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學院
Permanent URI for this communityhttp://rportal.lib.ntnu.edu.tw/handle/20.500.12235/2
院成立於民國44年,歷經50餘年的銳意發展,目前設有國文、英文、歷史、地理、臺文等5個學系、翻譯和臺灣史2個獨立所,以及全球華人寫作中心和國際臺灣學研究中心。除臺史所僅設碩士班,其餘6個系所均設有碩、博士班;目前專兼任教師近250人,學生約2500餘人。
本院早期以培養優秀中學國文、英文、歷史和地理教師為鵠的,臺灣中學語文和史地教育的實踐與成功,本院提供不可磨滅的貢獻。近年來,本院隨師範體系轉型而調整發展方向,除維持中學師資培育的優勢外,也積極朝理論研究和實務操作等面向前進。目前,本院各系所師培生的教師檢定通過率平均在95%以上;非師培生在文化、傳播、文學、應用史學及環境災害、地理資訊系統等領域發展,也已卓然有成。
本院各系所教師的研究能量極為豐富,參與國內外學術活動相當活躍。根據論文數量、引用次數等指標所作的學術力評比,本院居人文領域全國第2名。各系所之間,無論是教師的教學與研究,或學生的生活與學習,都能相輔相成、榮辱與共,彼此渾然一體,足堪「為師、為範」而無愧。
News
Browse
32 results
Search Results
Item 馬來西亞華語「了」的語音變異因素(2024) 王家輝; Wong, Kah-Fai本研究探討馬來西亞華語「了」(le和liao)的語音變異因素。本研究假設語域和性別是影響le和liao 變體分佈的顯著的語言外部因素,並假設「了」的句法位置(動詞後「了」和句末「了」)是影響「了」語音變異的顯著的語言内部因素。從BBK Network YouTube頻道中新聞播報、紀錄片、採訪以及趣味辯論四種不同的語域為語料,研究「了」語音變異的分佈。本研究采用了GoldVarb X (Sankoff et al. 2005),一種用於變異研究的定量工具。該結果表明語域對「了」語音變異的影響是最大的,尤其新聞播報和紀錄片傾向於le變異的使用,而採訪和趣味辯論更傾向於liao變異。此外,「了」的句法位置也是影響「了」語音變異的顯著因素,尤其動詞後「了」傾向於le變異的使用,而句末「了」則傾向於liao變異的使用。然而,性別並沒有對「了」的語音變異因素造成顯著的影響。Item 《冰雪奇緣》系列中女性之間愛的傳承(2022) 黃毓晴; Huang, Yu-Ching時至今日,《冰雪奇緣》系列仍舊是受大眾喜愛的動畫電影。本論文旨在探討《冰雪奇緣》系列中女性之間愛的傳承,且著重於艾莎這一角色。《冰雪奇緣》系列是迪士尼第一部著重於刻劃女性親人之間的愛,而非公主王子的愛戀。第一部關於姊妹之間的愛,第二部則是母女之間的愛,這種女性親人之間的「愛」可以讓女孩成長為女人,甚至於跳脫父權社會的枷鎖,這種轉變在艾莎身上尤為明顯,因為艾莎在第二部結尾成為了半精靈,不再受世俗的性別影響,她已跳脫出框架,變成超然的存在。Item 中文母語人士對英文「塞音」之口說實證研究(2021) 劉偉昀; Liu, Wei-Yun本研究旨在探討臺灣英語學習者英語口說時的塞音表現及影響其表現的可 能因素,包含英文程度、性別、音位、元音特性等。實驗方法為一英語口說測驗。 研究對象共分四組:兩組母語組(中文母語與英文母語),另兩組為二語組,依 其英文程度分低程度與高程度,除中文母語組為 32 人外,其餘各組皆為 16 人, 男女各半。研究發現,英語二語學習者的塞音表現與其母語及英文程度呈現顯著相關 性,低程度學習者仍受母語影響,高程度學習者已習得英語塞音規則與噪音起始 時間。此外,研究亦發現性別並非影響英語二語學習者塞音表現之關鍵因素,男 性與女性二語學習者之塞音表現並無顯著差異。然音位對二語學習者之塞音表現 則具顯著影響,影響順序由大到小依次為軟齶音、其次為齒齦音及雙唇音。最後, 元音亦是影響研究對象塞音表現的關鍵因素之一,由難而易依序為塞音出現在低 元音之前時、其次是出現在高元音之前時。Item 政治質詢中規避語「其實」的使用與性別的關聯:以高雄市議會質詢為例(2021) 何亦翎; Ho, Yi-Lin本文旨在探討高雄市議員在議會質詢,規避語「其實」的語用功能,並以Lakoff(1975)性別理論為基礎,探討規避語「其實」的使用是否跟性別相關。