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學院

Permanent URI for this communityhttp://rportal.lib.ntnu.edu.tw/handle/20.500.12235/2

院成立於民國44年,歷經50餘年的銳意發展,目前設有國文、英文、歷史、地理、臺文等5個學系、翻譯和臺灣史2個獨立所,以及全球華人寫作中心和國際臺灣學研究中心。除臺史所僅設碩士班,其餘6個系所均設有碩、博士班;目前專兼任教師近250人,學生約2500餘人。

本院早期以培養優秀中學國文、英文、歷史和地理教師為鵠的,臺灣中學語文和史地教育的實踐與成功,本院提供不可磨滅的貢獻。近年來,本院隨師範體系轉型而調整發展方向,除維持中學師資培育的優勢外,也積極朝理論研究和實務操作等面向前進。目前,本院各系所師培生的教師檢定通過率平均在95%以上;非師培生在文化、傳播、文學、應用史學及環境災害、地理資訊系統等領域發展,也已卓然有成。

本院各系所教師的研究能量極為豐富,參與國內外學術活動相當活躍。根據論文數量、引用次數等指標所作的學術力評比,本院居人文領域全國第2名。各系所之間,無論是教師的教學與研究,或學生的生活與學習,都能相輔相成、榮辱與共,彼此渾然一體,足堪「為師、為範」而無愧。

Browse

Search Results

Now showing 1 - 4 of 4
  • Item
    臉書塗鴉牆的異議語使用
    (2014) 塗易浚; Yi-Jun Tu
    異議語在人與人的互動之中是不可避免的語言產物,即便互動的模式有所差異,仍然是無法避免的。在對話過程中,雙方會提出各自的意見,這時另一方額可以選擇接受抑或持反對的立場。當其中一方提出相異的意見時,如何保留對方的面子/臉(face)是首要目標。本文旨在分析異議語在社群網站臉書(Facebook)的使用情形,以及臉書使用者如何藉由不同的異議語策略來弱化其威脅性的本質,並且將一般對話(Face-to-face communication)之中的異議語使用情形與電腦輔助溝通(Computer-mediated communication)中的異議語使用作對比分析。本研究根據前人研究中的異議語策略(Lin,1999)做了修改與增益,本文提出共11種不同的異議語策略,其中包含五項強異議語(strong disagreement)與六項弱異議語(weak disagreement)。 分析結果顯示臉書使用者多數使用強異議語而非弱異議語,表示多數使用者並不避諱使用較具攻擊性的語言。然而由於本文蒐集語料之情境(context)多是親朋好友間的對話,這樣的情境反而使得異議語成為情感聯繫上的重要工具。此外,多數使用者會藉由幽默詼諧的表達方式用以修飾強烈反對的語氣。而電腦輔助溝通所具有的幾項特性,包含不同步性(asynchronicity)、可回溯性(retrievability),也會影響臉書使用者的異議語策略的選擇,在其表現上與一般對話中的策略選擇產生不同的結果。
  • Item
    臉書冒險遊戲中的青少年第二外語單字習得
    (2013) 林秋琴; Chiu-Chin, Lin
    對青少年來說,單字習得在英語學習中一直扮演著十分重要的角色。為了增加學習者對第二語言單字學習的動機及成效,本研究採納了遊戲學習法。此研究的目的為探討臉書冒險遊戲在第二語言單字學習上的效用、單字不同呈現方式對學習的影響及學習者對英語遊戲學習的看法。 三十二位大直高中國中部的學生自願參與此研究。首先,受試者完成單字翻譯及選擇題來測量他們對目標單字的先備知識,接著在學校的電腦教室進行八十分鐘的臉書冒險遊戲,遊戲結束後,接受後測以了解單字學習情形,並以問卷形式探究出學習者對此種學習方式的感想。三天後,進行延後測以測出此種單字學習效果的持久性,並加以學生訪談了解其它可能影響單字學習的因素。 研究結果顯示,雖然單字翻譯題測驗似乎受到測驗流程的干擾,受試者的單字選擇題分數在遊戲結束後出現明顯進步。單字測驗成績顯示圖片對單字習得有正向影響,但單字出現次數與單字習得與否並無明顯相關。在學生訪談及問卷中可得知,受試者對利用臉書網站上的冒險遊戲學習單字頗有好評,這些正向的學生回饋也同時點出此種學習方式的優缺點,以利往後的研究進行改良。
  • Item
    國內外翻譯系所經營臉書粉絲專頁之公眾溝通策略
    (2017) 陳冠吟; Chen, Kuan-Yin
    資策會於2017年的研究顯示,台灣人平均擁有四個社群媒體帳號,而國人使用比例名列前茅的社群媒體Faceobook更是網路世界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根據中央社報導,台灣每月活躍的Facebook用戶超過1800萬,而資策會的報告也顯示,每週使用Facebook三次以上的頻率高達八成五。在Facebook上,除了能得到朋友的最新動態,還可以透過訂閱、按讚來追蹤喜愛的品牌、商家或者名人的粉絲專頁。而國內外的翻譯系所也已注意到這股臉書的潮流,成立粉絲專頁。本研究將以Waters等人(2009)提出的三大公眾溝通策略為主要研究架構,以次級資料分析法研究國內外8所翻譯系所粉絲專頁共585篇貼文,發現國內外翻譯系所多能呈現系所基本資訊、貼文類型最多為新知分享,且各翻譯系所Facebook粉絲專頁的留言、回覆情形並不踴躍。其次,配合訪談法,訪問台灣各校粉絲專頁的經營者,探討粉絲專頁內部經營策略,發現國內翻譯系所的粉絲專頁管理人員多為學生,皆將未來的學生列為粉絲專頁的目標受眾,在經營上也遇到人力不足等挑戰。各校粉絲專頁經營者對Facebook粉絲專頁的執行成效均持正面評價。透過粉絲專頁,可以讓系所以外的人士了解系所舉辦的活動,也多了一項與外界互動的管道。
  • Item
    口筆譯員的粉絲專頁-個人行銷行不行?
    (2016) 王湘菲; Wang, Shiang-Fei
    社群媒體的出現與興起,顛覆了傳統網路的溝通方式,其中又以 Facebook 最受矚目,會員成長最為快速。Facebook 在其平台上所提供的粉 絲專頁介面,除了讓品牌行銷看到了一股新的商機外,更讓個人有機會得以藉 由進行個人行銷。個人可以透過在粉絲專頁上張貼的文章和內容打造個人希望 的形象,而且個人行銷再也不會侷限於名人或者知名的運動員,就算是素人也 有機會在自己的專業領域中透過粉絲專頁來展露自己。近年來,口筆譯員也開 始設立個人的粉絲專頁,從專頁上的各種貼文,可以發現口筆譯員的工作模式 和最新的科技等。目前尚未有文獻探討在口筆譯產業中,口筆譯員架設粉絲專 頁的概況,因此本研究採用網路個人行銷、社群媒體和針對口筆譯員使用部落 格的相關文獻,整理出四大面向,從動機、網路上的身份、個人行銷和印象管 理來探討口筆譯員使用粉絲專頁的概況。進一步以一對一深度訪談,讓口筆譯 員能夠進一步針對四大面向闡述個人的看法,了解口筆譯員使用粉絲專頁的具 體情況及背後緣由,究竟個人粉絲專頁能否有助於口筆譯員達成原本架設專頁 的目標。每位受訪者的背景、初衷各有不同,開展出不同的使用方式。一探現 今社群媒體爲顯學的當下,粉絲專頁對口筆譯員帶來的改變和影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