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政單位

Permanent URI for this communityhttp://rportal.lib.ntnu.edu.tw/handle/20.500.12235/14

Browse

Search Results

Now showing 1 - 10 of 10
  • Item
    臺灣地區民眾溺水事故傷害之影響因素探討
    (健康促進與衛生與衛生教育學系, 2002-12-??) 王國川
    臺灣位居亞熱帶,適宜各種水域活動。然而民眾太熱衷活動之樂趣,忽略了自身的安全,導致水域安全就成為了事後大家最關心的議題。這將隨著週休二日的實施, 其重要性更加的突顯。由於溺水問題相當的複雜,所以瞭解其可能的影響因素是擬訂預防策略的重要關鍵。本研究根據臺灣地區民眾發生溺水事件之資料,進行其可 能的因素之探討。結果發現:不同的縣市發生溺水結果會有所不同。非法水域發生溺斃之比率比合法者高;無樹立警告標誌比有樹立者高;有設置救生站為無設置者 低。游泳池發生溺斃之比率比其他水域低,而海、河、溪又比池塘、水溝、水庫低。男性發生溺水之比率比女性高。不同年組發生溺水結果有所差異,9歲以下年組 比其他年齡組低;而10-14歲年組比其他年齡組高。有水域搶救者,發生溺斃之比率比無水域搶救者低;有實施過心肺復甦術比無實施者低;有送醫治療者比無 送醫治療者低。
  • Item
    探討警告標誌、救生站、水域救生與溺水結果之關係
    (健康促進與衛生與衛生教育學系, 2003-12-??) 王國川
    溺水事故仍是目前國內教育及公共衛生非常重要的課題之一。政府消防單位與民間救生團體都採取比較被動的預防措施,如樹立警告標誌、設立救生站、水域救生 等。然而,這些被動的預防措施對於溺水結果是否具有統計上之影響,以及實質上的意義,則仍待本研究來加以探討。根據邏輯迴歸分析之結果,發現樹立警告標 誌、設立救生站、水域搶救、實施心肺復甦術、送醫治療與觀察等變項,個別對於民眾發生溺水結果都具有統計上之影響,但是其中只有水域搶救、送醫治療與觀察 分別具有較大、中等的實質上意義。再者,在排除其他重要的相關變項之影響後,發現樹立警告標誌、水域搶救、實施心肺復甦術等變項,各自對於民眾發生溺水結 果都具有統計上之影響,而其其中只有水域搶救具有較大的實質上意義。然而,實施心肺復甦術的影響,是取決於先前有沒有接受水域搶救,而送醫治療與觀察的影 響,則是同時取決於有沒有水域搶救與實施心肺復甦術。
  • Item
    探討台北縣溪域發生溺水之危險因素
    (健康促進與衛生與衛生教育學系, 2004-06-??) 王國川
    每年因從事水動而發生溺水頻傳。臺北縣溪流是最容易發生溺水之水域。探討溺水發生之危險因素具有研究及實務之價值。本研究是從救生員之角度,應用訪談探應 臺北縣溪域發生溺水之危險因素。以Haddon階段一因素矩陣為研究架構,編製訪談大綱,訪談對象為三峽鎮大豹溪上曾有過救溺之救生員。結果發溪域發生溺 水之危險因素有:不太會游泳,不瞭解水域與水性。不當的使用游泳圈或浮具。泳姿很奇怪、游得很緊張。從馬路上、橋上或石塊上往水中跳水。在急流、暗流、漩 渦等附近游泳、玩水。特殊的肢體語言與外表行為。對浮潛裝備之使用不熟悉或不熟練。
  • Item
    報紙水上安全新聞報導之內容分析與其比較
    (健康促進與衛生與衛生教育學系, 2001-12-??) 王國川; 翁千惠
