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學院
Permanent URI for this communityhttp://rportal.lib.ntnu.edu.tw/handle/20.500.12235/1
教育學院成立於民國44年6月5日,時值臺灣省立師範學院改制為臺灣省立師範大學,初設教育、社會教育、體育衛生教育、家政教育、工業教育五個學系,發展迄今,本院共設有7個學系(均含學士、碩士及博士班)、5個獨立研究所、1個院級在職碩士專班。
本院為國內歷史最久之教育學院,系所規模、師資,及學生品質向為國內首屈一指,培育英才無數,畢業校友或擔任政府教育行政單位首長及中堅人才、或為大學校長及教育相關領域研究人員、或為國內中等教育師資之骨幹、或投入民間文教事業相關領域,皆為提升我國教育品質竭盡心力。此外,本學院長期深耕學術,研究領域多元,發行4本 TSSCI 期刊,學術聲望備受國內外學界肯定,根據 2015 年 QS 世界大學各學科排名結果,本校在教育學科名列第22名,不僅穩居臺灣第一,更躍居亞洲師範大學龍頭。
Browse
10 results
Search Results
Item 諮商心理師專業能力之評量及工作場域差異分析(2012) 黃佩娟; Pei-Chuan Huang本研究目的在探討諮商心理師對專業能力的自我評量與工作場域所需能力的差異分析。以有執照的諮商心理師為研究對象,採量為主質為輔之同時嵌入式混合研究設計;研究一為量化研究,以研究者自編的「諮商專業能力自我評量表」及問卷進行調查,共獲得305位執照諮商心理師對專業能力及工作所需能力的評量與重要性排序,並進一步分析不同場域所需工作能力之差異情形。研究一之結果發現:國內諮商心理師在專業能力自評得分最高的是「實務反思」,其次是「評估診斷概念化」、第三為「倫理法律意識」;自評得分最低的專業能力依序為「行政管理」、「覺察文化差異」與「跨系統溝通」;不同訓練層級與不同工作年資在八項專業能力自評得分均達顯著差異;社區場域諮商心理師在「跨系統溝通」、「覺察文化差異」與「實務反思」等三項專業能力自評得分顯著高於學校場域者。 從研究一結果得知:諮商心理師核心能力之評量結果為:個別諮商、心理評估、危機處理、跨系統溝通、團體諮商及特定取向諮商能力等六項;不同場域諮商心理師評量目前工作最重要前五項能力略有不同;其中,對學校場域優先重要的能力是危機處理、諮詢與跨系統溝通;對醫療場域優先重要的是團體諮商、危機處理與特定取向諮商能力;社區場域優先重要的是特定取向諮商、團體諮商與諮詢。此外,不同工作年資與工作角色對工作能力的需求程度有顯著差異,以兼職為主的諮商心理師在個別諮商、團體諮商與特定取向諮商能力的工作需求顯著高於專職者。博士層級諮商心理師在特定取向諮商能力、研究與督導的工作需求顯著高於碩士層級者;碩士層級諮商心理師在諮詢與行政管理能力的工作需求顯著高於博士層級者。 研究二採質化研究設計,依大學、醫療及社區場域分組進行七次焦點團體,共訪談十五位不同場域諮商心理師,分析不同場域諮商實務運作內涵及所需的專業能力與特質。結果發現:不同場域諮商心理師被期待扮演不同專業角色,所需專業能力因其專業角色而有差異。大學場域被期待為輔導教師與行政人員角色,必備能力包括個別諮商、與學生互動的能力、對危機學生的辨識與處理、對他人與自我情緒的覺察與辨識、安撫他人情緒的溝通、實務反思、自我照顧、對倫理法律議題的敏感與因應、行政管理等九項。 醫療場域被期待為心理師角色,依醫院不同科別有特定工作任務,必備的能力包括心理衡鑑評估與診斷、個案問題概念化、多元取向諮商、安撫情緒的介入、行政管理、個案管理、倫理法律議題敏感與因應、實務反思等八項專業能力。因工作科別不同影響其專業能力的必備程度;在精神科,心理評估、心理衡鑑與診斷、個案問題概念化是必備的核心能力;自殺防治中心以初談與危機心理評估、自殺個案追蹤評估、安撫情緒與危機介入的能力為必備核心能力;在其他科別或諮商中心,以心理評估與診斷、個案問題概念化、多元取向諮商、安撫情緒的介入能力等為必備能力。 社區場域獨立心理諮商所則被定位為諮商師角色,以提供自費諮商服務、拓展社區心理推廣與維持心理諮商所的生存營運為主要任務。