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政單位
Permanent URI for this communityhttp://rportal.lib.ntnu.edu.tw/handle/20.500.12235/14
Browse
4 results
Search Results
Item 台北市國中生自尊、身體意象與運動行為相關性研究(健康促進與衛生與衛生教育學系, 2006-06-??) 賴香如; 李碧霞; 吳德敏; 趙國欣; 呂昌明; 卓俊辰; 蔡雅惠; 陳美昭本研究目的在了解台北市國中生自尊、身體意象與運動行為現況,以及其間的關係。研究母群為九十三學年度就讀台北市公立國中七、八年級學生,採多階段分層隨 機抽樣,抽出六行政區12所學校,48班學生,採結構式問卷為工具收集資料,有效樣本1,343名,回收率為99.41%。所得資料以t檢定、卡方檢定、 單因子變異數分析、皮爾森積差相關等方法進行分析。本研究重要結果如下: 一、研究對象的整體自尊、身體自尊與社會自尊皆屬中間偏正向;男生身體自專高於女生;而女生社會自尊高於男生。七年級的身體自尊高於八年級。BMI過輕者 的整體自尊、身體自專和社會自尊均高於正常者及過重者。 二、研究對象的身體意象呈現中間偏正向,男生外表適應低於女生,其餘六因素約顯著高於女生。 三、研究對象中44.5%從事規律運動,且男生高於女生,七年級高於八年級。 四、除了女生之外表適應與整體自尊、身體自尊無關外,男、女的整體自尊、身體自尊、社會自專與身體意象均呈正相關。 五、不論男、女,規律運動者的整體自尊、身體自尊與社會自尊皆高於無規律運動者。經常與他人一起運動的男生,其身體自尊和社會自尊高於獨自運動者。經常與 他人一起運動的女生之身體自尊高於獨自運動者。 六、有規律運動者的身體意象較無規律運動者高;經常與他人一起運動的男生除了健康評價,其餘身體意象六因素均高於獨自運動者。Item 臺北市某國中學生運動社會心理、身體意象與規律運動相關研究(健康促進與衛生與衛生教育學系, 2006-12-??) 陳美昭; 賴香如本研究在探討國中生運動社會心理、身體意象與規律運動行為的現況,以及三者的關係。以分層隨機方式自就讀於台北市某國中的七、八年級學生中選出12班,並 採自填結構式問卷為工具收集資料。有效樣本377人,回收率98.95%。所得資料以百分比、平均值、t檢定、卡方檢定、邏輯斯迴歸分析等方法進行統計。 重要發現如下: 一、男生規律運動比率高淤女生(54.6%:45.4%)。 二、規律運動者的運動自我效能、知覺運動利益、運動社會支持和運動享樂感均高於無規律運動者;相反地,無規律運動者的知覺運動障礙高於規律運動者。 三、有規律運動的男生外表評價、體能評價、體能適應、健康評價、健康適應與身體滿意度皆高於無規律運動的男生。有規律運動的女生體能評價、體能適應與健康 適應高於無規律運動的女生。 四、在調整個人背景變項的影響後,運動自我效能可有效預測男生的規律運動行為(OR=3.09, 95% C.I.=1.94~4.93);健康適應(OR=1.97, 95% C.I.=1.06~3.66)則是女生規律運動行為的預測因素。Item 臺北市公立國中學生求醫行為之相關因素研究(健康促進與衛生與衛生教育學系, 2000-12-??) 姚友雅; 賴香如本研究主要根據Andersen的醫療服務利用行為模式,探討臺北市公立國中學生的求醫行為,並分析模式中的傾向、能力和需要等三類因素與求醫次數間的關 係。 本研究以臺北市公立國中一、二年級全體學生為母群體,採多步驟抽樣法選取調查樣本,並利用自填問卷進行資料收集,共得有效樣本733人。所得資料以描述性 統計、卡方檢定、t檢定、單因子變異數分析、Pearson積差相關及複迴歸分析等統計方法進行分析,所得重要發現如下: 一、研究對象在調查前半年內的求醫次數,以1-2次較多,約佔四成;其次為3-4次,有近三成;有一成右的對象求醫次數在七次以上;而僅僅一成以下的學生 半年來未曾求醫。 二、在Andersen的醫療服務利用行為模式的傾向因素中,認為中醫效果越好者,求醫次越多;認為信仰療法效果越好者,求醫次數越少。 三、在能力因素中,住家附近醫療單位數目越多者,求醫次數越多。 四、關於需要因素與求醫行為的關係,可發主觀覺知健康狀況越差者,求醫次數越多;健康問題發生次數越多者,求醫次數越多。 五、以傾向因素、能力因素、需要因素來預測臺北市公立國中學生的求醫次數,結果發現中醫信念、信仰療法信念、住家附近醫療單位數目、主觀覺知健康狀況和健 康問題發生次數等五個變項可以有效預測,其解釋力達總變異量的19.6%。 根據研究結果,提出普遍設置青少年門診、提昇家庭醫師的青少年專科知能、教導國中生正確的保健與求醫觀念等建議,作為未來國內推動完善的青少年醫療保健工 作之參考。Item 臺北市某國中學生自尊與相關因素研究(健康促進與衛生與衛生教育學系, 2007-06-??) 鄭方媛; 賴香如本研究旨在瞭解國中生的自尊現況,及其與個人因素和環境因素的關係。採橫斷式調查設計,從台北市某國中七、八年級學生,每年級隨機選取6班382名為對 象。再以結構式問卷為工具、集體填答收集資料,有效樣本374人,回收率97.9%。統計方法有t檢定、單因子變異數分析、皮爾森積差相關和多元迴歸分 析。主要發現如下: 1、研究對象整體自尊和自尊五組成要素均為中間偏正向。自尊組成要素得分高低依序為歸屬感、使命感、能力感、安全感及自我感。 2、學業成就、父母教育程度與整體自尊有關。部份個人因素、環境因素與自尊五組成要素有關。 3、學業成就、父親教育程度與重要他人情感關係能顯著預測男生的整體自尊和自尊五組成要素,解釋量在24.4%-39.5%間。 4、學業成就、生理成熟度、父親教育程度及重要他人情感關係能顯著預測女生的整體自尊和自尊組成要素中的安全感、自我感、歸屬感和能力感,解釋量在 27.0%-37.4%間。最後,依據結論建議學校推展國中生自尊提升教育時,可從自尊五組成要素著手,並結合家長共同推展已提升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