    落實水上安全教育是減少民眾及青少年發生溺水的根本辦法。目前國內各級學校課程中並沒有列入此重要議題,消防及衛生單位也沒有編列足夠的宣導經費,而每天 的報紙就成為水上安全教育資訊的重要來源,所以報紙對水上安全新聞如何報導、內容如何呈現及其本質上採取甚麼相對的策略,將會影響到民眾及青少年對於水上 安全的正確認識,而探討這三項內涵就成為本研究之目的。本研究係針對民國89年5月至9月三份台北縣地方版之報紙中有關於水上安全教育、溺水事件報導、水 上活動場所、水上活動競賽等新聞報導進行內容分析及其比較。經分析結果後發現:不論標題或內容,報紙皆以水案件及其搶救類為報導的主軸。在報導的標題及內 容性質上,報紙主要是著重在介紹水上安全相關訊息,以及對於溺水案件表達遺憾上;對於建設性的防溺措施則反而較少。報紙對於溺水案件內容的報導正確性高、 涵蓋性廣。報紙在報導中傳遞之信念、知識、態度與行動的正確比例未超過一半。報紙對於水上安全新聞報導所採取的策略,係以威脅評量與恐懼訴求為主要的宣傳 策略。至於這三份報紙之差異比較,主要是在標題與內容,以及內容性質上。
  • Item
    應用情境學習原則之機車安全教育課程教學實驗研究
    (健康促進與衛生與衛生教育學系, 2004-12-??) 余惠蓮; 王國川
    本研究之目的在於探討「應用情境學習原則之機車安全教育課程」,是否可以提高學生注意安全行車的能力、發覺道路潛在危險、處理交通事故及傷患能力,以及學 校對此課程的反應及意見。本研究採「準實驗設計」,以臺北市中國海事商業專科學校二專一年級學校為研究對象,立意取樣二班為實驗組(91人),二班為對照 組(90人),共181。實驗組接受三單元共三週(每週100分鐘)的教學介入,對照組則無教學介入。本研究以「交通安全行車認知測驗」為主為的評量工 具,對兩組進行前測、後測及後後測。分別以單因子共變數分析、雙因子重複量數共變數分析,來了解教學介入後的立即及短期效果。本研究的主要發現有:一、 「應用情境學習原則之機車安全教育課程」可以立即增進學生注意安全行車能力、發覺道路潛在危險、處理交通事故及傷患的能力。二、教學介入三週後,學生在注 意安全行車能力、發覺道路潛在危險、處理交通事故及傷患的能力仍有持續的效果。另外,實驗組接受學習過程意見調查。其結果為(1)課程設計可引發學習興 趣;(2)「做中學」的概念,可加深學習效果。
  • Item
    計劃行為理論各成份量表之設計、發展與建立
    (國立臺灣師範大學研究發展處, 1998-10-??) 王國川
    計劃行為理論過去曾成功的應用在健康、社會與學習行為上。然而,卻很少去探討此理論所編製出來之各成份量表在測量理論基礎上之問題。由於此理論對於量表設計與計分方式都很明確,使得研究者容易忽略這些量表之測量理論基礎。因此,有鑒於今天國內有很多學者紛紛應用此理論來探討各種社會健康行為之際,實有必要去發展並建立這些量表的測量理論基礎,以提供他們在應用此理論於實際問題探討時之參考。 本研究藉助於應用此理論來預測青少年無照騎車行為之時機,以設計此理論各成份量表,發展量表之標準化編製程序,以及建立其測量理論基礎。結果發現根據此理論所提出的慨念建構、量表設計與發展步驟,再配合開放式引導問卷來設計這些量表,即可以在測量與理論上獲得高效度與高信度指標。然而,對於欲應用此理論之研究者而言,在測量上必須瞭解除了行為意向量表之外,此理論各成份量表在本研究所探討的行為上都是多向度的量表,而且隨後的各成份分量表之信度分析則應該個別的考量;至於在理論上,各成份量表都可以代表比較深層的理論建構概念,即態度、主觀規範與行為控制信念;同時若所探討的行為是不完全為個人意志所能夠控制,並且行為控制信念的影響力也沒有被過去行為所取代,則此理論在預測效度上就會比較高。
  • Item
    青少年健康行為潛在結構之探討
    (國立臺灣師範大學研究發展處, 1996-06-??) 王國川
    健康行為在健康與疾病的連續面上扮演著非常重要的角色,是發展健康促進活動的主要依據。由於青少年的健康行為是中、老年人健康行為的基礎,所以研究青少年健康行為,不但可以瞭解青少年發生健康問題之所在,而且也可以診斷中、老年人實踐健康行為之障礙。 本研究以八十三年度臺灣地區公、私立國中一年級學生為研究母群,採兩個階段分層群集隨機抽樣法,獲得了有效樣本數2,516人,以「健康行為調查表」為研究工具蒐集國中生健康行為表現,再以試探性與驗證性因素分析來回答本研究所提出的四個問題。 本研究確認了目前我國青少年健康行為是由六個彼此互相關聯的行為成份所組成,即分別為「避免成癮行為」、「避免生理、心理與環境危險因子」、「健康習慣」、「交通安全習慣」、 「預防性健康照顧行為」,以及「避免疾病與傷害危險因子」。
