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學院

Permanent URI for this communityhttp://rportal.lib.ntnu.edu.tw/handle/20.500.12235/2

院成立於民國44年,歷經50餘年的銳意發展,目前設有國文、英文、歷史、地理、臺文等5個學系、翻譯和臺灣史2個獨立所,以及全球華人寫作中心和國際臺灣學研究中心。除臺史所僅設碩士班,其餘6個系所均設有碩、博士班;目前專兼任教師近250人,學生約2500餘人。

本院早期以培養優秀中學國文、英文、歷史和地理教師為鵠的,臺灣中學語文和史地教育的實踐與成功,本院提供不可磨滅的貢獻。近年來,本院隨師範體系轉型而調整發展方向,除維持中學師資培育的優勢外,也積極朝理論研究和實務操作等面向前進。目前,本院各系所師培生的教師檢定通過率平均在95%以上;非師培生在文化、傳播、文學、應用史學及環境災害、地理資訊系統等領域發展,也已卓然有成。

本院各系所教師的研究能量極為豐富,參與國內外學術活動相當活躍。根據論文數量、引用次數等指標所作的學術力評比,本院居人文領域全國第2名。各系所之間,無論是教師的教學與研究,或學生的生活與學習,都能相輔相成、榮辱與共,彼此渾然一體,足堪「為師、為範」而無愧。

