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術學系

Permanent URI for this communityhttp://rportal.lib.ntnu.edu.tw/handle/20.500.12235/75

國立臺灣師範大學美術系-大素描教室

一、沿革與概況

本系創立於1947年(民國36年)8月,初為四年制圖畫勞作專修科;1949年(民國38年)更改系名為藝術系;1967年(民國56年)更名為美術系。1974年(民國63年)實施三、四年級分為國畫組、西畫組兩組,進行專業教學。1975年(民國64年)實施三、四年級分為國畫組、西畫組、設計組三組,進行專業教學。2005年(民國94年)實施國畫組、西畫組、設計組三組,分組招生與專業教學,自2009年(民國98年)起設計組將逐年移轉獨立為視覺設計學系。

碩士班成立於1981年(民國70年),初設有美術教育與美術行政組、中國美術史組、西洋美術史組、國畫組、西畫組、藝術指導組,分六組招生與專業教學;2007年(民國96年)起中國美術史組、西洋美術史組自本系移轉獨立為藝術史研究所;2011年(民國一百年)起,調整為國畫組、西畫組、藝術指導組、美術教育與美術行政組、美術理論組,共五組招生與專業教學;2012年(民國101年)起,因本校設計研究所及視覺設計係整併後,調整為國畫組、西畫組、美術教育與美術行政組、美術理論組,共四組招生與專業教學。

博士班成立於2000年(民國89年),初設有西洋美術史組、中國美術史組、美術教育組、美術行政與管理組、創作理論組(水墨畫、繪畫、藝術指導、藝術評論),分五大組招生與八小組專業教學。2011年(民國100年)起,調整為創作理論組(水墨、西畫、藝術指導)、美術教育組、美術行政組與管理組、美術理論組(西洋美術史、東方美術史、藝術批評),共四組招生與專業教學。2012年(民國101年)起,再次調整美術創作理論組中的藝術指導組為新媒體藝術組。

週末在職進修碩士專班成立於2000年(民國89年),現設有美術教學班、藝術行政班、美術創作班(水墨畫組、繪畫組),分班與分組招生教學。
program

系創立迄今,已歷六十四年載,為臺灣歷史最悠久之高等美術學府。六十多年來畢業生遍及海內外,尤其國內之中等學校、大學、美術館、博物館、文化中心、美術機構等單位擔任館長、主管、系所主任、院長、董事長等重要職務,以及美術史學者、美術評論家、專業藝術家等,表現傑出。全國近三十所大學美術相關科系和研究所之大半師資皆畢業於本系所。公費時代,師大美術系每年畢業生均分發至全國各地中學,從事美術教學,因此,城鄉皆可見其畢業生。部分畢業生於服務期滿後,轉向學術研究或創作研究,隨後轉任職其他文化機構者眾多,發展途徑多元。隨著1994年(民國83年)起逐年減除公費名額之後,國立臺灣師範大學逐漸轉型成為綜合大學,師大美術系除了原先的師資培育之外,更是全力發展學術研究、加強創作與文化建設專才之培育。

師大美術系館為一獨立之六層大樓,位於和平東路與師大路交叉處,位處臺北市區之精華地段,交通便捷,為師大校園顯著之地標。系館包括有國畫、西畫、設計、理論、版畫、攝影、電腦、陶藝、雕塑、複合媒材等專業教室以及教授研究室,還有經常舉辦國內外名家展覽之師大德群畫廊以及擁有豐富藏書之系圖書館。兼具悠久歷史、完善教學設備以及傑出師資的環境下,師大美術系將永續發展。
16-1

Browse

Search Results

Now showing 1 - 1 of 1
  • Item
    牆的空間觀念:林郁樹藝術創作論述
    (2021) 林郁樹; Lin, Yu-shu
    無論古代或現代、國內或國外,「牆」總是出現在我們週遭。它是道「屏障」,用來保衛我們的安全;也是一道「阻隔」,分開兩方阻斷交流和溝通。牆是二個空間的「屏蔽」及「穿透」的媒介物。自50萬年前原始人的遺跡就有發現牆的存在,當時便以「牆」來保護生命和財產。夏、商、周、秦漢、唐宋元明清到現代,許多的「牆」建起又毀壞,如:仰韶文化期(4000B.C.)、周壁畫、阿房宮、萬里長城……等。古老西方如希臘、巴比倫、羅馬、埃及到近代歐美國家等亦有許多知名的牆,如哭牆、西斯汀教堂壁畫、柏林圍牆、墨西哥牆等。論文第一章節、筆者試從「牆的歷史」出發。第二章節、搜集古今中外「牆」之論述。過程中接觸到「原始藝術」、「敦煌石窟」、「靈岩寺壁畫」跟「牆」有關的藝術。「工筆界畫」著名畫家郭忠恕,〈臨王維網川圖卷〉張擇端〈清明上河圖〉上的宮殿、現代鋼筋水泥及鄉土村舍也都有牆的存在。第三章論述、每道牆肌理質感不同,其繪畫的皴法也不同,如蔡友用蠟燭擦拭牆面後再墨染、李振明乾筆細皴皆在表現物表的質地、吳恭瑞水染墨漬筆韻帶出光影的效果。這三位當代水墨畫家也對生長地臺灣,有著濃厚關懷「鄉土寫實」也是筆者創作藝術研究之一。其他如臺灣板橋林本源園邸的「花牆」是中國特殊蘇州園林美學。當代有關「牆」主題展筆者列舉:2000年國立歷史博物館、2005由高名潞策展《牆.中國當代藝術的歷史與邊界》2020世界建築攝影比賽。這三個展來研究當代著名藝術家對「當代藝術的牆」之時代新貌闡述。當代藝術家如何展現牆的美:吳冠中、蔡友、李振明、吳恭瑞、李君毅、卓有瑞、高義瑝、蔡國強……其衍生的藝術、如牆的「建築藝術」、「地景藝術」、「裝置藝術」、牆的「攝影藝術」、牆的「行動藝術」及「概念藝術」……等等。第四及第五章論文研究牆的繪畫技法和筆者創作、這些藝術結合了牆空間觀念,其發展出的作品,種類繁多、形狀各異、功能也不同、想法更是創新。但是表達藝術進步的渴望是想同的。異類結合可觸類旁通、多師多益的藝術理念,筆者常以此心態在研究繪畫,這些作品展現牆的故事和藝術家想要的真、善、美,所以其內容包涵眾多,不僅只為表達「美」而已,有對現實生活「真」的反應、以及心中之神佛「善」表現。筆者藉由以上研究對創作方法、構圖、風格、理念皆得益良多,再加上為使論述合情合理,作品有憑有据,筆者所繪多是「寫生」或「旅遊經歷」後繪製。對過往歷史事件、學者論述皆是遍查書籍後才創作。筆者以探研藝術家作品增己身「力度」、遊歷四方以增「廣度」、鑽研學理增己「深度」實是全力而為,期待有所好評。創作研究為將繪畫心得於文字上記錄,另義也期望能益於提昇藝術修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