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學院
Permanent URI for this communityhttp://rportal.lib.ntnu.edu.tw/handle/20.500.12235/2
院成立於民國44年,歷經50餘年的銳意發展,目前設有國文、英文、歷史、地理、臺文等5個學系、翻譯和臺灣史2個獨立所,以及全球華人寫作中心和國際臺灣學研究中心。除臺史所僅設碩士班,其餘6個系所均設有碩、博士班;目前專兼任教師近250人,學生約2500餘人。
本院早期以培養優秀中學國文、英文、歷史和地理教師為鵠的,臺灣中學語文和史地教育的實踐與成功,本院提供不可磨滅的貢獻。近年來,本院隨師範體系轉型而調整發展方向,除維持中學師資培育的優勢外,也積極朝理論研究和實務操作等面向前進。目前,本院各系所師培生的教師檢定通過率平均在95%以上;非師培生在文化、傳播、文學、應用史學及環境災害、地理資訊系統等領域發展,也已卓然有成。
本院各系所教師的研究能量極為豐富,參與國內外學術活動相當活躍。根據論文數量、引用次數等指標所作的學術力評比,本院居人文領域全國第2名。各系所之間,無論是教師的教學與研究,或學生的生活與學習,都能相輔相成、榮辱與共,彼此渾然一體,足堪「為師、為範」而無愧。
News
Browse
8 results
Search Results
Item 翻譯研究所口譯訓練對軍事口譯員逐步口譯能力影響分析(2024) 林岳昇; Lin, Yueh-Sheng本研究旨在探討專業口譯訓練對軍事口譯員逐步口譯能力的影響。隨著台美關係的密切及國際局勢的緊張,軍事口譯員在台美軍事交流中的重要性日益顯著。然而,國軍中普遍存在著會說英文即能勝任口譯工作的誤解。為了解決這一問題,本研究針對有無翻譯研究所口譯訓練背景的軍事人員進行逐步口譯能力的比較分析。研究對象包括兩組軍事人員:一組為接受過正式口譯訓練的軍事口譯員,另一組為未接受過正式口譯訓練的軍事雙語人員。實驗素材為軍事專家錄製的三段中文軍事演講,研究對象需將其逐步口譯成英文。通過三位英文母語評分員依據訊息準確性和表達風格兩個量表對研究對象進行評估,並使用獨立樣本t檢定和Cohen's Kappa值進行數據分析。 研究結果顯示,有口譯教育背景的研究對象在訊息準確性和表達風格上的表現優於無口譯教育背景的研究對象。然而,評分者之間的一致性較低,反映了評分標準和理解上的差異。這表明需要進一步標準化和統一評估方法,以提高評分的一致性和可靠性。 本研究強調了專業口譯訓練在提升軍事口譯員能力方面的重要性,並建議國防部加強對軍事口譯員的專業培訓。此外未來研究應考慮擴大樣本量並限制口譯時間,以獲得更具普遍性和可靠性的結果。本研究結果對於改善軍事口譯員的選拔和培訓方法具有重要的意義。Item 速度放慢對於口譯學生的影響(2023) 楊蕾; Yang, Lei本研究希望探討口譯學生在速度放慢時的表現。前人研究顯示,在口譯過程中,講者語速為一大影響因素,如果語速過快,將會導致口譯員無法跟上,以致產生「漏譯」(omission)的現象。過去研究多數針對口譯員在講者語速加快之下的表現,並且針對專業口譯員及學生口譯員加以比較,但是目前未有研究針對較慢語速所帶來的教學影響,以及是否能幫助學生以漸進形式習得口譯技巧。本研究為了探討語速放慢時,學生口譯員的表現為何,邀請大專院校學生接受測試,受試者皆為修習初階口譯課程的外文系學生。研究者於一學期的課程中,分別施放三次實驗,語料皆來自課程內容,皆由英語母語人士擔任演說者。每段實驗音檔被分為四段,每一段大約一分鐘長度。研究者將第二段及第四段透過音訊軟體把速度放慢為原速的75%,每次實驗皆在課堂中播放。結果發現,學生口譯員在速度慢時,漏譯誤譯等錯誤較少。在逐步口譯筆記的部分,學生在語度120-140 wpm區間較能以原文甚至是譯文記下筆記,及運用符號數字;在達到160-180 wpm語速時則較常運用原文,符號較少運用。本研究希望透過結果探討如果在口譯訓練中,速度降慢是否影響學生口譯員之產出表現,以及探討帶來之影響為何。本研究希望探討所得之結果能夠提供未來研究及教學實踐參考。Item 語速對英中逐步口譯筆記及準確度的影響(2020) 戴佑安; Tai, You-An本研究旨在探討語速對於學生口譯員進行逐步口譯時的筆記策略與準確度 的影響。研究對象為二十名於翻譯研究所口譯組修習的學生口譯員(中文A、英文B),實驗內容為每位學生口譯員針對一篇中等語速與一篇快速語速的講者發言進行英進中逐步口譯,在實驗之後進行回溯訪談。綜合質性與量性分析,發現:(1) 學生口譯員在快速語速之下對比符號而言增加了語言的使用;減少了每命題 的分隔線數;減少了每命題的總筆記數量 (2) 學生口譯員在快速語速之下準確度分數較低 (3) 快速語速之下表現較好的十位學生口譯員所使用的分隔線數較多 (4) 學生口譯員應對快速語速而主動採取的策略主要為:專注在邏輯理解,以及減少筆記數量及筆畫。