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學院

Permanent URI for this communityhttp://rportal.lib.ntnu.edu.tw/handle/20.500.12235/2

院成立於民國44年,歷經50餘年的銳意發展,目前設有國文、英文、歷史、地理、臺文等5個學系、翻譯和臺灣史2個獨立所,以及全球華人寫作中心和國際臺灣學研究中心。除臺史所僅設碩士班,其餘6個系所均設有碩、博士班;目前專兼任教師近250人,學生約2500餘人。

本院早期以培養優秀中學國文、英文、歷史和地理教師為鵠的,臺灣中學語文和史地教育的實踐與成功,本院提供不可磨滅的貢獻。近年來,本院隨師範體系轉型而調整發展方向,除維持中學師資培育的優勢外,也積極朝理論研究和實務操作等面向前進。目前,本院各系所師培生的教師檢定通過率平均在95%以上;非師培生在文化、傳播、文學、應用史學及環境災害、地理資訊系統等領域發展,也已卓然有成。

本院各系所教師的研究能量極為豐富,參與國內外學術活動相當活躍。根據論文數量、引用次數等指標所作的學術力評比,本院居人文領域全國第2名。各系所之間,無論是教師的教學與研究,或學生的生活與學習,都能相輔相成、榮辱與共,彼此渾然一體,足堪「為師、為範」而無愧。

