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學教育研究所
Permanent URI for this communityhttp://rportal.lib.ntnu.edu.tw/handle/20.500.12235/61
本所於民國75年秋奉教育部核准設立,經當時理學院吳院長京一、與數學系、物理系、化學系、生物系、地球科學系等系主任,以及本校科學教育學者之籌備和規劃,分別於75年成立博士班,於76學年度招收第1屆博士班學生,83年成立碩士班,於84學年度起正式招收第1屆碩士班學生,87年成立教學碩士班,於88學年度招收第1屆教學碩士班學生。
News
Browse
3 results
Search Results
Item 科學史及社會性科學議題融入基礎化學課程對學生科學本質理解的影響(2021) 簡佑庭; Jian, You-Ting本研究旨在探討教學者在高一基礎化學(一)課程中融入科學史及社會性科學議題後對學生科學本質理解的影響。配合課本單元順序先進行八週的科學史教學融入,採講述式教學,內容以課本提及的為主再進行額外補充;接著進行為期四週的社會性科學議題融入課程,以時事「無核家園」為題探討太陽能取代核能的可能性,以修正式學習環教學,搭配小組討論、角色扮演、辯論和發表。研究對象為新北市某公立高中一年級學生,共三個班,有效樣本共97位。研究工具使用VOSTS9問卷,依序在學期初、科學史教學介入後及社會性科學議題教學介入後進行三次施測,並以McNemar卡方分析處理數據;社會性科學議題教學介入後會另請學生填寫關於主觀性、經驗性及暫時性的學習單,依其內容評定科學本質理解之觀點。研究結果顯示高中生的科學本質在「科學知識的特性」項目多數持有理性觀點,「假說、理論與定律」項目持有理性觀點的人數最少。科學史教學後,學生在「科學方法」與「發明假設」這兩項科學本質理解有顯著提升。社會性科學議題教學後,學生在「領域間的調和性」及「分類系統」這兩項科學本質理解有顯著下降;「主觀性」及「經驗性」僅不到三成的人具有理性觀點。研究最後對科學史及社會性科學議題融入教學和評量方法提出建議與改善,期許對未來科學本質理解提升的相關研究有所貢獻。Item 從認知歷程角度探討學生線上學習以及論證表現(2020) 鄭嘉惠; Cheng, Chia-Hui本論文的主要目標為探討在社會性科學議題的網路課程中,學生的學習歷程與論證表現。本論文根據研究架構分為四個不同的研究議題,第一個研究為模型建立的理論研究,以Mplus7檢驗三種不同科學認識觀的結構模型,了解三種科學認識觀所包含各面向之間的關連性及預測結構。第二個研究為研究方法的回顧性研究,探討當前眼球追蹤技術應用於科學教育研究的趨勢,然後根據文獻回顧的結果,提出未來運用眼球追蹤技術於科學教育中的研究架構,並根據所提出的建議設計後續的研究內容。第三個研究為實徵研究,探討大學生科學認識觀與論證結構的學習歷程與理解之關係。研究結果指出,當大學生持有越高程度的「確定性」信念時,會對於論證結構付出較少的認知注意力,導致較差的學習表現。第四個研究亦為實徵研究,欲了解融入社會性科學議題的生物醫學網路課程中,大學生的認知學習歷程、論證表現以及個人因素(例如:先備知識、科學認識觀、網路搜尋行為等)對於學習的影響。研究結果發現,學生的認知學習歷程以及論證表現和個人因素皆有其相關性存在。各研究結果皆支持此論文的研究架構,且根據研究結果提出教育上的意涵以及未來研究建議。Item 大學生社會性科學議題小組討論及組間辯論之居位 —Toulmin論證分析取向(2013) 葉佳承; Chia-Cheng Yeh本研究之目的是以居位理論為基礎,探討大學生小組討論時,從初識到結識的歷程中,如何居位自己與居位他人;並探討持對立立場之兩組成員辯論社會科學議題時的論證歷程及辯論後的組間居位和外評。 在居位自己與居位他人方面,主要是以問卷調查的方式探得小組成員居位自己與居位他人的結果,組間的居位除了以問卷調查之外,也同時分析組間論證攻防時的話語資料。至於描述組內經由討論而慢慢形成小組的論證架構及論證的攻防呈現,則是以質性資料的分析結果為主。 研究結果發現:在組內互動的居位部份,初識時,成員間的居位結果顯示與社會基模有關,而且居位者有自謙的傾向;結識後,小組成員對自己的居位會提昇,顯示社會基模的刻板被弱化,表示結識後,組內的居位有重塑的現象。在小組論證的建構部份,小組論證架構的建立歷程中,支持宣稱的依據會先確立,待取得足夠的資料時,則進一步將資料轉換成支持理由;會設立限制條件來弱化反例的衝擊;並強調多元資料來源、重視數據及對數據解讀方式的重要性;地位的提昇與完成任務的輸出與貢獻有關,且輸出與貢獻愈大,地位提昇得愈高。在組間論證攻防與居位部份,辯士面對反例攻擊時,會提出因應的實用解決方式;呈現對比的有利數據突顯己方立場,來加強說服力;在攻防中,除了理性的論點,也會出現感性的訴求。在外評組的評價部份,除了辯士的準備度會影響外評組的支持立場之外,外評組支持立場的改變與否,和辯士如何對反例提出解決之道或反駁有關聯。顯示在科學課室虛擬現實社會的辯論場中,外評組成員展現出相對的理性。 本研究從居位的角度出發,配合Toulmin論證架構的分析,以瞭解大學生相互居位及共同建構論證的歷程。依據研究發現,對課程設計及未來研究提出建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