口語中規避語的使用,主要是說話者積極面子(positive face)跟消極面子(negative face)的保護以避免面子威脅的行為(face threatening acts)發生。本文收集三十二名男性議員跟二十四名女性議員在質詢中使用「其實」的語料。首先,我們使用AntConc 搜集語料,再用Python進行卡方檢定(Chi-square)。研究結果顯示,在質詢中「其實」有六個語用功能,分別是: (1)批評政府官員的回應,(2)議員給予官員可行的辦法,(3)對於官員的看法表示同意,(4)保護議員自己的積極面子,(5)避免過於彰顯議員自己的努力,(6)質詢內容涉及死亡相關的內容,研究結果顯示,只有一個語用功能跟性別相關。另外,根據Hsieh and Huang (2005)所提出「其實」的架構(qishi construction),說話者用「其實」表達不同意(disalignment)之後,會用「因為」或是「可是」,更進一步說明不同意的理由;在議會質詢,議員也使用相同的模式,表達不同意官員的回答。不論是在充滿面子威脅的質詢,或是口語言談或訪問,規避語都扮演著重要的角色。而對於議員,在質詢中使用規避語的目的,除了表達他們同意或是不同意的態度,更進一步表達他們的立場跟建議,以達到代表民意監督政府的責任。Item 性別化的現代性體驗:《亞細亞的孤兒》及其恥辱主體(國立台灣師範大學台灣語文學系, 2021-04-??) 林芳玫; Lin, Fang-mei本期的研究紀要是將已有豐碩研究成果的台灣文學經典名作《亞細亞的孤兒》,以性別與情感社會學的角度,探究主人翁胡太明的內心意識與外在行為。過去的研究大多著重在胡太明的認同,研究結果顯示胡太明具有台灣意識與台灣認同。本文認為,胡太明的台灣意識來自於單戀的幻滅,經由愛上日本女子遭受婉拒,而產生「我是台灣人、她是日本人」的對比與差異,而這種台灣意識又帶著恥辱與自卑的心態。本文意欲探討負面的恥辱經驗如何轉化為正面的主體能動性,並從情感社會學角度分析恥辱、慚愧、自卑、憤怒等情緒所產生的社會與政治功能。Item 中文衝突策略之語用研究(2020) 翁翊芳; Weng, Yi-Fang人與人交際言談之間,想法的分歧所引發的言語衝突會因為對談者在社會上的條件而有不同的話語模式。本研究探討之目標為談話者在與家人和同事的交流中,面對威脅的情境下所使用的語用策略。從五十六位臺灣人在中文衝突語境的問卷研究結果中發現,社會距離和社會權力確實對語用策略選擇上有所影響。當對談者的關係較為親近,且受威脅者的權力較高時,威脅策略的使用佔相對高的比例。然而,在工作場合上,威脅策略並不常見,取而代之的是請求和妥協的策略,以顧及雙方的面子。此外,當被威脅者的權力較低時,無論是與家人或是同事交流,有採取相同策略的傾向,亦即受試者傾向使用妥協、懇求或道歉等策略。最後,男性和女性在處理言語衝突的情況亦有所不同。男生易使用威脅策略,在與家人交流時特別明顯,女性則是偏好溫和的語用策略,社會關係和權力的影響並不明顯。Item 變裝皇后的言談及魯保羅變裝皇后秀中文字幕的分析(2020) 裴杰明; Peck, Jeremy許多備受邊緣化的族群,都有屬於自己獨特的語言表達方式,可用來營造社群意識和歸屬感。變裝皇后此一族群,於近幾年走入主流文化,隨著變裝皇后所帶來的影響力日益增長,變裝皇后的語言也越來越大眾化。變裝的語言—特別是在魯保羅變裝皇后秀所出現的語言—在美國同性戀社群,可說是相對的普遍,並成為一些同性戀者建立身份,與構築或加強圈內社群的一種方式。在本文中,我希望透過研究魯保羅變裝皇后秀,當中所出現的變裝語言所帶來的影響,以及對身份形塑和建構社群的重要性,並且分析中文字幕該如何修正而不失原意。Item 鄭丰武俠小說中的女性研究(2020) 呂恆葳; Leu, Heng-Wei武俠小說長期作為一種多由男性執筆的文類,女性於其中常淪為配角或輔助的角色,缺少獨立於男性的人格精神展現。鄭丰身為近年頗受矚目的武俠小說作家,出道時被出版社冠以「女版金庸」,隨著作品陸續出版,逐漸走出自我風格,其女性身份於武俠文壇罕見,小說中對女性的重視也有別以往,武俠小說中的女性是否會因書寫者性別不同,而有突破性的開展,值得一究。 傳統武俠小說中的女俠,多著墨在女智、女武的表現,內在的經營多圍繞男性打轉,鄭丰除了立基於前人在女性智武的積累,對女性的內在刻畫戮力甚深,打開過去僅限縮於情感的女性生命,降低對女性禮教束縛,女性的人生選擇變得多元而寬廣,能自在決定感情於生命的次序,也勇於自我理想的實現,呈現較為飽滿立體的女性形象。 