Browse

Search Results

Now showing 1 - 10 of 27
  • Item
    不同尺度空間插值法進行人口分佈推估的比較研究
    (2021) 林庭嘉; Lin, Ting-Jia
    近年來,雲端運算及物聯網應用技術的進步對於社會經濟、醫療公衛、自然科學等領域都具有非常重要的幫助。隨著政府開放資料(open data)之推廣應用,各類型的資料透過加值與開放應用,創造出更多跨領域的應用成果。然而,伴隨豐富且多元的應用對於數據的解析度要求更高,常常會遇到小尺度數據缺少亦或者沒有更細緻的調查數據等問題。因此透過現有的數據經空間內插方式,進而得到更細緻的資料應用。本研究以戶籍人口分佈資料作為驗證對象在不同尺度下進行空間內插推估分析,搭配與戶籍人口關聯之建蔽率、容積率、樓地板面積等作為推估的輔助資料以此建立人口推估的模型,進而得到更細緻的建築物層級之戶籍人口分佈。研究目標:建立不同尺度下對於人口分佈的推估模式,並找出與戶籍人口關聯之變數,並提供小尺度的單元在戶籍人口上的推估模式。研究成果顯示:變數中樓地板面積、容積率對於戶籍人口有顯著的相關性,運用地理加權回歸對最小統計單元之戶籍人口推估出建築物層級的戶籍人口分佈,並經過交叉驗證在建築物尺度下推戶籍人口數其推估相對誤差的準確度平均值為3.554766(人)。
  • Item
    台北都會區都市人口變遷之研究
    (2010) 蔡金惠; TSAI CHIN HUI
    台北市為台灣政治、經濟、人口的核心都市,然透過各項交通建設的興建,強化台北市與鄰近市鎮的互動,因此單以台北市來看其人口變遷狀況略嫌不足,故本文以台北都會區為研究範圍,且以「里」為單位進行資料分析單元,較以往以鄉鎮市區為研究單位更能了解探討自台北市升格為直轄市後,其人口空間變遷狀況。 首先建立1966-2008年台北都會區內各村里人口屬性資料庫,再者,數化其早年具村里界的行政區圖以建立村里空間資料庫,最後藉由地理資訊系統的整合以進行鄉鎮市區人口成長率、村里人口規模及村里人口密度等空間分析與繪製人口密度迴歸圖、人口密度等值線圖等空間統計分析,了解歷年來台北都會區人口空間變遷狀況。 故所得研究結果為:1、台北都會區居民居住型態由「首要型」轉為「中地階層式」發展,驗證Friedman『核心-邊陲』模式所言,大都會區都市-工業擴張,使都市成長並影響周圍地區。2、人口密度的空間分布,符合「離市中心愈遠,人口密度愈低」的理論,但卻不似歐美那樣出現郊區人口密度高於市中心、市中心空洞化的現象。3、台北都會區人口空間變遷為,1989年前,以淡水河起點之板橋市江子翠附近為主,特別是右岸的台北市等人口聚集區,而後都會發展逐漸向其中、上游擴展;1990年時,以河岸附近呈圓形都市發展型態;1998年後,人口以淡水河為軸心往東北方、北北西側、西南方發展,呈現三角形的擴展型態。4、其都市人口空間擴展特色為呈帶狀、走廊帶空間分布,缺乏可辨識的邊界,屬多核心且以交通運輸為主的都市。
  • Item
    捷運站所在區位及距離影響自用住宅租金之探討
    (2019) 曾尉豪; Tseng, Wei-Hao
    根據內政部營建署的統計,臺北市以及新北市的房價所得比分別為15倍以及12.7倍(內政部營建署,2018)。於是當沒有屬於自己的房屋時,一般人往往會選擇租屋作為暫時的選擇。但是租屋市場與不動產市場兩者會互相影響,根據內政部資料顯示租金指數已連續37個月上漲。(內政部,2018)而且受到近年買轉租的盛行,房東也會將原本用於抑制不動產市場所推行的高稅負,例如房地合一稅等成本轉嫁給消費者,因此這也使得租屋族所要付出的成本愈來愈高。然後過去的研究往往只關注在不動產的交易市場上,反而忽略了租賃市場,因此本研究打算利用內政部的開放資料來進行不動產租金的空間分析,過去的研究大多利用最小平方法與特徵價格法來分析不動產市場,而不動產的租金資料往往具有空間自相關的現象,因此如果空間依賴性的檢定呈現顯著的話,就必須改以空間迴歸模型取代最小平方法模型。 本研究使用空間迴歸模型分析臺北大眾捷運系統周邊的不動產租金樣本,實證結果顯示,在不動產租賃市場中確實存在空間自相關的現象,於是改以空間迴歸模型取代原本的最小平方法模型。不動產租金的影響因素,本研究以三大構面進行分析,在建物結構變數方面,「租賃價格」會與「建物面積」、「房間數」、「衛浴數」、「有無管理費」、「有無附家具」、「有無附車位」、與「屋齡」等變數有顯著負相關;鄰里變數方面,與「是否鄰近銀行或郵局」以及「是否鄰近大專院校」等有顯著正相關;距離變數方面,研究中以樣本距離捷運站的直線距離作為依據,發現如果在其他變數條件不變的情況下,不動產每距離捷運站遠1000公尺時,其租金的邊際價格會減少約4560元。
  • Item
    2015年台南市登革熱疫情分佈狀況及擴散因素分析
    (2018) 王怡文; Wang, Yi-Wen
