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學院

Permanent URI for this communityhttp://rportal.lib.ntnu.edu.tw/handle/20.500.12235/2

院成立於民國44年,歷經50餘年的銳意發展,目前設有國文、英文、歷史、地理、臺文等5個學系、翻譯和臺灣史2個獨立所,以及全球華人寫作中心和國際臺灣學研究中心。除臺史所僅設碩士班,其餘6個系所均設有碩、博士班;目前專兼任教師近250人,學生約2500餘人。

本院早期以培養優秀中學國文、英文、歷史和地理教師為鵠的,臺灣中學語文和史地教育的實踐與成功,本院提供不可磨滅的貢獻。近年來,本院隨師範體系轉型而調整發展方向,除維持中學師資培育的優勢外,也積極朝理論研究和實務操作等面向前進。目前,本院各系所師培生的教師檢定通過率平均在95%以上;非師培生在文化、傳播、文學、應用史學及環境災害、地理資訊系統等領域發展,也已卓然有成。

本院各系所教師的研究能量極為豐富,參與國內外學術活動相當活躍。根據論文數量、引用次數等指標所作的學術力評比,本院居人文領域全國第2名。各系所之間,無論是教師的教學與研究,或學生的生活與學習,都能相輔相成、榮辱與共,彼此渾然一體,足堪「為師、為範」而無愧。

Browse

Search Results

Now showing 1 - 2 of 2
  • Item
    臺灣當代戲曲與戲劇中的性別展演
    (2020) 吳文棋; Wu, Wen-Chi
    本研究以臺灣當代戲曲為對象,指認其中的同性情慾與性別展演,並考察戲曲元素如何被現代戲劇作家挪用、再造及變異。臺灣自1990年代開始,同志運動積極開展,組織結社,宣傳發聲,而至今成為亞洲第一同志婚姻合法化國家,臺灣的性別多元文化深植臺灣文化內涵。在臺灣晚近的性別文化脈絡下,本文反思戲曲學界對於同性情慾再現的評論方式,筆者認為目前臺灣戲曲評論者皆不約而同地迴避了其中的同性情慾議題,將之簡化成女性情誼、抒情書寫,「殘/酷義肢化」了戲曲中的同性情愛。因此本文以此作為問題意識,試著重新挖掘臺灣當代戲曲──特別是京劇和豫劇──從國光劇團與臺灣豫劇團此兩組軍中劇團轉型發展至今,如何突破與呼應臺灣性別文化與時代變遷。主要探討兩劇團當代戲曲中的同性情慾和性別展演,並延伸討論汲取戲曲元素的臺灣同志戲劇當中性/別和國族,為臺灣當代戲曲與戲劇指出其特殊性,賦與多元的詮釋與視野。亦從而思考在積極建立臺灣同志文學史的同時,當代戲曲如何與之協商,甚或指認與認可。 本文主張在國光劇團《三個人兒兩盞燈》、《狐仙故事》中暗潛著「女性敘事」之外的女同情慾、酷兒家庭之可能,並展現敢曝美學所蘊含「雌雄同體」之意義,亦從中深化中國抒情傳統轉向至酷兒「感性」的再現。此外,本文也探討臺灣豫劇團莎士比亞戲曲《約/束》中如何重現角色間的同志情慾,並以此延及兩位學者對於《天問》相異的文化辯詰,從而重探臺灣文化主體的複雜認同,已非「中國傳統文化」,而是彰顯了臺灣現時此地的混雜多元文化,並以《蘭若寺》的同性情慾建立出臺灣特殊的性/別文化主體為見證。最後關注兩部以戲曲元素為素材的現代戲劇作品:創作社《少年金釵男孟母》與耳東劇團《服妖之鑑》如何化用戲曲傳統在角色與演員性別間展演出重層繁複的性別扮裝;且以流動的重層扮裝與同性情慾脫逸出臺灣白色恐怖時期的國家暴力,重探扮裝、性別和政治的共構互聯。本研究透過當代戲曲與戲劇的性別展演,分析出臺灣京劇和豫劇如何建構臺灣的性別多元文化面向,指認臺灣當代戲曲其特殊性,並以此回應臺灣當代戲曲與臺灣同志文學的脈絡與限閾。
  • Item
    夥伴或戀人:論《新世紀福爾摩斯》中的酷兒
    (2017) 陳怜霖; Chen, Lian-lin
    傳統的主流好萊塢電影多半隱含推崇男性氣概和異性戀霸權的影射,然而近代電影探討了其他的可能性: 如同性情誼 (homosociality) 和同性情慾(homoeroticism) 的連結性。過去福爾摩斯的影視作品大多呈現了傳統男性特質和父權價值觀,然而近代改編還呈現了同志酷兒的可能性。本論文聚焦於近代的福爾摩斯改編影視作品,主要探討BBC《新世紀福爾摩斯》中的兩位主角: 偵探夏洛克·福爾摩斯和他的助手約翰·華生之間的男性情誼。兩位主角所展現的同性情誼不同於傳統影視類的朋友情誼,而是有進一步成為同性情侶的僭越性,因此本文旨在探討這兩位主角在影視作品中的酷兒可能性。透過分析影視作品上的傳統男性形象和男性特質,本論文歸結出男性同性社會性中是可能存在同性慾望,兩者不是獨立且無關聯性的。 本論文分為三個章節。第一章闡述傳統電影中所呈現的男性特質與男性社會性,並介紹因此所衍生的性別/性認同問題。本章接續援引伊娃·可索夫斯基·賽菊寇的男性同性社會性慾望為理論架構,來理解不同時代變遷的同性社會性和同性慾望是具有連結性的。第二章開始探討螢幕中的刻板男性特質與同志形象,並審視近代福爾摩斯改編影視中這些刻板影像如何種變成新的酷兒符號,並擺脫過去負面罪惡的形象成為一種新時代性別的象徵。第三章接續探究《新世紀福爾摩斯》中福爾摩斯與華生所代表的不同男性特質,與他們之間所衍生出的碰撞與改變。最終兩位所展現出的男性同性情誼也許將昇華為具有酷異性的男性情慾。最後,本文歸結出經由展現男性同性社會性與男性同性慾望的連結性,性別/性是具有流動性的,而非單純被異性戀霸權與父系社會所定義的性別/性所綁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