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學院

Permanent URI for this communityhttp://rportal.lib.ntnu.edu.tw/handle/20.500.12235/1

教育學院成立於民國44年6月5日,時值臺灣省立師範學院改制為臺灣省立師範大學,初設教育、社會教育、體育衛生教育、家政教育、工業教育五個學系,發展迄今,本院共設有7個學系(均含學士、碩士及博士班)、5個獨立研究所、1個院級在職碩士專班。

本院為國內歷史最久之教育學院,系所規模、師資,及學生品質向為國內首屈一指,培育英才無數,畢業校友或擔任政府教育行政單位首長及中堅人才、或為大學校長及教育相關領域研究人員、或為國內中等教育師資之骨幹、或投入民間文教事業相關領域,皆為提升我國教育品質竭盡心力。此外,本學院長期深耕學術,研究領域多元,發行4本 TSSCI 期刊,學術聲望備受國內外學界肯定,根據 2015 年 QS 世界大學各學科排名結果,本校在教育學科名列第22名,不僅穩居臺灣第一,更躍居亞洲師範大學龍頭。

Browse

Search Results

Now showing 1 - 6 of 6
  • Item
    亞斯伯格症學生寫作教學研究
    (2008) 王敏薰; Min-Hsun Wang
    本研究採用行動研究,以自我指導策略發展(SRSD)為主要策略,教導四位國高中亞斯伯格症學生(簡稱亞症)學習完整的寫作歷程,並在過程中探討亞症學生的寫作困難情形,調整策略以協助學生改善寫作問題。 研究結果可分為以下兩部分: 在寫作困難方面,四位亞症學生無法有效統整讀者、寫作者及文章三方面的要求;心智理論(讀者覺察)問題影響整體寫作表現,尤其是寫作者本身的經驗與感受的部分;執行功能問題影響寫作歷程中的計畫、組織材料、監控等歷程;核心統整問題影響取材、運用詞彙、回顧修改等工作。其他如文法、寫字等問題也會影響寫作表現。 在寫作教學過程方面,最後選取其中兩位學生,深入報導寫作教學的歷程。自我指導策略發展(SRSD)有助於亞症學生學習較完整的寫作歷程,在教學中透過對話與反思,找出學生困難,並參考中文的寫作教學理論來調整介入層級與方式,可以使亞症學生解決取材、文法、運用詞彙、描寫感受等寫作問題。 最後根據研究中的發現,提出對於家長、教師以及研究方面的建議。
  • Item
    「創作性戲劇寫作教學方案」對國中七年級學生寫作能力、寫作興趣之影響
    (2007) 方鄒珍; Chen Fang-Tsou
    本研究主要目的在探討「創作性戲劇寫作教學方案」應用在國中七年級記敘文寫作教學的效果,並根據研究結果,提供教師寫作教學之參考。 教學方案主要以Hayes (1996) 的修正版寫作模式為基礎,結合創作性戲劇活動設計一套為期八週的寫作教學課程,採限制式寫作題型。本研究以屏東縣立大同高級中學國中部七年級學生共61人為研究對象,採準實驗研究設計中的不等組前後測設計,將參與研究的兩個班級,區分成實驗組和控制組,實驗組31 人,接受「創造性戲劇寫作教學方案」課程,控制組30人,接受「過程導向寫作教學」。兩組學生皆以「記敘文評定量表」和「寫作興趣量表」為量化的評量工具,所得資料採獨立樣本單因子共變數分析,以記人與記事前測文章的得分和平均字數、「寫作興趣量表」前測分數作為共變數,將無法隨機分派研究對象所產生的誤差予以排除,以減少組間既存差異。此外,並佐以實驗組學生所填寫的「單元回饋單」、「課程總回饋單」以輔助瞭解本實驗課程介入之效果。