設計學系

Permanent URI for this communityhttp://rportal.lib.ntnu.edu.tw/handle/20.500.12235/76

一、系所整體發展概念

本系所設立是為了因應當代「國際創意設計產業」趨勢與「台灣創意設計」人才需求,跳脫傳統設計概念之分科教育方式,強調培育具備『設計策略』、『創意設計服務』與『專業職場精神』之跨領域思維的設計專業人才,主要培育方針為:

  • 創新創意之本質
  • 美感美學之品味
  • 專業實務之技能
  • 多元跨界之知識

    二、系所特色

  • 以創意設計之創新思維啟發為重點。
  • 因應創意設計產業之人才需求規畫。
  • 除專業知識技術之外,強調多元跨界知識學習。
  • 輔導學生具有自行規劃主軸專業能力,並專精於自我學習及參與相關活動。
  • 就業領域以擴及不同創意設計產業,培育設計領導管理人才為教學目標。
  • 課程設計將逐步減輕課程時數,使學生能專精學習及參與活動。並加強各課程之專業要求,重視扎實的美感品味基礎。
  • 強調人文藝術素養與拓展國際視野。
  • 特別強調國際化,每年舉辦多次跨國工作坊、研習營、論壇與交流活動。
  • 設置國內外當代藝術與設計雜誌期刊環境,提供學生豐富的學習創意設計思維。

    三、設計系所歷史沿革

    1975 年本校美術系實施大學部三、四年級分為國畫、西畫、設計三組教學。相關設計組教授包括莫大元、王建柱、蘇茂生、王秀雄等名師。
    1981 年美術研究所成立設計組。
    1982 年本校成立工藝學系,之後並成立室內設計組,近期由莊修田教授領軍。
    1998 年設計研究所成立。由康台生、張柏舟、周賢彬、梁桂嘉所長積極發展。
    2004 年美術系碩士班藝術指導組成立。經由林磐聳、施令紅、林達隆、林俊良教授努力經營。
    2005 年美術系學士班實施國畫、西畫、設計三組分組招生。
    2006 年美術系博士班藝術指導組成立。
    2007 年以美術系設計組為基礎,規劃申請籌設視覺設計系。
    2008 年教育部通過視覺設計系成立申請案,並由林磐聳前副校長擔任籌備主任。
    2008 年由林磐聳前副校長設立文化創藝產學中心。
    2009 年視覺設計系成立,歷經林磐聳、李新富、許和捷主任積極發展,並逐年轉移美術系設計組師生。
    2012 年8月1日「設計學系」正式成立,整合視覺設計系、設計研究所與工教系室內設計組的專業資源,發展視覺藝術與媒體傳達設計、產品設計、室內設計等頂尖設計專業,並培養跨設計專業能力之商務型設計師。歷屆主任為許和捷教授(2012.8-2013.7)、林俊良教授(2013.8-2015.7)、梁桂嘉教授(2015.8-2017.7)、現任主任為劉建成教授(2017.8-迄今)。

    四、學士班特色

    本系招收對藝術設計有興趣之學生,分兩類組招生,視覺組需加考術科(第一類組),產品組不須加考術科(第二與第三類組) ,可跨領域修習課程。突破以往傳統單一藝術與設計人才的培育方式,促使不同類型之菁英學生,能在多元跨界的設計領域中相互學習成長。本系另開設室內設計學分學程、生態藝術與科普傳播學分學程,提供有興趣的學生選讀。 透過專業領域的課程分組方式,依學生特質發展主修的專業設計方向,並根據興趣延伸修習其他領域之創意設計知識。

    本系學生的養成,除了有良好的創新創意、美感品味、專業技術與多元跨界知識外,更具備清晰的正確設計服務理念。 本系課程橫跨視覺創意設計、產品創意設計等二大領域之藝術與設計專業。具有精要設計學院之精神,卻無獨立系所間的學習藩籬與障礙,以因應現今創意產業對於跨界領域的實際需求。

    本系特別重視人文藝術之涵養,設計產業精英人才不僅著重設計專業的訓練,更是創意設計專業思維的培養以及職場所需的敬業精神和創新能力。

    五、碩士班特色

    區分視覺設計(平面、書籍、文創、品牌設計、繪本、動態繪本、動態影像、動畫設計與媒體藝術等)、產品設計(商品、文創、產品設計、展場設計、商業空間設計、住宅場辦設計等)領域,課程除了基本的必修與主修課程之外皆可多元跨領域選課。另開放設計創作在職專班,提供業界人士就讀。

