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學院

Permanent URI for this communityhttp://rportal.lib.ntnu.edu.tw/handle/20.500.12235/2

院成立於民國44年,歷經50餘年的銳意發展,目前設有國文、英文、歷史、地理、臺文等5個學系、翻譯和臺灣史2個獨立所,以及全球華人寫作中心和國際臺灣學研究中心。除臺史所僅設碩士班,其餘6個系所均設有碩、博士班;目前專兼任教師近250人,學生約2500餘人。

本院早期以培養優秀中學國文、英文、歷史和地理教師為鵠的,臺灣中學語文和史地教育的實踐與成功,本院提供不可磨滅的貢獻。近年來,本院隨師範體系轉型而調整發展方向,除維持中學師資培育的優勢外,也積極朝理論研究和實務操作等面向前進。目前,本院各系所師培生的教師檢定通過率平均在95%以上;非師培生在文化、傳播、文學、應用史學及環境災害、地理資訊系統等領域發展,也已卓然有成。

本院各系所教師的研究能量極為豐富,參與國內外學術活動相當活躍。根據論文數量、引用次數等指標所作的學術力評比,本院居人文領域全國第2名。各系所之間,無論是教師的教學與研究,或學生的生活與學習,都能相輔相成、榮辱與共,彼此渾然一體,足堪「為師、為範」而無愧。