Browse

Search Results

Now showing 1 - 9 of 9
  • Item
    再現日本:日本照片新娘敘事
    (2015) 林恩伃; Lin, En-Yu
    本篇論文旨在研究二十世紀初期的日本照片新娘。雖然自一九七零年代起,歷史學家及社會學家就開始關注照片新娘的歷史,而日本照片新娘的生命經驗亦呈現於許多日裔美國文學作品中,但是,照片新娘和其日本祖國間的關係卻一直未得到學界應有的重視。本論文透過探討琳達·奧哈瑪(Linda Ohama)的家庭紀錄片《祖母的花園》(Obaachan’s Garden)以及真壁知子(Tomoko Makabe)的口述歷史著作《照片新娘:加拿大的日本女性》(Picture Brides: Japanese Women in Canada),意圖呈現日本照片新娘在日本及日美跨太平洋歷史進程中的重要性。 本論文分為四章。第一章為緒論,簡述照片新娘歷史並闡明在當前照片新娘研究中,照片新娘的日本經驗和日本回憶研究之不足。第二章探討紀錄片《祖母的花園》中照片新娘及其後裔透過不同方式再/建構他們和日本的聯繫。我特別關注此紀錄片中所呈現的日本意象如何展示個人經驗、家庭記憶、族裔歷史以及日本國家歷史間相互交織的關係。第三章則閱讀《照片新娘:加拿大的日本女性》中五位照片新娘的口述歷史。我論述真壁知子如何從一個新移民的角度強調照片新娘在日本史以及日本加拿大移民史中的重要性,並主張日本照片新娘跨國經驗可以幫助我們了解二十世紀初期的日本文化以及區域發展。第四章總結此論文,並思考相關議題未來研究的方向。
  • Item
    臺日高中生食農教育認知對其早餐選擇行為之研究
    (2018) 鄭鈺憓; Cheng, Yu-Hui
      台灣當前的食農教育推廣在高中階段尚未完備,而即將成年的高中階段青少年正處於飲食價值觀發展與建立的關鍵時期,若要提升國人對食農教育相關的意識及正確健康的飲食習慣,高中將會是極為重要的階段。相較之下,日本已實行食農教育及相關活動多年,則台灣高中生和日本高中生之間,對食農教育相關重要議題的認知會有何不同?此外,他們對食農教育的認知及觀點將影響他們的早餐選擇行為。   本研究主要目的在探討食農教育認知情形對台灣和日本高中生早餐選擇行為的影響。為了調查台日高中生對食農教育的認知及其早餐選擇行為,本研究採量化研究方法,使用自編問卷為研究工具,問卷內容中包含受試者背景資料、食農教育認知觀點及早餐選擇因素之變量。問卷隨機發放給台灣台北市和嘉義市;以及日本東京都和鹿兒島縣的高中1至3年級學生施測。總計回收有效樣本數為2,156份,並運用SPSS統計軟體對數據進行分析。   本研究結果發現台灣和日本高中生對食農教育認知程度表現皆為「良好」。 此外,台日大多數的學生皆有吃早餐的習慣。台灣高中生早餐無論是家中準備或自行外食,內容皆以「麵食」為主。而日本高中生家中準備之早餐則以「米食」為主,自行外食則以「麵食」為主。此外台日高中生對食農教育認知程度與早餐習慣(有吃早餐、欠食)相關,而與早餐選擇的形式(米、麵食)無顯著相關。
  • Item
    1930年代初期世界農業危機與英日航運在亞洲國際海域小麥米穀航線的競爭
    (國立台灣師範大學歷史硏究所, 2017-12-??) 李宇平; Lee, Yu-ping
    1930年代初期世界經濟蕭條期間,國際大宗農作及穀物豐收,大幅降低原穀物生產區之美洲、澳洲等地開航至歐洲之跨洲際穀物輸送航線的需求,說明歐洲穀物生產過剩、歐洲穀物的輸入量銳減與世界海運市場低迷之間,密切相關。向來仰賴穀物進口之歐洲,生產過剩,不需從澳洲、美洲進口小麥,導致世界雜穀向歐輸出航線不振。之後,以澳洲小麥為主的雜穀,轉向亞洲輸出。澳洲海運市場抬頭與進入遠東航線,相對於世界其他穀物輸送航線,輸送量愈趨龐大,推進了亞洲航運市場,相對趨於景氣。就英、日商船在亞洲國際海運的競爭而言,首先,兩大戰期英國及日本在對外貿易、海上貿易和運輸,多係以原料和米榖雜糧等低價格貨物占大部分。英、日商船航運競爭的若干形貌,反映在英、日商船載運的大宗米榖雜糧類貨物之中。1930年代恐慌初期英、日兩國商船航線因地理分布不同,承受國際物流變化與世界農業危機的影響則有別。稻米因是亞洲域內生產的主要糧食,且多在亞洲域內消費,經濟蕭條期間,一定數量稻米之海上輸送,仍可持續地支撐亞洲航線。英國商船多為跨洲際航線及世界一周航線的經營者,原多承載了世界小麥海上貿易與運輸,因大恐慌期間跨洲際航線及世界一周航線之沒落,更無一顯身手之處。日本商船反於經濟恐慌期間,集中心力積極開闢亞洲兩地之間的定點航線。其所經營之澳洲小麥航線整編入原有的滿洲大豆航線以及南洋航線、曼谷航線等載運稻米為主的航線,航向中國、日本,使日本商船推進了亞洲航運市場上揚走勢。其次,1930年代初期,小麥及稻米兩種穀物的生產朝同方向變動,小麥豐收之際,稻米也同時豐收。大量基本的糧食穀物被拋向世界市場,傾銷至各國,促使糧價大幅下滑。30年代以中國為首的亞洲,因他國農產等初級產品之生產過剩,廉價傾銷。這可以說明英、日航運在亞洲國際海域的競爭,何以在海上貿易路線與運輸渠道的發展與整編上,反映了商品傾銷的本質。最後,本文說明,以日本商船為主的亞洲國際航線之飛躍進展為主調的近海海運復甦的趨勢中, 英國商船支配的亞洲國際航線相對弱勢的變化。可以管窺並說明,1930年代日本何以相對於英國,甚至世界其他國家,較早由經濟恐慌走向復甦。英、日航運間的競爭事實上重新整編了亞洲中心的海運網,即英國海運在亞洲近海為主的市場縮小,日本勢力則在以日本為中心的亞洲國際海運市場的擴大。
  • Item
    日本地理教育中的災害整備
    (地理學系, 2014-11-??) 井田仁康; Yoshiyasu IDA
    日本地理教育包括國中的社會領域及高中地理課均強調災害整備教育,尤其是在2011 年東日本大地震災害後,日本更加注重災害整備教育,課程內容著重如何判讀災害地圖及製作災害整備圖。當學生遇到重大災難時,他們必需根據地圖及知識去進行判斷、決策及行動,以保護他們自己並幫助其他人們。這些能力必須在中學地理教育中學會,日本地理課程即試圖去提升這些能力。另一方面,有一些災區並未完全復原,部份學生在學習上也遭遇困難,因為他們經歷過海嘯、房舍傾倒、淹水流失及悲慘記憶等,以致於腦海中時常顯現受創場景,在學校中很難教導他們災害這件事。
  • Item
    生活在大都會:臺灣人旅日回憶錄
    (國立政治大學中國文學系, 2008-12-01) 賀安娟; Heylen, Ann
