增強管理技巧」、「自我效能」、「群體效能」、「小組 合作經驗」、「個人環境行動」及「團體環境行動」;也可增進「家人的支持」及「同學、學長姐或朋有的支持」,並維持對行動預期結果的正向評價。「環境行動 與群體效能教學模組」在各變項的立即教學效果均優於「傳統教師中心環境教學」,且對「個人環境行動」與「團體環境行動」持續教學效果也優於「傳統教師中心 環境教學」。學生對「教學活動的整體感覺」、「教學活動與教學目標達成」、「教學活動的興趣與喜歡程度」、「小組互動情形」、「教學媒體」及「學生手冊」 等方面,整體評價及滿意程度約在八成左右。 以往的環境教育教學多著重在個人環境行為,然而許多的環境問題的解決,卻常結合群體的力量。未來進行環境教育教學時,也應將目標放在團體環境行為,透過團 體合作過程來增進學生之群體效能,進而促進學生採取團體環境行動來解決環境問題。Item 社區健康媒體之發展與評價(健康促進與衛生與衛生教育學系, 2000-12-??) 劉潔心; 晏涵文; 劉貴雲; 邱詩揚; 廖梨伶; 李佳容; 賴妙芬; 羅逸平本研究旨在運用健康訊息傳播及社會行銷策略發展有效之社區媒體介入策略。本研究設計出三種以「閱聽人興趣為主」的媒體內涵,分別包括(1)社居報紙:針對上班族(2)小冊:針對社區老人(3)單張:針對社區媽媽。研究對象立意選取台北市文山區萬和社區,採系統分層隨機抽樣,共回收有效樣本222份問卷。本研究工具共分為二種(一)社區居民綠色消費媒體訊息成效問卷(二)媒體訊息成效街頭訪視問卷。 本研究透過量性與質性的評價結果發現,三個族群對其綠色消費媒體的整體評價大部分呈現正向滿意的結果,且從教育內涵標準上也能對社區居民的綠色消費覺察 度、知識、態度、自我效能及行為有正向的影響。Item 社區居民綠色消費行為及相關之訊息傳播調查研究(健康促進與衛生與衛生教育學系, 2000-05-??) 劉潔心; 晏涵文; 劉貴雲; 邱詩揚; 李佳容本研究的目的在調查社區居民綠色消費行為現況及其相關影響因素,並 評估社區中有利的媒體宣傳管道及策略,以作為未來進行緣色消費訊息傳播介入 研究時之參考依據。本研究對象為台北市文山區萬和社區 I8歲以上之居民。本 研究以問卷調查法及焦點團體法進行量性及質性資料收集。本研究以系統隨機抽 樣方式,在萬和社區共調查279位社區居民,並訪談了三個社區內現有組織之成 員。 本研究結果發現,社區居民之綠色消費行為以「資源回收」行為的情形最佳,其 次為減量、拒用及重覆使用行為。社區居民的環境價值觀,整體而言已較傾向環 境保護。在緣色消費的障礙因素中,在行銷組合方面,以「缺少綠色產品的使銷 活動」所佔的比例最高,在個人自覺的助力與阻力因素方面,以「從事緣色消費 行為,可以為後代留下美好環境」,為最有力的助力,而以「過簡樸生活節約資 源,會降低生活享受」為最大個人阻力。在緣色消費的參考團體方面,社區居民 綠色消費之重要支持對象前三名依序為子女、配偶及政府的環保單位。「個人自 覺的助力與阻力」、「價值觀」、「年齡」及「參考團體的支持程度」等4個變 項對居民緣色消費行為有顯著的影響力,且其共同的解釋力達16.6。 社區居民認為最有效的訊息傳播宣傳方式為「里長發的適知單」及「社區發的宣 傳單張」。綠色消費訊息代言人以專家或有親和力者為佳;訴求策略應兼具感性 與理性及強調嚴重性:訊息內容應簡單易懂;訊息的結構宜出現正面與負面之訊息 (雙面俱呈);宣傳圖案以「實景照片」為佳;綠色消費宣傳的主題方面,針對家庭 主婦應選擇與日常生活有切身關係的主題,針對老人及意見領袖則應將環保議題 與健康的議題相結合。Item 大學院校環境教育指標系統之發展與建構研究(健康促進與衛生與衛生教育學系, 2004-06-??) 劉潔心; 邱詩揚; 晏涵文; 李恆華; 潘瓊如; 馮嘉玉本研究旨在建構我國大學校院之環境教育指標,第一年已完成之大學校院環境教育指標係統初步架構,本文則主要呈現第二年之研究歷程及成果。