本論文先爬梳武俠與女性之間的連結,理出武俠小說如何一步步產生女性讀者到女作家的出現,再從鄭丰的作品中,觀察並歸納其筆下女性人物的外顯書寫和內韻情志,所展現的女性視角獨到之處,最後以分析女性作家撰武俠小說所產生的突破,和可能出現的盲點作結。Item 倫理與恐怖: 寰宇小說與九一一(2013) 張懿仁; Yi-Jen Chang九一一恐怖攻擊是二十一世紀的前十年中最獨特和具標誌性的事件,因為此事件為人類最深層的恐懼定調。九月十一日這個日期無疑地標誌了我們在認知層面深陷於恐懼和安全,危機和秩序,敵人與朋友等概念的戀物般地崇拜。隨著九一一事件,一個「我們/他們」,「朋友/敵人」的分際不斷地被用以構築公共情感、國際結盟和認同的座標。我們能瞭解九一一事件對全球人類帶來的創傷,但我們也必須警覺到這個創傷被挪用為合法化美國為鞏固其全球霸權而發動的反恐戰爭的理想托辭。 本論文以九一一恐怖攻擊事件為出發點,欲探討是否仍有別於主流「我們/他們」論述的其他可能。本文的關懷在於討論這個對於九一一事件的非主流的回應如何自寰宇論述、生命政治論述、全球化理論、邊界與移動的論述以及性別與種族論述的重重對話中產生。本論文據此試圖爬梳出一個能跨越國家邊界且能涵蓋當代人類經驗的回應。我認為寰宇論述內在的政治承諾與倫理責任的深刻意涵能夠使我們抽離受限於國家邊界的個別經驗而以全人類作為理解九一一事件的參照點,生產出我們對九一一事件的非主流回應,免於被收編於一個霸權式的大論述中而抹除了個體的獨特單一性的微觀論述。藉由寰宇論述及其倫理意涵的批判視角作為方法論,本文認為Ian McEwan的 《星期六(Saturday)》,Joseph O’Neill的 《荷蘭 (Netherland)》 與Mohsin Hamid的《拉合爾茶館的陌生人(The Reluctant Fundamentalist)》不能因其書寫者之國籍簡約歸類為當代英國小說,美國小說或南亞裔小說,也不能因其書寫內容關乎九一一恐怖攻擊此一「全球」事件而將之歸類為世界文學。本文認為這些小說作家自身及筆下人物背景呈現的多國連結的複雜性及對九一一事件之回應揉合了他者的再現與批判應被定義為寰宇小說。本文先就寰宇小說之關懷對象與再現策略定調,進而藉由重思德希達的aporetic hospitality和對他者的責任的概念與全球危機和美國霸權間的對話以分析小說中所再現九一一事件中被妖魔化的他者來討論寰宇論述與實踐如何真正公平對待全球危機與恐怖威脅下的真正「受害者」。Item 描摹狄福的女商人:《茉兒‧佛蘭德斯》與《蘿克珊娜》中的重商主義與性別議題(2008) 葉采青; Tsai-ching Yeh摘要 本論文旨在探討丹尼爾‧狄福(1660-1731)作品中所呈現的重商主義和商人精神。狄福所處的時代面臨經濟結構的劇烈轉變,日漸式微的封建制度與新興的資本主義這兩股相對的力量,在經濟的觀念與商業的運作上,都有某種程度的影響。對於經濟議題的關注,為狄福作品的重要特色,也使得他與十八世紀其他的小說家有所區隔。雖然狄福的小說人物都以追求財富為主要目標,同時也具有商人的特質,但是直到1725年出版的《道地英國商人》,狄福始就「道地的商人」(“complete tradesman”)提出具體的定義,期許此書為年輕商人的從商指南,並宣揚商業為國家的致富之道。他不僅試圖要建立一種商人精神,也將這樣的想法落實到他的小說人物上,而這樣的概念同時也可以用來解讀《茉兒‧佛蘭德斯》(1722)與《蘿克珊娜》(1724)中極具爭議性的女性角色。 本研究將分成三個章節:以馬克斯‧韋伯的宗教社會學為作為檢視的主軸,第一章首先要闡明狄福實為積極進取的資本主義者,藉以審視狄福在《道地英國商人》中所建構的商人精神;在接下來的兩章,本論文將強調茉兒和蘿克珊娜追求財富的企圖心,將她們定位為狄福的「女商人」(“women in business”),而非寡廉鮮恥的娼妓與交際花。狄福的女性角色以其財富管理的能力,試圖踰越社會對於女性的規範,並以其在商業運作上的成就,建立女性的主體性。因此透過時代歷史背景的探討,本論文亦將分析狄福對於貧困女子的同情,以討論小說中的性別議題以及狄福在此議題的立場。 狄福其實欲藉由他的作品來建立有系統的經濟理論,本論文作者希望能就狄福在經濟方面的主張,做更深入的解釋,並針對他最受非議的小說角色,提出不同的解讀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