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學教育中心
Permanent URI for this communityhttp://rportal.lib.ntnu.edu.tw/handle/20.500.12235/161
Browse
14 results
Search Results
Item 智慧設計論在科學課堂教學的可行性---從STS視角思考(國立臺灣師範大學科學教育中心, 2020-04-??) 陳欣珏; 張俊彥Item 模型化科學桌遊(國立臺灣師範大學科學教育中心, 2019-06-??) 鄭秉漢; 李文獻; 張俊彥; Ping-Han Cheng, Wen-Shian Lee, Chun-Yen Chang科學桌遊為科學教育的多元化提供了潛在的效用,建立分析桌遊的科學學習與設計的架構,相信能釐清科學桌遊在科學學習的運用,並對科學知識的傳遞帶來幫助。本研究基於對文獻的探討,將科學桌遊的組成、科學知識的結構與科學模型三者間建立聯結。其中,科學桌遊的組成與結構可與科學知識的結構相對應,若能適當地運用結構化的設計,應有助於呈現科學結構知識;而桌遊的組成可轉換成科學教學類比模型,藉由對應科學知識的本質、桌遊科學模型以及桌遊組成,應可釐清科學桌遊對學習科學知識的幫助,本科學桌遊模型化之架構預期能提供科學桌遊設計者及科學桌遊運用者可參考的觀點與視角。Item 論自然科學課程綱要中的「素養」內涵(國立臺灣師範大學科學教育中心, 2018-10-??) 劉湘瑤; 張俊彥; Shiang-Yao Liu and Chun-Yen Chang本文欲釐清課綱基本理念中「素養」一詞與幾個相關英文字詞的關係,進而闡述該詞的內涵定義。透過中文文獻典籍裡使用「素養」的中文字義,與國際教育文件使用字詞的比對後,作者認為素養具有知識觀念的內在涵養以及面對周遭事物的心智習性,對應的英文字以literacy較competence或competency更為適合。本文繼而論述科學教育界所熟悉的科學素養及其多元意涵的演進,最後以十二年國教課綱文件中對於科學素養的定義,提出科學課室教學題材的建議。Item 2009年國際地球科學奧林區亞IESO--測量地形學應用於921集集地震震度調查--ITFI 野外考察活動實作手冊(國立臺灣師範大學科學教育中心, 2013-06-??) 葉孟宛; 姜彥麟; 張俊彥; 簡佑達; 梁媛翔; Meng-Wan Yeh, Yen-Lin Jiang, Chun-Yen Chang, Yu-Ta Chien and Yuan-Xing LiangItem 調查臺灣地區國中學生颱風概念理解現況(臺灣師範大學科學教育中心, 2002-12-??) 許瑛玿; 謝惠珠; 鄒治華; 張俊彥Item 我國主辦2009年第三屆國際地球科學奧林匹亞競賽(臺灣師範大學科學教育中心, 2010-03-??) 張俊彥Item 學生問題解決能力與其個人背景變項之初探(臺灣師範大學科學教育中心, 2001-12-??) 吳佳玲; 張俊彥Item 2009年國際地球科學奧林匹亞IESO(臺灣師範大學科學教育中心, 2011-09-??) 葉孟宛; 姜彥麟; 張俊彥; 梁鳳儒; 王希俊; 黃進達Item 國小自然科教師對地球科學主題興趣、授課頻率與地質時間覺知之研究(臺灣師範大學科學教育中心, 2012-05-??) 林美馨; 張俊彥; 林佳旻; Mei-Hsin Lin , Chun-Yen Chang and Chia-Min Lin本研究旨在探究具有自然科知識背景之國小自然科教師,其對地球科學主題之興趣與認為該主題在教學中的出現頻率以及對該主題地質時間認知的關係。本研究採用問卷調查法進行研究,整份問卷共有60 題,α=.89,以立意取樣,選取111 位具有自然科知識背景之國小自然科教師,做為施測樣本。研究結果顯示,教師對於此二十個地球科學主題皆有中度以上的興趣,但對此二十個主題教學頻率的範圍則較分散,從中度到低度皆有,通常教師最感興趣與最不感興趣的地科主題,也是最常教學與最不常教學的地科主題;教師對於正確地質年代的認知,普遍偏低。文末針對研究主題進行討論,並對師資培育及研究方法提出建議。Item 美國地球系統科學社區化課程發展計畫評介(臺灣師範大學科學教育中心, 2000-09-??) 賴麗琴; 張俊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