  • Item
    計分方式對於信念與態度之關係的影響
    (國立臺灣師範大學研究發展處, 1999-10-??) 王國川
    提升信念與態度之關係一直是社會心理學家關切的問題之一,然而因為計分方式的不同導致了不少方法論上的爭議,但是真正的問題尚待未來加以解決。本研究就是在這種情況下產生的,主要的目的在於探討計分方式對於信念與態度之關係的影響,但同時考慮量表結構與加權方法在其中所扮演的角色。本研究所分析的對象是取材於四項研究方法非常相近的研究資料,並經事前的規劃產生總結資料,然後再經適當的資料轉換,最後進行統計方法分析。結果發現計分方式是影響信念與態度之關係的最主要因素,其次是研究主題、量表結構,而加權方法則否。另外。在排除不同研究主題的差異之後,發現結果信念與結果評價採取單極X單極或單極X雙極這兩種計分法都比採取雙極X雙極記分法,信念與態度之關係來得高。在量表結構上,當結果信念暨評價與態度這兩個量表都是多向度時,比結果信念暨評價或態度這兩個量表為單向度時,信念與態度之關係來得高。再者,計分方式對於信念與態度之關係的影響會因研究主題的不同而有所差異,但不會因量表結構或加權方法不同而有所差異。總之,多向度的結果信念暨評價量表採取單極X單極或單極X雙極計分,將可以提升信念與態度之預測效度,而且也可以解決過去若干理論上的爭議。
  • Item
    青少年事故傷害自我效能量表的二階驗證性因素分析與多組不變量統計考驗
    (國立臺灣師範大學研究發展處, 1998-04-??) 王國川
    為了更能掌握青少年事故傷害自我效能表的理論基礎與其特質,評估並探討此量 表之高階潛在因素結構是建立此量表過程中不可或缺的重要步驟。本研究以臺灣地區八十四 學年度、公私立國、中高、中高職日間部學生為究母,群以「青少年事故傷害自我效能量表 」為評估探討目標,以 EQA 統計軟體為效度評估與探討的主要分析工具。 結果有三項主要 的發現:第。一經整體暨個別之殘差分析、整體模式之適配與其取代指,標以及估計參數之 統計考驗等結果,指出假設此量表為二階因素分析測量模式是相當恰當的;第二、經交互確 認效度分析結果,顯示此量表之二階潛在因素結構,對於學校別、性別、年級、用手習慣, 以及過去傷害經驗這些社人口變項,大玫上具有因素個數、因素負荷量、因素��異數,以及 測量誤差變異數等不變量的特性。
  • Item
    從PRECEDE模式中教育與行為診斷來探討青少年事故傷害發生之影響因素
    (國立臺灣師範大學研究發展處, 1997-10-??) 王國川
    事故傷害是今天青少年所面臨最嚴重的健康問題,然而大部分的事故是可以藉由採取健康行為來事先防範的, 所以本研究的目的在於應用 PRECEDE 模式思考架構來探討有那些因素對於青少年事故傷害發生具有影響力, 以提供未來學校、社區與家庭實施傷害防制工作之參考。臺灣地區八十四學年度公私立國中、高中與高職日間部全體學生為母群, 採多階段分層群集隨機抽樣法獲得完全有效樣本 9,770 人, 以青少年事故傷害發生之調查問卷為資料蒐集工具,以多變項複迴歸與邏輯迴歸分析為探討問題之統計方法。結果發現青少年事故傷害發生率受到交通與防火方面之預防行為所影響,而預防暨保護行為又受到素質因素中情感與價值觀念,以及使能、增強因素中學校、社區的宣導與家庭的重視所影響,但素質比使能、增強因素的影響力來得大;同時,使能、增強因素亦可經由素質因素之途徑間接影響到此預防暨保護行為。因此,PRECEDE 模式對此問題提供了一個很好的教育與行為診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