必備能力包括反思與自我覺察能力、敏覺服務族群脈絡與問題概念化、多元取向諮商、初步心理評估與辨識精神症狀、危機處理與轉介就醫、行政管理、實務倫理法律議題敏感與因應、演講能力等八項。 綜合本研究結果,諮商心理師必備的基礎能力包括:敏覺服務族群脈絡與服務對象建立關係的能力、對他人及自我情緒的覺察辨識、安撫他人情緒的溝通能力、實務反思及自我照顧、以及對倫理法律議題的敏感與因應等五項。必備的專業功能能力包括:初談心理評估、辨識精神症狀、危機處理與轉介就醫、個案問題概念化、撰寫個案報告及多元取向諮商能力等六項。最後依本研究結果,對諮商心理師養成訓練、繼續教育實務及未來研究提出相關建議。 關鍵字:諮商心理師 專業能力 工作場域 核心能力Item 不同專業發展階段諮商心理師工作價值觀、共依附特質與生涯承諾之研究(2014) 羅雅茹; Luo,Ya-Ru本研究旨在探討不同專業發展階段諮商心理師的工作價值觀、共依附特質與生涯承諾的研究。本研究以臺灣地區288名碩二兼職實習心理師、碩三全職實習心理師、取得諮商心理師證書五年內之諮商心理師,以及取得諮商心理師證書五年以上的諮商心理師為研究對象,採取問卷調查法進行資料收集,所使用的工具包含「基本資料表」、「工作價值觀量表」、「共依附量表」和「生涯承諾量表」。調查結果分別以描述統計、獨立樣本t考驗、單因子變異數分析、積差相關,以及逐步迴歸分析等統計方法處理。研究結果主要發現如下: 1.不同專業發展階段、性別的諮商心理師在工作價值觀分層面有顯著差異。 2.不同專業發展階段、性別、婚姻狀態、工作經驗的諮商心理師在共依附特質整體及分層面有顯著差異。 3.已婚的諮商心理師在生涯認定及生涯彈性高於未婚的諮商心理師。 4.諮商心理師之專業發展階段與共依附特質低度負相關;諮商心理師之工作價值觀與生涯承諾中度正相關;諮商心理師的共依附特質與生涯承諾有低度的負相關。 5.諮商心理師專業發展階段、工作價值觀、共依附特質對生涯承諾有部份預測力,外在價值、內在價值,以及透過關係獲得意義感為有效預測整體生涯承諾之變項,整體可解釋生涯承諾40.7%之變異量。 本研究根據研究結果進行討論,並針對諮商心理師相關教育與培訓單位,以及未來研究提供具體之建議。Item 諮商心理師工作壓力、接受諮商經驗與諮商自我效能之調查研究(2015) 洪芙瑋; Fu-wei Hung本研究旨在探討諮商心理師工作壓力、接受諮商經驗與諮商自我效能的現況以及三者之間的關係,並探究不同性別、年齡、諮商工作年資、受雇型態和理論取向之諮商心理師在工作壓力、接受諮商經驗的差異情形,且更進一步探討工作壓力和接受諮商經驗對諮商自我效能的預測情形。本研究以問卷調查法進行資料收集,研究對象為至2014年底取得諮商心理師證書,並且實際從事諮商工作之諮商心理師。本研究獲得297位有效樣本,並分別以描述統計、t檢定、F檢定、共變數分析、曼–惠特尼U考驗、克-瓦單因子等級變異數分析、皮爾森積差相關與逐步迴歸分析統計方法進行資料處理。本研究結果發現:不同性別、年齡、諮商工作年資、受雇型態之諮商心理師的工作壓力有所差異;不同性別、年齡、諮商工作年資、受雇型態和理論取向在接受諮商歷程數、接受諮商總時數和整體諮商滿意度沒有顯著的差異;不同性別、年齡、諮商工作年資、受雇型態之諮商心理師在諮商自我效能上有顯著差異,但不同理論取向之諮商心理師在諮商自我效能上沒有差異。諮商心理師的工作壓力與諮商自我效呈現負相關,諮商心理師的工作壓力、接受諮商經驗對整體諮商自我效聯合預測力達34%。最後根據研究結果,說明研究限制並提出建議予諮商心理師、工作機構和培訓單位與後續研究做為參考。Item 諮商心理師人力供需之推估研究(2007) 謝昀蓁; Yun-Jen Hsieh本研究的目的是在推估我國未來五年中,整個社會對諮商心理師人力的需求,作為未來人力規劃與培訓計畫的參考。研究方法,包括:1.編製「諮商心理師培育機構調查表」,蒐集20所諮商心理師培育機構的意見;2.編製「心理師執業機構調查表」,蒐集225所心理師執業機構的意見;3.以「諮商心理師執業現況問卷」蒐集218位諮商心理師的意見,藉以進行人力供需推估。研究結果顯示: 1.估計國內約有460名專職諮商心理師及85名兼職諮商心理師,女性為男性的3.7倍;2.有78.9% 的諮商心理師以學校為執業場所;3.諮商心理師的服務對象中,成人佔61.67%,兒童青少年佔37.03%,絕大多數的個案需要藉由機構安排;4.