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學院

Permanent URI for this communityhttp://rportal.lib.ntnu.edu.tw/handle/20.500.12235/2

院成立於民國44年,歷經50餘年的銳意發展,目前設有國文、英文、歷史、地理、臺文等5個學系、翻譯和臺灣史2個獨立所,以及全球華人寫作中心和國際臺灣學研究中心。除臺史所僅設碩士班,其餘6個系所均設有碩、博士班;目前專兼任教師近250人,學生約2500餘人。

本院早期以培養優秀中學國文、英文、歷史和地理教師為鵠的,臺灣中學語文和史地教育的實踐與成功,本院提供不可磨滅的貢獻。近年來,本院隨師範體系轉型而調整發展方向,除維持中學師資培育的優勢外,也積極朝理論研究和實務操作等面向前進。目前,本院各系所師培生的教師檢定通過率平均在95%以上;非師培生在文化、傳播、文學、應用史學及環境災害、地理資訊系統等領域發展,也已卓然有成。

本院各系所教師的研究能量極為豐富,參與國內外學術活動相當活躍。根據論文數量、引用次數等指標所作的學術力評比,本院居人文領域全國第2名。各系所之間,無論是教師的教學與研究,或學生的生活與學習,都能相輔相成、榮辱與共,彼此渾然一體,足堪「為師、為範」而無愧。

Browse

Search Results

Now showing 1 - 4 of 4
  • Item
    我國軍事口譯人員教考訓用之現況探討
    (2021) 許正紀; Hsu, Cheng-Chi
    軍事口譯是國際合作與交流不可或缺的一環。隨著近年中美對峙、東亞衝突升溫,國際間層峰拜會、工作階層交流及軍事合作日益頻繁,口譯的需求也跟著大幅增加。為完善我國軍事口譯人事體系,需要深入理解現況並提出改善建議,因此,本研究以探討我國軍事口譯工作現況、瞭解中外軍事口譯培訓方式,進而提出整合軍事口譯資源建議為目的。本研究的方法分為兩大部分:(一)以網路問卷方式,探討軍事口譯員工作現況及面臨的問題,以輔助交流任務圓滿完成。(二)與資深軍事口譯員、軍事口譯服務受眾,以及軍事口譯培訓機構等9位對象個別訪談,具體研討未來國軍軍事口譯養成教育以及人才運用的精進作為。本研究主要探討我國軍事口譯工作現況、瞭解中外軍事口譯培訓方式,進而提出整合軍事口譯資源之建議。透過歸納統整軍事口譯者的工作所遇問題以及國內外軍事口譯的比較,本研究發現,依照我國國情而言,為我國軍事口譯員設立專職目前並不允當,但在人事作業上授予專業專長、並研擬專業加給實為可行,且可有效激勵並吸引人才加入國軍口譯團隊,完成「為部隊喉舌,為國家橋樑」使命,維護國家安全。
  • Item
    臺灣翻譯產學關聯研究
    (2012/12-2013/12) 陳子瑋; 林慶隆; 何承恩
    本計畫承繼101 年國家教育研究院編譯發展中心「臺 灣翻譯產業調查研究」之成果,擴大研究範圍探討我 國翻譯產業之各層面。本次計畫規劃以產學關聯為主 軸,分為兩階段。第一階段以翻譯人才訓練機構為研 究對象,檢視翻譯人才培育之現況,並探討翻譯人才 培育現階段成果及所面臨之問題與挑戰。第二階段預 定以翻譯用人機構為對象,探討翻譯人才所應具備之 能力與知識。完成第二階段研究後,將與第一階段之 結果進行交叉比對,並據以分析我國翻譯人才培育機 構所實施之機制是否符合翻譯用人機構之需求。檢討 之結果將可作為我國整體翻譯政策之參考,冀得以加 速翻譯品質之提升。
  • Item
    亞美研究在亞洲整合型計畫-東亞連結╱全球視野
    (2013/05-2014/04) 馮品佳; 王智明; 傅士珍; 柏逸嘉; 李秀娟
  • Item
    亞美研究在亞洲整合型計畫-東亞連結╱全球視野
    (2014/05-2015/04) 馮品佳; 柏逸嘉; 李秀娟; 傅士珍; 王智明
    作為一個學術領域,亞美研究並不只是美國研究下的一支,而是一個跨越不同學 科、文化與地理疆界的問題意識,它與族裔、遷徒、戰爭與帝國等問題密切相關,也因 此常常與美國研究、亞洲研究、跨國與離散研究等領域抱持對話性的張力,並介入記憶、 認同、創傷等理論性的比較思辨。在這個意義上,亞美研究可以說是一門「危險的」學 科:它一方面挑戰了傳統學科不願意觸碰的領域(如創傷與離散),另一方面又處在不 同學科之界,妾身不明,而有缺乏主體性的危機感。當亞美研究跨國化之後更是如此, 因為不同的位置進入了亞美研究的想像而鬆動了原來的美國中心,而從跨國脈絡中理解 亞美想像的方式,同時也碰觸到深埋在亞洲(及其外)各地的美國性,更釋放了亞洲歷 史與國/族記憶交界處的緊張感,從而打開另一扇窗口,重新理解亞洲殖民現代性的生 成。因此,亞美研究之於亞洲學者具有多重的特殊意義,對於身處帝國夾縫與歷經現代 性創傷的台灣更是一個值得反思與介入的領域。我們期望,透過亞美研究的開展,台灣 的人文研究將可以更進一步的全球化與在地化:一方面批判性地反思台灣的歷史特殊 性,創發在地思維與理論,另一方面深入參與,乃至引領國際的研究風潮,重新測定國 際的學術範式。我們相信持續地投入資源與培育人才是必要的,透過研習營、研究參訪 與參加國際研討會等活動,我們希望持續培育亞美研究的研究人才,並且著手策畫跨國 一流國際期刊,台灣將不只可以在國際亞美研究的發展上佔有一席之地,亞美研究更可 以成為策略性場域,引導台灣人文研究走入新的階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