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學院

Permanent URI for this communityhttp://rportal.lib.ntnu.edu.tw/handle/20.500.12235/2

院成立於民國44年,歷經50餘年的銳意發展,目前設有國文、英文、歷史、地理、臺文等5個學系、翻譯和臺灣史2個獨立所,以及全球華人寫作中心和國際臺灣學研究中心。除臺史所僅設碩士班,其餘6個系所均設有碩、博士班;目前專兼任教師近250人,學生約2500餘人。

本院早期以培養優秀中學國文、英文、歷史和地理教師為鵠的,臺灣中學語文和史地教育的實踐與成功,本院提供不可磨滅的貢獻。近年來,本院隨師範體系轉型而調整發展方向,除維持中學師資培育的優勢外,也積極朝理論研究和實務操作等面向前進。目前,本院各系所師培生的教師檢定通過率平均在95%以上;非師培生在文化、傳播、文學、應用史學及環境災害、地理資訊系統等領域發展,也已卓然有成。

本院各系所教師的研究能量極為豐富,參與國內外學術活動相當活躍。根據論文數量、引用次數等指標所作的學術力評比,本院居人文領域全國第2名。各系所之間,無論是教師的教學與研究,或學生的生活與學習,都能相輔相成、榮辱與共,彼此渾然一體,足堪「為師、為範」而無愧。

Browse

Search Results

Now showing 1 - 2 of 2
  • Item
    論周作人思想中的個人主義
    (2010) 邵立宜
    本論文著眼於現代性形成的關鍵因素──個人主義,試圖勾耙現代中國第一位文學理論家周作人的思想,經由關注「個人與社會之間的關係」,藉以展現中國現代性初萌中間,精彩卻又困難萬分的、從傳統到現代的裂變。自周氏留日時期,受益於章太炎與魯迅二人,在個人主義思想上的啟蒙,可見無政府主義,與傳統思想中儒、釋的精彩交融,亦可見周氏兄弟如何追溯,作為歐洲文明根柢的個人主義。五四運動期間,周氏身為重要的戰鬥者,以「人的文學」當作反禮教的大纛,這也是貫串他一生思想的核心。奠基其上,周氏更將個人主義,往極端發揮,而有「個性與寬容」的主張,具體展現在「非宗教同盟」運動的筆戰,與〈小河〉一詩所代表,對群眾的恐懼。此時期的無政府主義思潮,也形成周氏提倡新村運動的思想背景與養分,之中蘊含豐富的烏托邦理念,卻也為力主實用主義改革的胡適所批評。行至五四運動後期,周氏的個人主義思想,出現明顯的轉折。此處筆者討論了周氏對文學性質的看法,以及文學是否具有社會革命的功效?中國艱困的歷史處境,又令周氏對個人主義的堅持,有何寂寞之感?同時,周氏對國民性再造的希望,又如何與他潛在重返傳統的意欲,相互結合,然而其中又必須仔細區分,周氏作為漢奸的歷史事實,與他有違民族主義之處。
  • Item
    五四與臺灣新文化運動
    (財團法人臺灣文學發展基金會, 2009-05-01) 許俊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