現有20所培育諮商心理師的相關研究所, 在學諮商心理學程碩士班研究生約有959名,估計每年培育250至300名諮商心理師,五年之後大約有1,500名諮商心理師投入就業市場;5. 培育機構、執業機構與受訪諮商心理師推估每一萬人口應有諮商心理師6至8人。最後,本研究除了討論研究結果的含意,並對培育機構、執業機構、諮商心理師、衛生主管機關以及未來研究提出建議。Item 心理師能力評量表之編製及其信效度分析(國立臺灣師範大學教育心理學系, 2015-09-??) 林家興; 林旻沛; 黃佩娟; 胡薇瑄; 江信男; Chia-Hsin Lin; Min-Pei Lin; Pei-Chuan Huang; Wei-Hsuan Hu; Shan-Nan Jiang在心理師能力本位的國際潮流下,國內心理師培育系所和實習機構督導缺少一份實用且具信效度的能力評量表;本研究主要目的在於編製一份有助於評量全科心理師專業能力的評量表,作為心理師教育工作者、臨床督導,以及個別心理師作為評量專業能力發展的客觀工具。本研究以林家興與黃佩娟(2013)發展的心理師能力指標作為編製心理師能力評量表的藍本,以不同專業發展階段的諮商和臨床心理師(含實習心理師)297 人為研究對象。研究結果顯示,心理師能力評量表全量表及各分量表內部一致性係數皆大於 .93,且根據結構方程模式考驗量表的建構效度,顯示量表之六個因素整體模式適配度佳,心理師能力架構和內涵包括:衡鑑診斷與概念化能力、介入能力、諮詢能力、研究與評鑑能力、督導能力及管理能力等六向度;群組分數差異分析顯示,在心理師能力的六個向度上,性別沒有顯著差異,但博士層級和碩士層級兩組,以及高低執業年資兩組都有顯著差異。本研究並建立百分等級常模作為分數解釋和應用的依據。研究者根據研究結果提出實務應用和未來研究建議。Item 心理師能力評量表之編製及其信效度分析(國立臺灣師範大學教育心理學系, 2015-09-??) 林家興; 林旻沛; 黃佩娟; 胡薇瑄; 江信男; Chia-Hsin Lin; Min-Pei Lin; Pei-Chuan Huang; Wei-Hsuan Hu; Shan-Nan Jiang在心理師能力本位的國際潮流下,國內心理師培育系所和實習機構督導缺少一份實用且具信效度的能力評量表;本研究主要目的在於編製一份有助於評量全科心理師專業能力的評量表,作為心理師教育工作者、臨床督導,以及個別心理師作為評量專業能力發展的客觀工具。本研究以林家興與黃佩娟(2013)發展的心理師能力指標作為編製心理師能力評量表的藍本,以不同專業發展階段的諮商和臨床心理師(含實習心理師)297 人為研究對象。研究結果顯示,心理師能力評量表全量表及各分量表內部一致性係數皆大於 .93,且根據結構方程模式考驗量表的建構效度,顯示量表之六個因素整體模式適配度佳,心理師能力架構和內涵包括:衡鑑診斷與概念化能力、介入能力、諮詢能力、研究與評鑑能力、督導能力及管理能力等六向度;群組分數差異分析顯示,在心理師能力的六個向度上,性別沒有顯著差異,但博士層級和碩士層級兩組,以及高低執業年資兩組都有顯著差異。本研究並建立百分等級常模作為分數解釋和應用的依據。研究者根據研究結果提出實務應用和未來研究建議。Item 臺灣諮商心理師執業現況與執業意見之調查研究(國立臺灣師範大學教育心理學系, 2014-03-??) 林家興; Chia-Hsin Lin本研究的目的在於調查諮商心理師的執業現況和對執業相關問題的看法,作為諮商心理師專業發展的參考。主要探討的問題包括:諮商心理師在哪些場所執業?心理諮商實際和合理收費是多少?主要的工作內容和時數為何?平均每月收入是多少?對於收費標準的訂定單位、公會常年會費的合理額度、諮商心理師是否納入健保,以及諮商心理師人力是否足夠等的看法為何?研究工具為自編的「諮商心理師執業現況問卷」,以全體執業登記的諮商心理師為研究母群,回收有效問卷共計325份。主要研究結果:1. 有64.4%的諮商心理師在學校執業;2. 專兼任比例為57.62%和42.38%;3. 專兼任諮商心理師的平均月收入為44,809元和54,133元;4. 專職諮商心理師每週工作時間的三成從事諮商實務工作,將近六成從事行政工作;5. 心理諮商每次平均收費為1,268元,諮商心理師認為每次心理諮商的合理收費標準是1,425元;6. 諮商心理師的個案來源有74.3%是靠機構安排;7. 