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學院

Permanent URI for this communityhttp://rportal.lib.ntnu.edu.tw/handle/20.500.12235/2

院成立於民國44年,歷經50餘年的銳意發展,目前設有國文、英文、歷史、地理、臺文等5個學系、翻譯和臺灣史2個獨立所,以及全球華人寫作中心和國際臺灣學研究中心。除臺史所僅設碩士班,其餘6個系所均設有碩、博士班;目前專兼任教師近250人,學生約2500餘人。

本院早期以培養優秀中學國文、英文、歷史和地理教師為鵠的,臺灣中學語文和史地教育的實踐與成功,本院提供不可磨滅的貢獻。近年來,本院隨師範體系轉型而調整發展方向,除維持中學師資培育的優勢外,也積極朝理論研究和實務操作等面向前進。目前,本院各系所師培生的教師檢定通過率平均在95%以上;非師培生在文化、傳播、文學、應用史學及環境災害、地理資訊系統等領域發展,也已卓然有成。

本院各系所教師的研究能量極為豐富,參與國內外學術活動相當活躍。根據論文數量、引用次數等指標所作的學術力評比,本院居人文領域全國第2名。各系所之間,無論是教師的教學與研究,或學生的生活與學習,都能相輔相成、榮辱與共,彼此渾然一體,足堪「為師、為範」而無愧。

Browse

Search Results

Now showing 1 - 2 of 2
  • Item
    從林成祖到林本源:清代板橋的族群關係
    (2018) 李明道; Li, Ming-Tao
    清代稱為枋橋的板橋,在台灣拓墾過程中是屬於相對比較晚開發的地區,但卻保留著許多豐富而且完整的史蹟,這些史蹟的背後,都有著漳、泉、客、平埔各族群在拓墾過程裡競爭與合作的歷史意義。本研究從這些宮廟、學社、水圳的史蹟中有著以下的發現: 一、板橋地區之所以成為漳州人的勢力範圍,乃在於擺接平原開發不易,漳州人林成祖取得擺接社的合作,以其豐富的開圳經驗,成功開闢了貫穿擺接平原全境的大安圳,而大安圳的歷史意義,在於促成擺接平原的水田化,並且吸引同鄉的更多漳州人前來開墾耕作,漸而成為漳州人勢力之地。 二、板橋地區的兩大平埔族群,武朥灣社與擺接社,雖然土地逐漸落入漢人手中,但為了族群生活,而努力的從事農耕與漢文化的學習,固然其族群生命得以延續下去,卻仍不免遭被漢化的命運,現今只有在社區的地方宮廟尚存些許番社訊息。 三、林成祖家族於林爽文事件後,發展逐漸受挫,重商性格的林本源家族以取得大安圳水權為契機入主板橋,兩大家族勢力之交替,也代表著板橋地區由商人集團勢力取代原有的農墾集團勢力。另一方面,林本源家族第二代的強勢風格,將板橋地區帶入了漳泉械鬥的風險之中,但從另一角度而言,卻也成功的抵禦泉州人的入侵。 四、無論是林成祖家族或是林本源家族,皆利用宗教組織確立自己的地方領導地位,更特別的是林本源家族運用宗教組織瓦解舊勢力,以宗教信仰在漳州人內部促成團結,融合客屬族群,向泉州人宿敵尋求和解,可謂運作到極致。 本研究題目定為「從林成祖到林本源:清代板橋的族群關係」,是因為板橋地區的發展先後受到了上述兩大強勢家族的影響,並主導了板橋對外的族群關係。前者主導了原漢關係,後者則與漢人族群內部:漳、泉、客的械鬥與和解息息相關,因此本研究討論兩大家族在板橋勢力的沒落與崛起,也代表著板橋漳州人對其他族群關係所呈現的變化。
  • Item
    板橋婚禮產業的地景形塑
    (2019) 陳怡帆; Chen, Yi-Fan
    本研究以板橋的喜餅街和婚紗街做個案研究,企圖將文化與空間建立關聯,說明文化地景的形塑過程。 板橋地區在漳州移民、日本殖民影響與戰後台灣的社會文化變遷下,形成了當代的婚俗樣貌。這些婚俗物品,藉由諧音、物的功能、特性或儀式流程,呈現了社會的價值觀與禁忌。其中,舊式婚俗喜餅業和新式婚俗婚紗攝影產業,具有選購性中地物的特性,區位特徵為聚集經濟取向。而板橋喜餅街和婚紗街的出現,與都市階層相關。 戰後板橋隨著台北都會區發展,成為鄉村移民遷移就業之衛星都市。1990年代,板橋婚紗街與喜餅街依序成形,呼應了衛星都市轉型階段的發展。2000年後,在新板橋特定區域發展下,都市機能趨完備,成為台北都會區之副都心。雖然舊車站商圈衰退,但至2010年前板橋婚禮產業,仍維持發展未衰。 喜餅業和婚紗業的符號選擇,都具有特定文化傾向,再分別以大眾傳媒,推動板橋婚禮專業街形象。地方政府透過集團結婚和介壽婚紗公園的塑造,改變了公園戒嚴的政治意涵,轉為婚禮符號的文化地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