第二年乃根據已建 立之大學校院環境教育指標系統初步架構,透過三次專家座談與兩次的德懷術(Delphi technique),進行各項指標之重要性與適切性的評估,作為發展與選擇指標之參考依據,並藉由描述性統計、逐步迴歸及群聚分析等統計方法分析專家座 談及德術所得之資料,以驗證其結果具有代表性及充分之解釋力,進而建構能提供重要內涵與資訊之指標系統。 二年之園究結果共發展出現境教育指標系統為3個領域、10個層面、29項指標及86項指標細目。其中環教指標的三個領域包含「輸入」、「過程」及「輸 出」;而領域之下共分10個「層面」,據其重要性及適切性評比排序後,結果依序為1.「環境素養(輸出)」、2.「課程教學(過程)、3.「環境管理(過 程)」、4.「行政政策(輸入)」、5.「教育訓練(過程)」、6.「資源(輸入)」、7.「組織運作(過程)」、8.「背景(輸入)」、9.「推廣活動 (過程)」及10.「具體環境教育成果(輸出)」。在10個層面之下共包含29項「指標」,其中有17項為主要指標,12項為次要指標。主要指標包含: 「教師素養」、「學生素養」、「課程規劃與參與」、「教學資源(教材)」、「教學方法」、「污染防治」、「資源管理」、「景觀規劃」、「政策規劃」、「環 保培訓」、「訓練課程」、「人力資源」、「經費資源」、「工作計畫」、「團體動力」、「系統改造」及「活動規劃與參與」等項;在17項主要指標之下則包含 了22項的主要「指標細目」。 此研究所建構之指標系統,呈現大學校院環境教育之各項主要指標及細目,可作為大學院校及相關單位擬定環教政策計畫、實施環境教育教學、執行環境管理及編列 預算之重要依據,並可進一步提供未來評估大學環境教育品質及建立資料庫之參考。Item 家長預防措施與子女菸害知識、反菸態度和吸菸行為研究(健康促進與衛生與衛生教育學系, 2004-12-??) 賴香如; 吳德敏; 邱詩揚; 李碧霞; 趙國欣; 鍾宜君; 李欣憶; 劉姿鈺父母親是影響下一代成長與發展的重要關鍵人物,父母的教養方式和督導可防範子女出現偏差行為。本研究的主要目的在瞭解國、高中職學生家長預防子女吸菸措施 的現況,不探討其與學生菸害知識、態度和行為間的關係。 研究者招募對建構無菸校園有興趣的宜蘭縣六所國中和高中職為調查學校,採隨機取樣抽出每校每年級2班的學生和家長為樣本。針對抽出的36班133對親子, 分別以學生和家長版結構式自填問卷為工具進行資料蒐集,有效配對問卷共計1175份,回收率為87.4%。最後,利用SPSS11.0進行複迴歸和邏輯迴 歸分析。主要發現如下: 1.學生的菸害知識答對率在七成以上;反菸態度偏正向;約19.0%的人曾經吸菸。 2.家長預防子女吸菸措施執行的情形在偶而與經常之間,其中又以管控零用錢、重視傾聽和子女教養等層面做得比較好,但在家長反菸角色學習層面上做得比較 差。 3.家長預防子女吸菸措施與學生的菸害知識無關,但與反菸態度和吸菸行為有關。當父母的預防措施做得越好,學生的反菸態度越正向,越不會成為吸菸者。 依據研究結果,研究者建議推動預防子女吸菸之親職教育,協助家長解決相關之困境,以間接降低青少年吸菸率。Item 社區居民綠色消費行為之媒體介入成效研究(健康促進與衛生與衛生教育學系, 2002-06-??) 劉潔心; 邱詩揚; 晏涵文; 劉貴雲; 廖梨伶; 李佳容; 賴妙芬; 羅逸平本研究旨在發展有效的社區媒體策略,並進一步探討社區媒體介入計畫在提升社區居民綠色消費行為的效果及居民對社區媒體的評價。本研究根據第一年的需求調查 研究結果以及運用健康訊息傳播理論及社會行銷策略,設計出以「閱聽人興趣為主」的媒體介入管道及教育內涵,針對社區不同族群的需求發展出三種不同特色的社 區媒體,分別為社區報紙(針對18-55歲的上班族群)、小冊(針對55歲以上的老人)、及教育單張(針對18-55歲的家庭主婦)。研究對象採立意取樣 選擇臺北市文山區萬和社區居民,並以系統分層隨機抽樣方法,抽出符合樣本母群人口特性結構之最少樣本數351人為研究樣本群,經訪員訓練後,前測回收有效 訪視問卷314份(回收率89.5%),後測回收222份(回收率70.7%),前後一致者為176份(回收率50.1%)。