研究結果如下: 一、「創作性戲劇寫作教學方案」可部分提升國中七年級學生的寫作能力,在「組織結構」、「修辭美化」、「寫作長度」上,實驗組優於控制組;在「內容思想」、「機械技能」上,實驗組與控制組無顯著差異。 二、「創作性戲劇寫作教學方案」可提升國中七年級學生的寫作興趣。 三、實驗組學生對此實驗課程抱持正向且肯定的態度,喜愛戲劇表演活動、喜歡上實驗課程而且認為課程有助提升寫作興趣及寫作能力。 最後,研究者並針對研究結果加以討論,且提出建議,以作為未來寫作教學及研究上的參考。
  • Item
    修辭法融入歷程導向寫作教學之研究
    (2012) 郭依菁
    本研究目的如下:(1)探討「修辭法融入歷程導向寫作教學」對提升國中學生寫作的成效;(2)分析學生接受「修辭法融入歷程導向寫作教學」課程後的態度與反應;(3)分析「修辭法融入歷程導向寫作教學」的實施歷程,並檢討省思,以作為未來作文教學之參考。 整個研究主要是以研究者所任教的一所台北市公立國中學生為研究對象,研究對象乃八年級的兩個班級,採準實驗研究之「不等組前後測設計」,透過「作文評定量表」考驗實驗變項一「修辭法融入歷程導向寫作教學」進行的效果;另外,實驗組需再接受「修辭法融入歷程導向寫作課程回饋問卷」調查,以瞭解學生接受「修辭法融入歷程導向寫作教學」課程後的態度與反應;最後,透過課堂歷程的紀綠、研究者省思及學生訪談,來蒐集整個實驗過程的質性資料。 研究結果如下:(1)經過修辭法融入歷程導向寫作教學後,相較於控制組學生,實驗組學生在「作文評定量表」的「立意取材」、「組織結構」、「遣詞用句」、「修辭運用」、「錯別字與格式標點」、「總分」各向度上皆達到顯著效果,可見此實驗歷程確實可提昇學生的寫作成效;(2)從回饋問卷的百分比分析與開放式作答來看,學生表示:從修辭法融入歷程導向寫作教學課程學到許多知識。雖然覺得寫作的計畫階段很困難,但還是對整體課程持正面肯定的態度。尤其在修辭運用的滿意度高達93.75%,可見修辭法融入歷程導向寫作教學的成效。此外,本研究亦對實驗課程的設計與實施作詳細的紀錄與分析,以提供相關人員在寫作教學與未來研究上的參考。
  • Item
    創造思考寫作教學之行動研究
    (2011) 孫良璧; Sun, Liang-Pi
    本研究旨在探討創造思考教學法應用於寫作教學之研究,並探究創造思考寫作教學法對學童寫作表現產生之影響,以及教師在行動歷程中的專業成長情形。 本研究採行動研究法,以臺北市某國小六年級一個班級的學童為研究對象,進行為期一學期的創造思考寫作教學課程。創造思考寫作教學課程共計五個單元,每個單元120分鐘,經由行動研究歷程,並依據研究結果與討論,歸納出以下結論: 一、創造思考寫作教學法可以提升學童的寫作興趣。 二、創思策略有助於學童寫作內容的構思。 三、學童在接受創造思考寫作教學法後,寫作字數均呈現增加現 象。 四、研究者透過創思寫作教學行動研究歷程,提升自我的專業成 長,包括:班級寫作教學能力的成長、規劃創思寫作教學策 略的成長、釐清並解決班級寫作問題能力的成長,並增進了 教師自我省思的能力。 最後根據研究結果與討論,提出具體建議,以供有意實施創造思考寫作教學者,及未來相關研究之參考。
  • Item
    創意讓文學更有魅力~「創意文學營」課程設計與實施成效之研究
    (2008) 梁雅晴
