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術學系

Permanent URI for this communityhttp://rportal.lib.ntnu.edu.tw/handle/20.500.12235/75

國立臺灣師範大學美術系-大素描教室

一、沿革與概況

本系創立於1947年(民國36年)8月,初為四年制圖畫勞作專修科;1949年(民國38年)更改系名為藝術系;1967年(民國56年)更名為美術系。1974年(民國63年)實施三、四年級分為國畫組、西畫組兩組,進行專業教學。1975年(民國64年)實施三、四年級分為國畫組、西畫組、設計組三組,進行專業教學。2005年(民國94年)實施國畫組、西畫組、設計組三組,分組招生與專業教學,自2009年(民國98年)起設計組將逐年移轉獨立為視覺設計學系。

碩士班成立於1981年(民國70年),初設有美術教育與美術行政組、中國美術史組、西洋美術史組、國畫組、西畫組、藝術指導組,分六組招生與專業教學;2007年(民國96年)起中國美術史組、西洋美術史組自本系移轉獨立為藝術史研究所;2011年(民國一百年)起,調整為國畫組、西畫組、藝術指導組、美術教育與美術行政組、美術理論組,共五組招生與專業教學;2012年(民國101年)起,因本校設計研究所及視覺設計係整併後,調整為國畫組、西畫組、美術教育與美術行政組、美術理論組,共四組招生與專業教學。

博士班成立於2000年(民國89年),初設有西洋美術史組、中國美術史組、美術教育組、美術行政與管理組、創作理論組(水墨畫、繪畫、藝術指導、藝術評論),分五大組招生與八小組專業教學。2011年(民國100年)起,調整為創作理論組(水墨、西畫、藝術指導)、美術教育組、美術行政組與管理組、美術理論組(西洋美術史、東方美術史、藝術批評),共四組招生與專業教學。2012年(民國101年)起,再次調整美術創作理論組中的藝術指導組為新媒體藝術組。

週末在職進修碩士專班成立於2000年(民國89年),現設有美術教學班、藝術行政班、美術創作班(水墨畫組、繪畫組),分班與分組招生教學。
program

系創立迄今,已歷六十四年載,為臺灣歷史最悠久之高等美術學府。六十多年來畢業生遍及海內外,尤其國內之中等學校、大學、美術館、博物館、文化中心、美術機構等單位擔任館長、主管、系所主任、院長、董事長等重要職務,以及美術史學者、美術評論家、專業藝術家等,表現傑出。全國近三十所大學美術相關科系和研究所之大半師資皆畢業於本系所。公費時代,師大美術系每年畢業生均分發至全國各地中學,從事美術教學,因此,城鄉皆可見其畢業生。部分畢業生於服務期滿後,轉向學術研究或創作研究,隨後轉任職其他文化機構者眾多,發展途徑多元。隨著1994年(民國83年)起逐年減除公費名額之後,國立臺灣師範大學逐漸轉型成為綜合大學,師大美術系除了原先的師資培育之外,更是全力發展學術研究、加強創作與文化建設專才之培育。

師大美術系館為一獨立之六層大樓,位於和平東路與師大路交叉處,位處臺北市區之精華地段,交通便捷,為師大校園顯著之地標。系館包括有國畫、西畫、設計、理論、版畫、攝影、電腦、陶藝、雕塑、複合媒材等專業教室以及教授研究室,還有經常舉辦國內外名家展覽之師大德群畫廊以及擁有豐富藏書之系圖書館。兼具悠久歷史、完善教學設備以及傑出師資的環境下,師大美術系將永續發展。
16-1

Browse

Search Results

Now showing 1 - 2 of 2
  • Item
    動勢與靜觀 ─ 水彩繪畫空間動勢之表現
    (2004) 馮金葉
    當前社會科技高度發展,物質文明超級進步,宗教力量削弱,社會階層化加深,大眾文化、媒體、娛樂及商品過度入侵生活使文化景觀破碎和失序。人類的生活充滿競爭壓力與慾望,自我意識與反省批判能力被壓抑,心靈也失去自由。人是無法跳脫時代限制的思考,做為一位創作者也身處於社會一份子中,以自我的觀點來看世界、反應社會,同時也深受整體環境及社會變動的影響,心靈與思想陷入困頓的苦惱中,而藝術正可以展現人類精神理想的追尋與昇華。藝術的內涵本質不在於任何具有誇張性的風格或是一些誇張形式的技巧上,而是在於生命或人性的關鍵上,創作之路是以自然、現實與人生為憑藉來展開。 本論文探討的主題「動勢與靜觀─水彩繪畫空間動勢之表現」,是筆者個人理想化精神層面的探索,不是真實世界的描述,以水彩繪畫的創作,作空間動勢表現形式的探討與研究,透過主觀思維創造出個人獨特的視覺語言,用韻律與節奏構築畫面,營造一種「動態中的平衡感」,與大自然宇宙運行的律動和諧共鳴,彰顯出一種自我內在平靜、安詳的境地。 一切運動在本質上都有空間,運動在空間裏的持續就是節奏與韻律,就是生命在空間裏的表現,是生命力的彰顯及生生不息的生命循環。「動勢」的觀感予人不同的感受和內在深層意識的啟發,透過動勢生命意涵的思想歸整,探討當代藝術思潮與中國繪畫思想觀念中,動的生命光彩之萬象表現,提供個人更深刻的分析與研究,進而追求生命真實與物象本質涵融合一的創作形式。筆者面對自己的生命課題開始,回復到自我本身最平凡狀態。從中國傳統哲學思想中,汲取超越的精神並涵養個人的思想與人生觀,追求自己心靈精神的絕對自由,自在地和大自然交相應答。追求單純寧靜的心靈,欣賞整個世界、大自然及觀照整個人生。
  • Item
    清.水-懷鄉意緒的繪畫表現
    (2014) 徐婉倩; HSU,WAN-CHIEN
    無論是基於求學、就業或者其他種種因素而離鄉背井的人們,面對生長的地方總有一股思念的情感。清水小鎮,位於台中海線地區,依山傍水,風景極為優美,那是筆者的故鄉,以它作為繪畫的主題,自然意義非凡。蒐集資料的過程能夠讓人對它有更加深入地認識與瞭解,而描寫故鄉的過程則可以觸動潛藏於內心的情感,一種浪漫的懷鄉意緒。 本系列作品除了抒情的作用之外,也企圖藉由畫面的構成、色彩的表現、技法的運用等等,將筆者自己所感受到的故鄉特質─清.水(靜謐、透淨、甘醇、美好)展露出來;此外,更希望喚起大眾對自然家園的重視,能夠從中得到啟發並且反思人之於土地兩者之間的關係與影響。 本繪畫創作論述將透過(一)文獻及地方誌研究;(二)繪畫藝術理論、流派及風格研究;(三)藝術心理學研究;(四)藝術哲學研究;以及(五)藝術美學研究等方法,來探討自我的藝術發展過程、作品表現方式與個人繪畫風格之形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