    本所師資涵蓋專業教師與業界資深創意指導,提供學生在專業領域更加精進,並學習多元跨界知識,以符合當前國際與社會創意設計產業之高階人才需求,強調實務創作與學術研究並重。

    六、博士班特色

    培育具備國際視野與解讀國際市場資訊能力,以及對創意設計資源掌握與應用能力,並具有整合能力的設計專業高階創作或學術研究人才。

    七、師資特色

    本系凝聚全國創意設計產業領域眾多資深教授,目前14位專任教授。 近20位兼任教師,三分之二為設計業界之創意總監,此一架構為全國相關系所之冠。 位處台北市市中心,每學期固定有另外十餘位產業界資深師資講習。

    八、文化創藝產學中心

    本系設有系級之文化創藝產學中心,每年承接教育部、文化部、經濟部、國科會、與產業界等各種不同專業計畫案,提供學生計畫執行及設計實務之機會。實質推動國內創意設計政策,積極參與國內外各創意設計相關協會之活動,以整合產、官、學、研之交流平台。

  • Browse

    Search Results

    Now showing 1 - 4 of 4
    • Item
      情感設計應用於辦公家具設計之研究
      (2023) 黃喬嶽; Huang, Chiao-Yueh
      隨著經濟快速發展,人們的生活水準也不斷提升,對於辦公環境的要求也相對提高,其中辦公桌在辦公環境中扮演著核心角色,在設計上不僅只是使用功能的需求外,外觀的造形與美感,更加希望能讓使用者產生心理上的愉悅感受。然而,目前台灣在辦公桌設計的優劣僅取決於使用功能性,在產品設計的美感與情感互動上,則相形忽視,進而影響工作的情緒反應。因此,辦公桌的設計如何能以情感內涵為基礎,獲得使用者的青睞與認同,進而達到產品價值及消費者的購買動機,應是辦公桌設計的重要課題。本研究主要目的即為探討情感設計與辦公桌設計之關聯性,藉由情感的表現結合於辦公桌設計創作,觀察辦公桌與人們的直接關係,掌握情感設計對於人們心理層面所產生的價值及重要性。本研究以四階段進行創作設計,第一階段以文獻探討針對辦公家具發展、辦公桌設計、情感設計相關文獻進行歸納整理;第二階段以KJ法蒐集國外知名品牌辦公桌共50款進行彙整歸類,再透過KJ法篩選出12款市售辦公桌,進行情感設計「本能表現」、「行為表現」、「反思表現」三種層次深入探討與分析;第三階段以深度訪談法使受訪者表達真實想法與觀點,作為辦公桌創作之參考方向;第四階段創作成果以文獻探討、KJ法分析與受訪者的訪談之依據與結果,獲得正面的情感感受及辦公桌設計的關鍵因素並進行辦公桌設計。本研究創作主要針對於辦公桌設計,能呈現多種情感表現之創作作品,並實踐將情感因素融入於辦公桌設計。本研究創作結論為:(1)辦公桌以人為本的尺度設計,直接影響使用者的舒適感受,為辦公桌融入情感設計的優先考量條件;(2)辦公桌的外觀設計,結合文化特色與增加使用價值,易產生吸引力並與使用者增加情感的連結;(3)辦公桌設計以體驗感受及專屬化創意之互動過程,可激發使用者的創意靈感及個人心理滿足,獲得實質的正面情感價值。
    • Item
      銀髮族之動態繪本設計創作研究
      (2020) 陳思涵; Chen, Ssu-han
      繪本在人們童年時期扮演重要角色,隨著3C科技成長繪本發展為動態繪本,成為人人在個樣平台上皆可以觀賞的繪本,而動態繪本許多是兒童的教材與成人的心靈療癒小品,近幾年為銀髮族群所做的繪本逐漸盛行,但為銀髮族群所製作的動態繪本少之又少,繪本中也沒有較完整對年齡層的定義。而依據內政部2018年台灣人口調查,65歲以上人口已佔台灣總人口超過14%,台灣正式從高齡化社會進入高齡社會,為使銀髮族群能更快樂的邁向人生後半場而進行本創作。第二章文獻探討分為三節,先以認識繪本的發展與脈絡,在探討銀髮族與動態繪本相關文獻作為初步的文獻分析,後續第三章運用個案研究法中的結構式訪談與非參與觀察法對銀髮族群做深度的訪談及觀察,使創作更貼近銀髮族群的心理需求。最後結論,發現當代銀髮族懷念過去社會且對時代背景感到難忘,也因為銀髮族生活獨居佔多數,透過與共同年齡層及跨年齡層的社交圈交流能降低心靈孤極感;繪本能提升銀髮族生活多樣性與樂趣,拉近銀髮族群與科技以及新世代孩童的距離。本創作以:花草、時鐘、明暗對比等手法,完成《年年,黏黏》的紙本及動態繪本創作,呈現銀髮族生命故事,傳達其身心靈的正向思考。銀髮族群對於動態繪本給予正面回饋,動態繪本與繪本之間對銀髮族的差異僅在使用工具的不同,促進銀髮族群相互學習,加強銀髮族自我滿足與自主學習的能力。