研究工具分為二類,分別為自 填的結構式問卷和開放式問卷。開放式問卷為媒體訊息成效之街頭訪視問卷;結構式問卷分為二大部份,一為居民在社區媒體介入前後的綠色消費行為前後測成效問 卷,另一則為居民對媒體訊息內容及成效之意見調查問卷。 本研究重要結果如下: 1.在社區媒體介入後發現居民的綠色消費覺察度、知識、及其自我效能等變項具有顯著的立即性提昇效果。但在綠色消費態度和相關行為上則未達顯著水準。2. 對綠色消費媒體的整體評價上,居民對三種社區媒體(社區報紙、小冊及教育單張)都持正向肯定的看法。分別有八成以上的上班族群、近九成的家庭主婦及社區老 人表示會依報紙、單張及小冊上所教導的環保技巧去做。對應民居之媒體形成性評價結果發現,居民的整體正向評價來自於其對社區媒體設計時所使用的型式(諸如 代言人的選擇、訊息策略、外在誘因、訊息內容、訊息型態)及所傳達的適切教育意涵的高度滿意度上。 因此,本研究建議日後研究,若目的在提昇社區居民的綠色消費共識、增加其對綠色消費的知識,及其自認為有多少把握去做的自信心提昇上,運用設計良好的社區 媒體是一項良好的介入策略。但,若研究目的更進一步要立即看出環境行動上的效果,則最好同時運用社區組織及人際互動的相關策略,或能收更大之介入效果。Item 強化社區組織功能之參與式行動研究(健康促進與衛生與衛生教育學系, 1999-05-??) 邱詩揚; 劉潔心; 晏涵文本研究乃「運用社區組織策略促進社區居民參與環境行為之介入研究」的社區組 織發展部分,係採取參與式行動研究法,並運用社區組織策略來強化社區組織之功能。 期 盼在研究過程中與社區一起工作,能逐步強化社區內之自發力量,使組織化後之社區能發展 出日後自行主導、運作的功能,而持續推動社區中更多、更豐富的居民共同參與的環境行動 。本研究之社區組織為台北市大安區民輝社區發展協會,共有 22 位理監事,其男女,性別 比例約為 3:4,年餘層分布以 41-50 歲居多,職業類別多為中上階層。本研究經過「社區 組織功能診所及需求評估」、「建立社區組織網絡及擬定社區工作計畫」、「整合社區資源 及執行社區工作計畫」、「成果檢討與評價」四個階段的介入過程,研究結果顯示,組織在 研究介入後行動力增加,組織成員對「組織內部運作」及「成員與組織約互動」之評價均為 中上程度。尤其對團體合作及領導者的角色方面給予高度評價。在組織與社區資源聯結方面 ,合作之組織由介入前的 3 個組織擴展為 21 個,比介入前有長足之進步。 約有六成的組 織成員認為協會推動資源回收工作使社區環境更整潔、提升了居民對社區的認同感與關心。 約五成四的組織成員認為協會推動資源回收工作使居民參與社區的資源回收工作由被動轉為 主動。此外,民輝社區之居民在介入活動後,在「垃圾分類、資源回收」為主題之環境行動 的參與上,的確達到顯著提升的立即效果(此一部份的詳細內容將另文發表)。Item 大學校院學生環境素養及其相關因素調查研究(健康促進與衛生與衛生教育學系, 2003-06-??) 劉潔心; 邱詩揚; 晏涵文; 潘瓊如; 馮嘉玉; 李恆華本研究為國科會整合型研究計畫「我國環境教育指標建構整合型研究」子計畫「大學校院」中的部分研究成果,主要在探討目前大學校院學生其環境素養之現況及其 相關因素,以作為建構指標之重要參考。本研究從全國141所大學校院中,以分層系統隨機抽樣方式選出13所校院39系所,共計收回1440份有效樣本。分 析問卷結果發現,我國大學校院學生在環境覺知、環境態競與環境價值觀上,月中上程度的表現,但在環境相關知識上仍有待加強,且在實際執行面上欠缺行動的技 巧,以致環境行動表現並不理想。而大學校院學生的性別、學習背景,以及週遭環境相關資源與政策,均為影響大學校院學生環境素養的相關因素。因此未來若欲提 升大學校院學生之環境素養,則可以透過環境教育相關課程之設置,並將教學重點放在環境技能與環境知識之加強,以促進實際環境行動之落實。而環境教育相關課 程及校園環境資源亦可列為重要之指標檢核項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