Browse

Search Results

Now showing 1 - 6 of 6
  • Item
    高雄愛河綠廊功能之探討
    (2007) 林佩瑩; Pei-Ying Lin
    愛河是高雄最鮮明的城市意象,在城市經濟發展進步的同時,愛河的環境卻急遽惡化,人與愛河的關係也日益疏離;直到近年來愛河整治略見成效,政府積極推動各項愛河綠廊的景觀改善計畫,促進優質的水岸生活環境,已經成為高雄城市發展的新目標。本文根據愛河的現況,對其綠廊功能進行探討,並針對專家的意見,對於愛河綠廊功能提出細部的說明與討論,俾供為管理機關經營愛河綠廊之參考依據。本文首先回顧國內外研究綠廊的文獻,並進行實地考察,之後以Fábos(2004)提出的綠廊三大功能,即「生態保育」、「休閒遊憩」和「社會文化」為分類基礎,整理出24項愛河綠廊功能的指標因素,並針對26位專家進行模糊德爾菲法專家問卷的調查,結果共篩選出愛河綠廊21項的功能指標,其中生態保育功能有7項,以「提供生物棲息地」和「維護生物多樣性」的分數最高;社會文化功能為6項,「幫助地方感的建立」則是其最突出的功能;在休閒遊憩功能則有8項,是三大功能中最突出的一項,其中以「紓解心理壓力」、「增加觀光遊憩魅力」、「整合都市遊憩機能」和「提高都市景觀美感」四項為最重要的休閒遊憩指標。此外,本研究乃企圖探討當地民眾對於愛河綠廊的看法以及互動情況。透過問卷調查後得知,民眾認為愛河綠廊主要以觀光遊憩和社會文化功能為主;其次才為生態保育和防災;透過因素分析,當地居民對愛河綠廊功能之看法可歸納成五大因素組,包括社會文化、環境保護、觀光遊憩、運動和防災和水上遊憩。而民眾和愛河綠廊的互動特色為參與頻率高但停留時間短,活動類型以「散步」和「放鬆心情」居多。
  • Item
    民眾對高雄愛河綠廊的認知、互動關係及管理建議之探討
    (中華水土保持學會, 2008-09-01) 林佩瑩; 廖學誠 
    本研究以環境識覺概念爲基礎,主要目的在於探討高雄當地民眾對於愛河綠廊功能的認知及其互動關係,並分析民眾對愛河綠廊優缺點之看法及對經營上之建議。本文採用系統取樣法進行取樣,針對當地居民進行面對面問卷,有效問卷共計405份,抽樣誤差爲4.87%。結果顯示,民眾甚爲肯定愛河綠廊在觀光遊憩和社會文化的功能,此外,生態保育和都市防災功能亦被認同。透過因素分析可將民眾對愛河綠廊功能之看法歸納爲五大因素組,包括社經文教、環境保護、觀光遊憩、開闊空間及親水活動。民眾和愛河綠廊的互動關係甚爲密切,居民參與頻率高但停留時間短,活動類型以散步及放鬆心情居多。另外,民眾積極建議愛河綠廊在經營管理上應該加強周遭環境清潔、改善水質及增設公共服務設施。
  • Item
    宜蘭河溪流廊道的整治與管理--環境識覺分析
    (中華水土保持學會, 2006-09-01) 林敬妤; 廖學誠 
  • Item
    水里溪上游集水區溪流水質的空間變異分析
    (國立臺灣大學理學院地理環境資源學系, 2007-03-01) 葉春國; 廖學誠; 黃正良; 薛美莉; 王景平 
    本研究目的在於探討水里溪上游集水區溪流水質的空間變異特性,從2004年1月起至2005年2月止,每個月分別至研究區五個監測站調查溪流水量並取水樣,分析14個水質參數,包括電導度、pH值、水溫、溶氧量、陽離子(Ca2+、Mg2+、Na+、K+、NH4+)及陰離子(F-、Cl-、SO42-、NO3-、HCO3-)等,再以多變量統計方法包括因素分析及集群分析加以探討溪流水質特性。研究結果顯示,研究區溪流水質偏弱鹼性,主要陽離子為Ca2+及Mg2+,主要陰離子為HCO3-及SO4-2。Na+、Ca2+、Mg2+、HCO3-等離子濃度及電導度隨著流量的增加而減少,但NO3-離子濃度則隨著流量的增加而增加,在WC-4及WC-5測站中SO4-2的濃度明顯偏高,此與不同的地質特性有關。透過因素分析後得知,研究區的溪流水質與母岩風化、逕流路徑、人為活動、氣溫變化、植生作用及大氣沉降等因素有關,另外,經由集群分析後可以把監測站區分為3組。
  • Item
    羅東林區民眾對林業經營的認知與態度
    (國立臺灣師範大學地理學系, 2005-11-01) 鐘龍治; 廖學誠; 陳宛君; 劉瓊蓮; 陳美惠
    民眾參與自然資源經營管理已蔚為國際潮流,臺灣林務局亦於2002年開始推動社區林業計畫,鼓勵民眾參與林業經營,期能兼顧生態保育與社區發展。本研究目的在於瞭解民眾對林業經營的認知與態度,透過深度訪談及問卷調查,比較已申請與未申請社區林業計畫的社區居民對林業經營看法之差異,並分析漢人與原住民對林業經營認知及態度上之不同。結果顯示,社區幹部普遍認為林業經營應優先照顧當地社區福祉,增加經濟收益及提供就業機會最為重要,甚至可以把國有林交給社區管理。社區居民非常認同森林的環境效益,且認為保護森林是件相當急迫的事情,如能讓社區參與將更為恰當。整體而言,有無參與社區林業計畫對社區居民的森林效益認知及環境態度上並無顯著影響,但若以漢人及原住民區分,則社區居民在部份的林業經營環境態度上是有顯著不同,這些差異主要呈現在參與的意願、對傳統知識的認同、森林社區範圍的確認及自然資源的擁有等面向上。最後,經由因素分析可將環境態度問項歸納為四大因素,分別為道德情感、民眾參與、利它觀念及承擔意願等。
  • Item
    羅東林區民眾對林業經營的認知與態度
    (地理學系, 2005-11-??) 鍾龍治; 廖學誠; 陳宛君; 劉瓊蓮; 陳美惠
    民眾參與自然資源經營管理已蔚為國際潮流,臺灣林務局亦於2002年開始推動社區林業計畫,鼓勵民眾參與林業經營,期能兼顧生態保育與社區發展。本研究目 的在於瞭解民眾對林業經營的認知與態度,透過深度訪談及問卷調查,比較已申請與未申請社區林業計畫的社區居民對林業經營看法之差異,並分析漢人與原住民對 林業經營認知及態度上之不同。結果顯示,社區幹部普遍認為林業經營應優先照顧當地社區福祉,增加經濟收益及提供就業機會最為重要,甚至可以把國有林交給社 區管理。社區居民非常認同森林的環境效益,且認為保護森林是件相當急迫的事情,如能讓社區參與將更為恰當。整體而言,有無參與社區林業計畫對社區居民的森 林效益認知及環境態度上並無顯著影響,但若以漢人及原住民區分,則社區居民在部份的林業經營環境態度上是有顯著不同,這些差異主要呈現在參與的意願、對傳 統知識的認同、森林社區範圍的確認及自然資源的擁有等面向上。最後,經由因素分析可將環境態度問項歸納為四大因素,分別為道德情感、民眾參與、利它觀念及 承擔意願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