    中文摘要 本研究的主要目的如下:1、了解目前國中生寫作表現的情形及國文老師進行寫作教學時的困擾問題。2、比較前後「創意文學營」課程設計之差異,檢討與評估前後課程的成效。3、探討本研究「創意文學營」之教學歷程,並建立寫作教學的步驟。4、探討本研究之「創意文學營」教學歷程中,學生創意寫作的情形。5、分析「創意文學營」實施後,學生寫作表現改變的情形。6、省思個人在「創意文學營」教學過程中,寫作教學專業成長的情形。 根據上述目的,本研究以北台灣一所濱海國中的國二16位學生(男3人,女13人)為對象。研究方法是以行動研究的方法入手,輔以量化資料,藉由觀察、文件蒐集、訪談、量表與問卷、錄音錄影等等方式,蒐集豐富的資料,進行資料的分析、描述,架構出研究對象在研究現場的種種思考、行動等等。 本研究主要結論如下: 一、教師對寫作教學在實施上的意見 (一)配合基測作文進行「引導式題型」的寫作指導 (二)教師希望參與寫作研習,充實寫作教學知能 (三)大部分學生缺乏對寫作的興趣,並欠缺文章組織能力 (四)寫作教學的可運用「電影、流行歌詞、廣告」等多媒體引導寫作。 二、歷屆「創意文學營」的實施成效 (一)歷屆「創意文學營」從創意題材發展成主題式營隊課程 (二)利用創意教學與創造思考教學提升寫作教學成效 (三)歷屆「創意文學營」實施短暫,缺乏提供寫作相關知識,仍有改進空間。 三、本研究「創意文學營」的教學歷程有助寫作思考的歷程 (一)「創意文學營」的教學歷程有助於學生的創意思考 (二)幫助學生在寫作前確立思考方向,寫作中縮短思考時間,豐富的寫作內容。 (三)「創意文學營」的分段引導的活動設計有助於學生的寫作思考。 四、創意文學營」課程提升寫作成效與寫作情意 (一)提升學生寫作成效,在「文思流暢能力」、「內容新穎能力」、「題材變通能力」、「思慮精進能力」、「感知敏覺能力」及總分皆有明顯進步,皆達到顯著差異(P<.001)。 (二)提升學生寫作情意方面,「寫作動機」、「寫作情感」、「寫作價值感」、「寫作信念」及「寫作堅持力」達到明顯成效,皆達到顯著差異( P<.001)。 五、 透過「創意文學營」建立創新寫作教學模式 (一)本研究「創意文學營」的課程融合多元寫作教學型態的寫作教學課程 (二)建立創新的寫作教學模式:「暖身活動」、「思考訓練」、「作品範例分析」、「寫作重點訓練」、「牛刀小試」與「大刀闊斧」共六大寫作教學步驟。
  • Item
    想像力技巧融入寫作教學課程設計暨效果評估
    (2014) 陳可欣
    本研究之目的是設計一套適合高中學生之「想像力技法融入寫作教學」,探究其對高中一年級學生在寫作能力與想像態度的影響。本研究採不等組前後測之準實驗設計,研究對象為新竹縣某高中附設進修學校一年級學生,一班為實驗組,另一班為對照組。研究工具包含「作文評定量表」、「創造性寫作評定量表」、「想像思考測驗」和「未來想像傾向量表」。研究者先在實驗前進行前測作為共變量,接著進行為期七週,共計七節課的想像力技法融入寫作教學課程;對照組則實施一般傳統寫作教學,並於課程結束後實施後測作為依變量,接著將本次研究的量化資料進行單因子多變量共變數分析來考驗研究假設,作為評量實驗成效之依據。根據研究結果,本研究結論如下:一、想像力技法融入寫作教學能有效提升學生之一般寫作能力。二、想像力技法融入寫作教學能部份有效提升學生之創意寫作能力。三、想像力技法融入寫作教學未能有效提升學生之想像思考能力。四、想像力技法融入寫作教學能部分提升學生之想像傾向。最後,根據研究結論,針對課程、教學和研究三方面提出若干建議,以供設計、實施想像力技法融入寫作教學者及後續研究者參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