物理學系

Permanent URI for this communityhttp://rportal.lib.ntnu.edu.tw/handle/20.500.12235/56

本系師資陣容堅強,現有教授15人、副教授12人、助理教授2人、名譽教授5人,每年國科會補助之專題研究計畫超過廿個,補助之經費每年約三千萬,研究成果耀眼,發表於國際著名期刊(SCI)的論文數每年約70篇。

近年來已在課程方面 著手變革,因應學子的各種不同的生涯規劃與需求,加強職業輔導與專業能力的提升,增加高科技相關課程,提供光電學程(光電半導體、半導體製程技術、近代光 學與光電科技等)、凝態物理、表面物理與奈米科技、高能與理論物理、生物物理、應用物理等研究發展專業人才,並配合博士逕讀辦法,讓大學部學生最快能在五 年內取的碩士(透過碩士班先修生),八年內取得博士,有助於提升本系基礎與應用研發能量,為各學術研究機構與業界高科技創新與研發人力(包括在光電業、半 導體製造業、電腦週邊產業等)。

本系亦推動網路教學(科學園)與數位科學研究,作為提供科學教學與學習系統平台的強化支援,並除了原先開設的教育學程外,多增強學生英語教學的能力,與世界科學教師系統連結,在教師從業方面,塑造世界級的物理科學教師,發揮教育影響力。

News

Browse

Search Results

Now showing 1 - 2 of 2
  • Item
    探討日常用語對科學名詞的運用之干擾現象--以國中生的理化學習為例
    (2005) 謝立倫; Hsieh Li Lun
    本研究是探討日常用語對學生在科學用語運用的干擾現象。以國中學生學習理化的課程為例。研究方法是選取桃園縣八、九年級的國中學生共205位為樣本,針對所研究的問題實施紙筆測驗與個別訪談,並對具有明顯迷思概念的學生,再進行概念改變的教學活動。研究結果發現,造成學生學習科學名詞上的迷思概念來源有: 1、交互重疊性高的不同概念;2、名詞相同或相似;3、感官印象的干擾;4、日常用語的使用習慣;5、概念結構的殘缺;6、教學的簡約與錯誤。而且通常一個教學內容的迷思概念來源是並非只有一個而是多個的。由這些來源再往上推測,則迷思概念與日常生活的經驗與使用的語言有很大的關係。本研究針對具有迷思概念的學生所進行的概念改變教學活動,達到了一些成效,所使用的搭橋類比法、異例法與蘇格拉底式對話法的教學方式與內容,可用來分析學生概念改變的機制,這些資料也可作為一般教師教學的參考。
  • Item
    「精熟學習」策略對學生學習成效之分析
    (2005) 丁健仁
    摘要 為了克服學生在學習自然科學時面臨的困難-缺乏基礎, 並增進科學概念學習的效果,本研究之目的為探究:如何由教材 內容中挑選出「精要」的部分概念和知識,同時發展使概念穩固 的「精熟學習」策略,並以台北市某市立國中二年級學生為研究 對象,研究在自然科教學上實施研究者設計之「精熟學習」策略的 成效。研究實施方法包含(一)精熟策略:(1)將課程分割為小單元 後,經由分析確立各單元中的核心概念和精要知識,(2)補強入門 先備知識,(3)由核心概念開始引入,配合促進概念改變的學習 策略,解說、介紹小單元內容,最後引出單元精要知識,並參考 精詳策略之方法,以多種感官輸入的方式,將核心概念和精要知識 加以強調、練習,(4)小單元結束後實施階段性測驗第一部分, 以檢測核心概念、精要知識的建構情形,並以回饋訂正的操作使 學生得以補強,(5)1~2星期後實施第二部分「概念應用」,檢測 其概念是否穩固,以及應用的能力;(二)成效評估:(1)比較實施 精熟策略的學生(實驗組),其定期考查學習成就精熟前(9313)、 後(9322和9322)的變化,(2)「精熟策略」操作結束後2~3星期 ,對全體學生實施第一次後測,再經1~2星期對實驗組實施 第二次後測,比較實驗組和進行一般教學的學生(對照組)平均 成績的差異。研究結果顯示:(1)實驗組定期考查的學習成就表現 (相對地位)有明顯進步,表示研究者所設計「精熟學習策略」 有助於自然科的學習;(2)以實驗組「後測」的平均成績,和 對照組作比較,實驗組均較對照組為高,表示「精熟學習策略」 的施行,可使核心概念、精要知識留存較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