物理學系

Permanent URI for this communityhttp://rportal.lib.ntnu.edu.tw/handle/20.500.12235/56

本系師資陣容堅強,現有教授15人、副教授12人、助理教授2人、名譽教授5人,每年國科會補助之專題研究計畫超過廿個,補助之經費每年約三千萬,研究成果耀眼,發表於國際著名期刊(SCI)的論文數每年約70篇。

近年來已在課程方面 著手變革,因應學子的各種不同的生涯規劃與需求,加強職業輔導與專業能力的提升,增加高科技相關課程,提供光電學程(光電半導體、半導體製程技術、近代光 學與光電科技等)、凝態物理、表面物理與奈米科技、高能與理論物理、生物物理、應用物理等研究發展專業人才,並配合博士逕讀辦法,讓大學部學生最快能在五 年內取的碩士(透過碩士班先修生),八年內取得博士,有助於提升本系基礎與應用研發能量,為各學術研究機構與業界高科技創新與研發人力(包括在光電業、半 導體製造業、電腦週邊產業等)。

本系亦推動網路教學(科學園)與數位科學研究,作為提供科學教學與學習系統平台的強化支援,並除了原先開設的教育學程外,多增強學生英語教學的能力,與世界科學教師系統連結,在教師從業方面,塑造世界級的物理科學教師,發揮教育影響力。

News

Browse

Search Results

Now showing 1 - 1 of 1
  • Item
    鐵/鉑(111)超薄膜上曝氧之組成與磁性研究
    (2009) 李盈蓁
    我們利用歐傑電子能譜儀(AES)及表面磁光柯爾效應儀(SMOKE)探測鐵超薄膜在純白金上經曝氧後的成分及磁性變化。在室溫下對鐵/鉑(111)系統曝氧,樣品表面含氧量隨著曝氧量增加而變大,當樣品表面含氧量達到飽和之後,表面含氧量即不再變化。從曝氧量的分析得知,平整的鐵薄膜表面較易形成鐵氧的化合,當表面形成氧化鐵之後,會開始出現島狀結構使表面變得不平坦,此時氧原子進行物理吸附速度會加快。不同厚度的鐵/鉑(111)樣品曝氧後,磁化易軸與未曝氧的系統一樣皆為縱向,然而受到表面形成之氧化鐵為弱鐵磁性所影響,表面曝氧達飽和吸附後,柯爾訊號會變弱。分析熱退火對曝氧前後之2 ML、3 ML鐵/鉑(111)系統的矯頑場之影響,我們發現無論是曝氧前或曝氧後的系統,其矯頑場在退火之後皆會上升,但是曝氧後的樣品矯頑場在較低的退火溫度即開始上升,可能是因為表面形成之氧化鐵具有鍵能較強的離子鍵,使得鐵原子不易向鉑基底擴散,因此能和鉑形成合金的純鐵厚度減少,使混合溫度提前。另外,鐵鉑合金會使矯頑場上升,然而表面氧化鐵形成會造成樣品的居禮溫度下降,此兩現象相互競爭,結果使矯頑場的變化並非隨著溫度升高而持續上升。從運用於磁記錄體的觀點出發來看,表面氧化鐵的形成對鐵鉑合金系統而言,因為不利於矯頑場增進的現象,因此較沒有實用的價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