諮商心理師的專長主要在青少年、大學生和成人,以及一般發展性問題和生涯與職業問題,以及學校諮商;8. 諮商心理師的主要工作內容是:個別諮商、上課演講與工作坊、心理測驗與衡鑑,以及團體輔導;9. 諮商心理師服務對象主要是成人,其次是青少年,再其次是兒童;10. 有82.5%的諮商心理師執業時會使用心理測驗,有8.9%會使用生理回饋;11. 多數諮商心理師認為心理諮商所收費標準應由諮商心理師公會全聯會訂定;12. 有76.3%的受訪者贊成將諮商心理師納入執行全民健保給付項目的醫事人員;13. 有81.6%的諮商心理師未來五年的生涯規劃是在機構專職或兼職執業;14. 對於諮商心理師人力的估計,有50.8%的受訪者認為不足,有34.8%認為過剩。最後,本研究針對研究結果進行討論,並提出專業發展與未來研究的建議。Item 台灣諮商心理師能力指標建構之共識研究(國立臺灣師範大學教育心理學系, 2013-03-??) 林家興; 黃佩娟; Chia-Hsin Lin; Pei-Chuan Huang本研究目的在研擬臺灣諮商心理師能力指標作為諮商心理系所和臨床督導訓練與評量的依據。研究者採用德懷術問卷調查法進行專家意見資料收集和分析,以尋求專家對於臺灣諮商心理師能力指標的共識。研究對象為資深諮商心理師和擔任諮商實務課程的諮商心理系所教師,共計29人。研究者根據Rodolfa等人(2005)的「能力立方模型」和Fouad等人(2009)的能力指標,編製一份諮商心理師能力指標問卷作為本研究工具。研究結果:1. 確定諮商心理師專業能力包括六個能力構面,共計13個能力次構面與60個能力指標。六個專業能力構面是:(1)衡鑑診斷與概念化能力;(2)介入能力;(3)諮詢能力;(4)研究與評鑑能力;(5)督導能力;以及(6)管理能力。2. 德懷小組專家對研究者所編製諮商心理師能力指標的共識程度相當高(QD均小於0.6),僅撰寫研究計畫的能力一項為中度共識(QD=0.75)。德懷小組專家評量60個能力指標的重要性,有50項能力指標為「非常重要程度」(83.3%),另有10項為「重要程度」(16.7%)。最後針對研究結果進行討論和建議。Item 臺北市諮商心理師國小校園服務方案之實施評估(國立臺灣師範大學教育心理學系, 2006-06-??) 趙曉美; 王麗婓; 楊國如; HSIAO-MEI CHAO; LI-FEI WANG; KUO-RU YANGItem 臺北市國小輔導人員與諮商心理師之有效跨專業合作研究(國立臺灣師範大學教育心理學系, 2009-10-??) 王麗斐; 杜淑芬本研究旨在探索學校輔導人員與校外心理健康專業人員(駐區兼職諮商心理師)間的有效跨專業合作經驗。研究參與者包括參與「臺北市國民小學駐區諮商心理師專業服務方案」的九位國小輔導人員(3男,6女;平均年齡=44.06,SD=7.69;平均教學經驗=21.83,SD=8.65;平均學校輔導工作經驗=7.38,SD=5.93)和九位諮商心理師(1男,8女,平均年齡=39.46,SD=3.08;平均心理諮商專業工作經驗=11.81,SD=3.91)。本研究係採發現取向之質性研究法,以一對一深度訪談方式進行。研究工具採自行設計的半結構訪談大綱。研究結果顯示:國小輔導人員和駐區兼職諮商心理師的跨專業合作工作經驗,依歷程區分可歸類為五個階段,依序為:(1)宣導和引入個案、(2)篩選與開案評估、(3)排案與聯繫、(4)生態諮商、與(5)轉回原校與追蹤輔導。整體而言,在這個跨專業合作的歷程,主要以國小輔導人員「主外(晤談室外)」,發揮Bronfenbrenner生態諮商模式中的「中介系統」功能,透過溝通、聯繫、協調受輔兒童生態系統中的重要他人與校內外資源共同參與協助受輔兒童的工作;而駐校諮商心理師則「主內(晤談室內)」,主導諮商架構、並對受輔兒童的「生態系統(兒童及其重要他人)進行小系統的工作。促進跨專業合作的關鍵因素包括「雙方具有『合作共生』與『同理性利他』的態度與行動」、「諮商師具備可補強學校輔導工作的專業能力」、「學校輔導人員具備輔導知能、行政協調與校內影響力」、以及「學校輔導人員協助諮商師瞭解學校生態文化」。詳細研究結果與對未來實務與研究的建議將於文中進一步討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