    • Item
      情感設計應用於臺灣烏龍茶包裝設計之創作研究
      (2018) 黃逸榛; Huang, Yi-Chen
      臺灣得天獨厚的自然環境為世界著名的茶葉產區,獨特的製茶技術產製出品質優良的茶,也造就出臺灣成為「烏龍茶王國」與「世界烏龍茶產製中心」的美名。臺灣烏龍茶可說是臺灣最能代表本土特色的農產品,也是人們送禮的首選。現今消費者意識抬頭,選購商品的條件已不再僅取決於功能與價格,而是轉為情感取向,重視精神上的滿足與購買商品所帶來的愉悅感。情感是人們最直接且主觀的感覺,也是影響消費者判斷與決策的關鍵(廖淑伶,2007)。因此,商品如何以情感為基礎,在眾多品牌中脫穎而出,贏得消費者的心理認同,進而達成銷售的任務,是一項重要的議題。本研究主要目的在探討情感設計與包裝設計的關聯性,期望應用情感設計以增加臺灣烏龍茶包裝的附加價值。 本研究針對臺灣烏龍茶文化、包裝設計、情感設計相關文獻進行歸納與整理,蒐集2011年至2016年具公信力的國際競賽獲獎之茶包裝共359件與市售茶包裝124件進行歸類,經由焦點小組討論篩選出25件作品,並進行深入分析其創新手法、情感表現、美感因素與綠色設計的應用。另根據文獻探討之結果歸納出情感連結構面作為創作內涵的依據,並以心智圖法的發散式思考發想概念,創作出「茶香裊裊」、「好蒔光」、「四季丰采」三款具情感價值的臺灣烏龍茶系列包裝。 本創作研究經由3系列15款的臺灣烏龍茶包裝設計結果包括:(1)以「人文風情」、「自然環境」、「飲茶情境」與「製茶文化」四個臺灣烏龍茶文化情感連結構面作為創作的切入點;(2)包裝透過「具美感的視覺」、「特殊的功能性」、「特色的造形」、「創意的結構」易與消費者產生情感的連結;(3)設計師在設計時應順應「創新」、「情感」、「美感」與「綠色」國際包裝設計趨勢。
    • Item
      休憩環境之情感設計內涵與重遊意願關係研究-以卓也小屋為例
      (2017) 陳琳蓁; Chen, Lin-Chen
        感性消費時代興起,意謂著消費者從早期僅重視價格、功能取向,轉而更為重視本身的情緒體驗與情感價值。由於現代人對於生活品質的注重,休憩環境的存在確實有其重要性,因此,賦予場所生命力及故事性,創造感動的附加價值,漸漸成為設計的核心目標。   本研究從情感設計觀點,探討遊客對於休憩環境之情感設計內涵與重遊意願關係,以卓也小屋休閒農莊為研究標的,採量化研究「相關性研究法」,經由實地觀察、文獻分析及質性訪談的方式,並根據唐納.諾曼(Donald A. Norman)提出之情感設計三個層次-本能層次、行為層次、反思層次作為構面,對於休憩環境情感設計內涵萃取七個因素:「天然景觀」、「感官氛圍」、「材料質感」、「體驗互動」、「服務機能」、「情境意象」、「思維形象」,針對卓也小屋休閒農莊之遊客進行問卷調查,有效回收問卷,共計255份,以SPSS統計軟體為分析工具,研究結果發現: 一、情感設計內涵七個構面因素,受測者綜合態度得分最高的前三項,依序為「情境意象」、「感官氛圍」及「思維形象」。 二、受測者個人屬性、消費行為對於休憩環境情感設計內涵,有部分顯著差異。 三、受測者對於休憩環境情感設計內涵七個構面因素之滿意程度、綜合態度與重遊意願,均呈現顯著正相關。 四、逐步迴歸分析顯示,被選入的四個變項中,皆與情感設計內涵相關,分別為「情境意象滿意程度」、「思維形象綜合態度」、「感官氛圍滿意程度」及「體驗互動重視程度」,反映情感設計內涵,對於休憩環境規劃的重要性。 本研究結果,作為提供設計者與業者,進行休憩環境相關規劃之參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