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學院

Permanent URI for this communityhttp://rportal.lib.ntnu.edu.tw/handle/20.500.12235/2

院成立於民國44年,歷經50餘年的銳意發展,目前設有國文、英文、歷史、地理、臺文等5個學系、翻譯和臺灣史2個獨立所,以及全球華人寫作中心和國際臺灣學研究中心。除臺史所僅設碩士班,其餘6個系所均設有碩、博士班;目前專兼任教師近250人,學生約2500餘人。

本院早期以培養優秀中學國文、英文、歷史和地理教師為鵠的,臺灣中學語文和史地教育的實踐與成功,本院提供不可磨滅的貢獻。近年來,本院隨師範體系轉型而調整發展方向,除維持中學師資培育的優勢外,也積極朝理論研究和實務操作等面向前進。目前,本院各系所師培生的教師檢定通過率平均在95%以上;非師培生在文化、傳播、文學、應用史學及環境災害、地理資訊系統等領域發展,也已卓然有成。

本院各系所教師的研究能量極為豐富,參與國內外學術活動相當活躍。根據論文數量、引用次數等指標所作的學術力評比,本院居人文領域全國第2名。各系所之間,無論是教師的教學與研究,或學生的生活與學習,都能相輔相成、榮辱與共,彼此渾然一體,足堪「為師、為範」而無愧。

Browse

Search Results

Now showing 1 - 1 of 1
  • Item
    漢學者與庶民的漢籍學習指南.路徑.方法
    (2010/8-2013/7) 金培懿
    漢學者與庶民的漢籍學習指南.路徑.方法 -江戶時代漢學入門書研究 江戶時代堪稱日本漢學的巔峰造極時代,然無論漢籍的學習如何普及,漢學素養如 何深厚,對江戶人而言,漢籍乃是以漢文這一「外文」所寫成的典籍,必當有其特殊之 學習法。本計畫擬針對江戶時代各家派的代表性漢學者,如伊藤仁齋、荻生徂徠、林述 齋、貝原益軒、佐藤一齋、古賀侗庵、江村北海、市野迷庵等,傾其畢生蘊積之漢籍學 習經驗,而為漢學初學者所撰寫而成的,範圍遍及儒學思想、史學、詩文的學習入門書 為主要研究對象。再輔以寬政改革以還,於江戶後期的天明6 年(1786)所出版的,為一 般江戶庶民(町人)所編纂成套的劃時代漢籍學習參考書-《經典余師》為研究對照組, 考察探討漢學者與庶民之間的漢籍學習指南.路徑.方法,在教材選擇、學習方法、教 授目標、出版文化、傳媒形式與其所涵育出的文化素養,乃至其對漢籍或漢學所抱持的 態度等,究竟有何異同?以及由各種學習法可看出中國典籍在日本的傳播途徑為何?造 成何種文化效應?並藉由探討知識階層與庶民階層之間漢籍、漢學學習教育的差異,繼 而思考其彼此之間諸如生活、文化、思想、價值觀的同調異趣為何?以及各家派、各學 者之各種獨特漢籍、漢學學習法,在成熟發展並推廣普及化後,又為其各自所屬的階層 帶來何種學問、生活、觀念乃至生命上的變化,進而帶動何種傳統與學問的革新?又與 明治以還的近代日本,乃至現今日本的漢文教育有何關聯性或因果關係?本計畫透過對 此一系列問題的考察與探究,試圖勾勒出近世到近代日本的漢籍、漢學學習實況,以為 今日吾人在重新檢討日本漢文教育之可能發展的思考資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