根據研究結果發現,學生口譯員在面對快速語速時,著重在聽懂原文邏輯關聯、篩選重要訊息,並將訊息之邏輯關聯反應於筆記上,將有助於口譯表現的提升。Item 英中逐步口譯筆記原則之眼動研究:學生口譯員與專業口譯員之別(2014) 胡家璇; Chia-Hsuan Donna Hu逐步口譯的筆記能輔助口譯員的記憶,其內容、格式、語言對於翻譯產出的品質與準確度至關重要。 前人研究﹙馬思揚,2013﹚針對「格式」與「語言」兩個變項加以操弄,設計出逐步口譯筆記,並請學生口譯員擔任受試者,於英進中逐步口譯實驗中記錄受試者閱讀筆記的眼動軌跡,證實「直寫格式」與「用標的語」確實是有用的筆記原則,有助於降低口譯員在閱讀筆記與產出時的認知負擔。本研究的目的為延伸前述研究成果,邀請專業口譯員擔任受試者,以探討不同的筆記格式和語言是否對不同專技程度口譯員的眼動軌跡造成不同影響。 研究結果顯示,「直寫格式」與「用標的語」亦有助於降低專業口譯員在閱讀筆記與口譯時的認知負擔,而且「直寫」相對於「標的語」對口譯員閱讀筆記和產出譯語的幫助更大。另外,專業口譯員不論在聽原文或翻譯時,對筆記的依賴性較學生口譯員低,對不同格式與語言的敏感度也因此較低。同時,專業口譯員閱讀筆記的技巧較學生口譯員嫻熟,速度較快且效率較高。 根據本研究結果,我們認為口譯教師應在學生修業階段提供足夠的機會,讓學生不斷練習筆記技巧直到習慣成自然,尤其是「直寫格式」。但同時口譯教師也應強調,比起磨練筆記技巧,理解並分析原文的能力更為重要。Item 逐步口譯原文與譯文時間長度比例對評估口譯品質之影響:觀眾觀點(2008) 楊嘉豪; Yang Jia Hau本研究探討逐步口譯譯文相對於原文之時間長短對口譯品質之影響。相較於其他口譯品質評鑑要素,逐步口譯譯文長短對於口譯品質之影響缺乏前人研究。根據本研究調查,部分口譯研究人員與口譯學校教師認為逐步口譯譯文應比原文來得簡短。 為瞭解觀眾是否與口譯研究人員與口譯教師抱持相同之看法,本研究經由實驗探究觀眾對於逐步口譯譯文時間長短之偏好。實驗結果顯示,大多數受試者對口譯員表現之整體評估結果與僅由譯文長短進行評估之結果,出現前後不一致之狀況,同時發現僅有少部分受試者能正確判斷譯文時間長短。由此可推論對觀眾而言,譯文時間長短與其他前人研究提出之要素,如「表達方式」、「忠實度」、「字彙正確度」等,對口譯品質影響並不一致。最後,本研究亦根據實驗結果,針對口譯教學與口譯實務提出相關建議。Item 英譯中逐步口譯筆記選擇內容與語言產出之關係(2005) 崔建章; Chien-Chang Tsui英譯中逐步口譯包含理解、記憶、表達三個階段,其中筆記主要的功能是輔助記憶保留理解後的訊息。筆記與記憶的運用,會決定保留訊息比例的高低。 然而,記憶運用的過程無法直接觀察,因此本研究以筆記為研究切入點,藉由比較筆記與譯文的方式,來觀察受試者運用記憶的情況。另外,從記憶到表達的過程中,筆記技巧又涵蓋兩個部分:第一部分為理解記憶階段寫筆記的注意力分配,第二部份則是表達階段是否能從筆記有效提取訊息。本研究針對口譯組一、二、三年級學生進行分組測試,觀察其筆記、記憶運用之概況與筆記技巧。研究結果發現:一年級受試者和二年級的差異反映在理解訊息的比例,二年級和三年級的理解程度相近,主要差異在於三年級表達訊息的比例較高。推測其可能原因在於二年級寫筆記所佔用的注意力比一年級低,可以將較多注意力放在理解訊息,因而提升理解程度,顯示二年級受試者能夠掌握筆記技巧的第一部分;另一方面,在理解程度相近的情況下,三年級比二年級表達出較多的訊息,顯示三年級受試者比二年級更能掌握筆記技巧第二部分:運用筆記提取訊息。Item 建構論教學觀之下的情境學習理論於大學中譯英口譯課程的實踐(中華民國翻譯學學會, 2011-10-01) 汝明麗二十世紀後植基於建構論的教學觀對於傳統教學造成極大衝擊,除了對知識的定義與知識建構的過程提出與行為主義迥異的見解外,也改變了教師與學習者之間的關係,讓學習的主導權逐漸偏向學習者,而非由教師提供單向指導。在翻譯教學方面,不論是筆譯或口譯教師,均已注意到這股風潮,並將此等教學觀引入翻譯教學。本文參考國內外翻譯學者對建構式教學觀與奠基於建構論的情境學習理論之理解與應用,從實務教學層次探討根據此等理論可以如何應用於口譯課程之教授,並以筆者於大學部開設之中譯英逐步口譯課程為例,具體說明這些教學法的實施技巧與成 效,期能提供國內口譯教師在開設譯入個人與學生外語之口譯課時的參考。Item 建立國家中英文翻譯人才能力檢定考試「逐步口譯」評分機制第一期研究(2007/07-2007/12) 藍順德; 張嘉倩; 陳子瑋; 劉敏華(研究主持人); 吳紹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