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學院

Permanent URI for this communityhttp://rportal.lib.ntnu.edu.tw/handle/20.500.12235/2

院成立於民國44年,歷經50餘年的銳意發展,目前設有國文、英文、歷史、地理、臺文等5個學系、翻譯和臺灣史2個獨立所,以及全球華人寫作中心和國際臺灣學研究中心。除臺史所僅設碩士班,其餘6個系所均設有碩、博士班;目前專兼任教師近250人,學生約2500餘人。

本院早期以培養優秀中學國文、英文、歷史和地理教師為鵠的,臺灣中學語文和史地教育的實踐與成功,本院提供不可磨滅的貢獻。近年來,本院隨師範體系轉型而調整發展方向,除維持中學師資培育的優勢外,也積極朝理論研究和實務操作等面向前進。目前,本院各系所師培生的教師檢定通過率平均在95%以上;非師培生在文化、傳播、文學、應用史學及環境災害、地理資訊系統等領域發展,也已卓然有成。

本院各系所教師的研究能量極為豐富,參與國內外學術活動相當活躍。根據論文數量、引用次數等指標所作的學術力評比,本院居人文領域全國第2名。各系所之間,無論是教師的教學與研究,或學生的生活與學習,都能相輔相成、榮辱與共,彼此渾然一體,足堪「為師、為範」而無愧。