    本文透過摘選數位日本殖民時代留日學生的回憶錄篇章,來探討所謂「成為日本人」此一概念。對於習於以傳統中國心態與行事邏輯的台灣留日學生而言,日本化帶來許多新奇的經驗。那些文化價值被台灣留日學生視為優越而近代的表徵,而他們在日本境內又如何對應這些價值?本文指出這些近代性的行事方式並非全然出自日本傳統,而是由日本與周邊區域和國際世界多方互動所致。藉此,來說明某些台灣留日學生藉以發現並挑戰其認同的那些共通感的模式,還有二十世紀全球化邏輯下所框架並滋養的社會對話。張深切、楊肇嘉、杜聰明、陳逸松之回憶錄是本文著力所在。
  • Item
    朱舜水的民族志節及其海上漂泊
    (國立臺灣大學東亞文明研究中心, 2012-06-01) 潘朝陽
    強調民族志節,是儒家的基本信念,或可以說是中國儒者承孔子的春秋筆法之教而有的民族主義。一般人以為儒家的嚴夷夏之防的民族觀,是一種狹隘封閉的意識形態:在邊疆外族入侵華夏的崩毀昏亂之時代,儒者一則必以身家殉道,一則必視外族為夷狄仇虜。然而觀諸南明大儒朱舜水的抉擇,實則不然。他選擇效法微子去國,並且義不臣於女真而乘桴浮於東海,中年之後,在東亞海上漂泊十多年,晚年終能在日本長崎、江戶獲得安棲,並得到日本士子、貴族的尊崇以及師禮。朱舜水甚至以堯舜孔孟之國期待日本。本文先敘朱舜水的民族志節之形態,再以地圖說明其東海之漂泊,同時敘述其海上生涯的際遇和心志。
  • Item
    怪誕旅人
    (淡江大學西洋語文研究所, 2013-06-01) Goodwin, Mary
  • Item
    《新撰字鏡》所載日本漢字音之研究---直音部分
    (2000-05-21) 吳聖雄
    本文根據天治本《新撰字鏡》,摘錄直音348組。通過觀察這些直音在書中的分布、並比較引文與原典的關係,發現《新撰字鏡》的編者的審音能力有所限制,一方面不能分辨同音的注音、另一方面會對生難字作有邊讀邊的處理,但是因為他對韻書「同小韻則同音」的了解,也依這個原則作了許多精準的讀音,有時還會為直音標注四聲。由於書中的直音因形成過程不同,而反映了不同的音韻特徵,本文由音韻對當的角度將這些直音加以分類,就可能反映日本漢字音的145組作了音韻對當關係的分析。分析的結果顯示:當時的日本漢字音無論在聲、韻、調各方面都大幅地簡化了漢語原有的區別。值得注意的是:聲母沒有清濁對立、開合口混淆、等第混淆、韻部混同、平上去三聲不分而與入聲有別等。
  • Item
    The Continuity of Geography Learning Contents in Japan
    (地理學系, 2013-11-??) Yoshiyasu Ida
    In Japan, geography is taught in Social Studies in elementary and junior high school, and in Geography and History which is subject name in senior high school. World history has been the required course while geography has not. As a result, less than half of senior high school students learn geography now and many students only learn it in elementary and junior high school. While the learning contents have been still focused on life area in elementary school, they have been focused on “Geography of Japan and the world” in junior high school since the National Curruculum in 2009. On the other hand, some people believe geography should be the require course in senior high school because geography learning is not enough now. Some schools already set geography as the required course experimentally and the MEXT (Ministry of Education, Culture, Sports, Science and Technology) pays attention to the effect. In addition, the integrated education for elementary and junior high schools, and the one for junior high and senior high schools have increased in Japan. Though the impacts of this new trend are not clear now, there is a possibility that the opportunities to learn geography may be expanded because such schools have more time to teach the subjects. Moreover, the curriculum will be reconstructed according to geographical points of view and inquiry, not learning areas. It is expected that they will be more theme-centered in senior high school so that students can cultivate the geographical perspectives and thinking ability, and conduct field research more often than befo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