Browse

Search Results

Now showing 1 - 4 of 4
  • Item
    高中與高職課本篇章連結性與可讀性測量:以Coh-Metrix分析
    (2020) 蔡欣諭; Tsai, Hsin-Yu
    傳統可讀性測量通常包含字長、句長,以及字頻。然而,連接詞在文章結構處理和理解上也扮演重要的角色,對以英語為外語(EFL)的高中階段特為重要。本研究從三面向來檢視高中(RHS)和高職(VHS)在說明文的差異—語言特色、連接詞、可讀性公式。 首先,說明文先在一個線上自動文章處理工具Coh-Metrix 3.0處理完畢後,所產生的88個項目再被選來進行統計分析。第二、多變異量(MANOVA)和變異數分析(ANOVA)顯示高職和高中主要差異在於語言特色與可讀性公式,卻很少差異源自於連接詞。高職文章語言性比較簡單,時間性連接詞與字詞多樣性也顯著地較高中來得高。第三、高職文章在可讀性公式Flesch Reading Ease (FRE)和 Coh-Metrix L2顯著地高,而高中文章則在Flesch-Kincaid Grade Level (FKG) 顯著地高。 基於這些發現,一些教育上的意義提供給課本編寫者和英文老師作為參考。期望本研究結果能增加對高中與高職課本語言特色、連接詞、可讀性三方面的了解,作為未來在教學、攥寫與選擇108課綱新課本的參考。
  • Item
    探究全民英檢中高級寫作測驗高分與低分作文之主題發展與連貫性
    (2016) 吳俊穎; Wu, Chun-Yin
      在寫作上使用主位推進的策略可有效地加強文章的連貫性,而分析文章的主位推進亦能清晰呈現文意的流動與訊息結構。然而,就此領域而言,分析台灣學生作文中主位推進的文獻相對較少,文獻上探討高分與低分文章中主位推進之差異的研究亦十分有限。因此,本研究旨在探討台灣高分與低分的英文作文中,主位推進法質與量方面的差異。研究方法為文章分析法,資料取自財團法人語言訓練測驗中心,以量化與質性並重的方式,分析106篇全民英檢中高級測驗中的論說文,並探討其主位推進的狀態與語意的銜接性。   本研究結果如下:第一,不同的主位推進法就頻率而言,並未在高分與低分作文中有明顯差異;超過40%以上的文句皆未透過主位推進法連接,而頻率最高的主位推進法為重複推進法,其次為線性推進法。第二,就主位推進的質而言,低分作文中的主位推進法常無法獲得有效運用。分數較低的考生常重複同一種主位推進法,其使用的銜接方式亦較高分考生單調。此外,低分考生經常中斷文句之間的連結,以致語意無法連貫。   最後,本研究文章分析的結果,希望能解釋出台灣學生在使用主位推進法上的共通的習慣與困難。英語教師也可以藉此了解到學生面臨的困境,並以此為基礎設計相關課程,協助學生增進作文上的銜接性。
  • Item
    文體及主位推進法教學對於台灣英語為外語高中生之效益研究
    (2015) 黃筱文; Huang, Hsiao-Wen
      本研究目的在於增進台灣英語為外語高中生寫作連貫性與銜接性,並給予教師寫作教學上的建議。文體架構及主位推進為一篇文章中語篇性的兩個重要元素,他們各自代表語篇的文體連貫性跟結構銜接性。文體架構及主位推進息息相關,因為他們皆來自於系統功能語法學語篇架構及語篇功能的概念。先前的研究已證明文體及主位推進法教學於英語為外語大專生有正面效益,但對於英語為外語高中生的寫作影響,卻少有研究。本研究藉由檢視英語為外語高中生接受文體與主位推進法教學後論說文寫作的改變,來揭露學生寫作表現及其文章中主位推進表現間的關係。   本研究於台灣中部一所公立高中進行,六個高二學生參與這項研究。在為期十二週的文體與主位推進教學後,他們於教學前與教學後的英文作文被評分和分析,來了解文體及主位推進教學對於他們寫作表現的影響。由教學後的訪談則可看出他們對於文體與主位推進教學的看法。研究結果顯示:(一)這些高中生,特別是語言能力較差者,在教學後,寫作架構、連貫性、及銜接性都有進步,(二)主位推進法使用頻率也比教學前高,(三)學生在文章中使用較多的主位同一型推進模式,(四)學生的文章越好,主位推進法的使用就越多,(五)雖然學生普遍對文體及主位推進教學法持有正面評價,但他們仍希望老師能於寫作課中講授更多文法概念。   綜合以上所述,本文認為雖然文體及主位推進教學對於台灣英語為外語高中生寫作有正面影響,但老師須將學生寫作時對文法的注重,引導到對寫作連貫性及銜接性的注意。此外,因文體及主位推進教學在台灣為較新穎的教學法,應將其納入語言教師的在職訓練。最後,希望本研究提供的教學意涵能用來增進英語為外語高中生的寫作能力。 關鍵字:文體教學法、主位推進法、論說文、高中、連貫性、銜接性
  • Item
    《使女的故事》從小說到影集的改編
    (2019) 黃美馨; Ng, Mei-Xin
    小說到電影的改編已有不少從事改編研究領域的學者深入探討,但小說到影集的改編則較乏人問津。電視影集的性質和電影的性質有異,且近年來各個線上影音平台的興起也改變了電視媒體的面貌。無論是電視的預設用途、收看人數、觀眾群等,都從根本上產生了巨大的改變。本研究通過分析《使女的故事》從小說到影集的改變,探討這項符際翻譯中所發生的轉換及其背後的原因。此小說為加拿大作家瑪格麗特·愛特伍1985年出版的作品,並於2016年由Hulu(線上影音平台)改編為影集。本研究立基於改編研究理論,並以Blum-Kulka(2000)提出的「一致性轉換」(shifts in cohesion)和「連貫性轉換」(shifts in coherence)兩個概念作為分析的框架。Blum-Kulka所提出的概念原為語際翻譯研究的框架,但本研究試將此理論植入符際翻譯的文本對比分析,希望不僅能將《使女的故事》改編中發生的轉換歸入幾大類,同時探究這些轉換背後的各種原因,例如線上平台的性質或改編團隊製作影集的目的等。《使女的故事》影集和小說產生的年代相差30年,但影集的出現也讓「使女」在近幾年的時間成為了抗爭和爭取女性權益的象徵。文本面貌帶有時代烙印,同時也對所屬時代產生述評,該文本與讀者之間的共鳴本身具有其獨特的時代意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