    自2015年6月底起至當年10月初為止,台南市發生近年來最嚴重的登革熱流行疫情:短短三個月間不斷快速地新增患病個案數、累積死亡人數更高達112人。為深入探討與分析2015年下半年登革熱疫情長時間、大範圍及高強度影響台南市民健康的狀況,本研究以台南市政府資料開放平台及內政部疾病管制署提供的人口統計資料、交通要道資訊與登革熱確診病例統計等開放資料,以地理資訊系統進行多種空間方法的分析,以釐清各項因素的顯著性。研究目標是能得出登革熱疫情嚴重的根本原因,在未來能提供台南市政府及市民作為公共衛生與安全之背景資訊,更有效率的防治登革熱疫情發生。 研究成果顯示:自8月疫情爆發後,北區始終是登革熱熱點。隨著時間及交通要道因子先向東北方的永康區、西南方的中西區及南區擴散;直至9月底受人口分布影響擴散至東區,屬於混合型擴散。其中左右疫情的因子包含主要交通要道—台17甲(金華路)、人口集中區以及雨水下水道系統。雨水下水道系統出露在地表的孔蓋為病媒蚊快速繁衍後代、傳播病毒的重要媒介,也是本次疫情最主要的擴散因素。
  • Item
    活動構造地形判釋及資料建置分析(I)
    (2005/03-2005/12) 沈淑敏; 張瑞津; 楊貴三; 林雪美; 林宗儀
    活動斷層之再活動是造成本島重大自然災害的肇因之一,中央地質調查所已經公布全島42條活動斷層,並整合各種地質、地形、地球物理、測量的方法繼續研究,以提供未來研擬地震減災或防災政策時的堅實科學基準。為求更全面的掌握本島活動構造(包含活動斷層、活動褶皺及地形面的傾動與線形)之分布與特性,有必要全面性的進行第四紀地層區的活動構造調查研究。由於活動構造(以活動斷層為主)容易在第四紀地形面上留下線形、崖、漥地、隆起、斷錯等變位地形,在諸多調查方法中,利用立體鏡在航空照片立體像對上判釋變位地形,可謂最為簡便與經濟者。本計畫擬進行兩年,第一年進行北部及中部地區,第二年則進行東部及南部地區。本年度計畫目標為:(1) 完成研究區構造地形特徵之判釋,編繪構造地形特徵分布圖;(2)建置一系統性的活動構造地形判釋GIS資料,提供政府機關及社會大眾有關活動構造的資訊。航照地形判釋原則和圖徵、屬性表之規劃首先參考日本活斷層研究會(1980、1992)之作業規範,並將依地調所需求加以修正。
  • Item
    西湖溪谷地文化地理資訊系統建置
    (2011/01-2011/11) 陳哲銘 
    本整合性計畫的主要目的在於詮釋西湖溪客家人文空間的歷史形塑,各子計畫透過文獻收集和田野調查,涵蓋的資料十分廣泛,自然地理如地形、河川、圳道等圖資,人文地理資料如行政區、舊地名、土牛溝、神聖空間、書院、觀光產業等圖資,歷史資料如地契、屋契、佃批等史料,這些有形與無形的文化資源豐富而多元,若能適當的加以整合,將能為歷史研究的論點和詮釋提供有利的交互佐證,故以「空間」為主軸,為各子計劃的史料與田野調查資料建立一個整合的地理資訊平台,是本子計劃的主要目的。藉由地理資訊系統讓時間性的歷史資料和各自獨立的調查資料在空間上疊合呈現,預期能達成三項目標:1.還原歷史資料的空間脈絡,提供史料詮釋的空間實證;2.呈現文化景觀的時空變遷,將歷史發展視覺化;3. 建置文化地理資訊系統,便利民眾瞭解和欣賞西湖溪人文空間與文化產業之美。
  • Item
    高中適性地理資訊學習系統之建構
    (2009/08-2010/07) 陳哲銘 
    近年來世界各國教育當局都體認到將地理資訊系統(GIS)落實到中學地理教育的 重要性,但同時也大都面臨到推廣困難的問題。台灣隨著九十九年新高中地理課程綱即 將實施,GIS 的教學不但已由高三選修改為高一必修,同時規畫上課時數降低為5 至6 堂。如何在有限時間內讓學生有效學習GIS 是個亟具挑戰性的問題。近來以學生為中心 的學習成為許多國家的教學新典範,結合網路科技與適性學習的「適性數位學習系統」 能按照學生的能力與進度輔助個人化學習,對於輔助高中生學習GIS 具有發展潛力。故 本研究將建構一套結合Web GIS 的適性地理資訊學習系統,以高一「地理資訊」單元的 具體目標作為學習內容,先進行全國性GIS 教學現況調查規劃系統需求,並邀請高中地 理教師參與系統的課程設計,以「設計型研究法」邀請高中學生進行至少三次的系統循 環測試,有效提升系統的適用性,最後藉由辦理教師研習活動,將此學習系統推廣到全 國各高中。
  • Item
    活動構造地形判釋及資料建置分析( II)
    (2006/01-2006/12) 沈淑敏; 張瑞津; 楊貴三
    活動斷層之再活動是造成本島重大自然災害的肇因之一,中央地質調查所已經公布全島42條活動斷層,並整合各種地質、地形、地球物理、測量的方法繼續研究,以提供未來研擬地震減災或防災政策時的堅實科學基準。為求更全面的掌握本島活動構造(包含活動斷層、活動褶皺及地形面的傾動與線形)之分布與特性,有必要全面性的進行第四紀地層區的活動構造調查研究。由於活動構造(以活動斷層為主)容易在第四紀地形面上留下線形、崖、漥地、隆起、斷錯等變位地形,在諸多調查方法中,利用立體鏡在航空照片立體像對上判釋變位地形,可謂最為簡便與經濟者。本計畫擬進行兩年,第一年進行北部及中部地區,第二年則進行東部及南部地區。本年度計畫目標為:(1) 完成研究區構造地形特徵之判釋,編繪構造地形特徵分布圖;(2)建置一系統性的活動構造地形判釋GIS資料,提供政府機關及社會大眾有關活動構造的資訊。航照地形判釋原則和圖徵、屬性表之規劃首先參考日本活斷層研究會(1980、1992)之作業規範,並將依地調所需求加以修正。
  • Item
    活動構造地形判釋及資料建置分析(I)
    (2005/03-2005/12) 沈淑敏; 張瑞津; 楊貴三; 林雪美; 林宗儀
    活動斷層之再活動是造成本島重大自然災害的肇因之一,中央地質調查所已經公布全島42條活動斷層,並整合各種地質、地形、地球物理、測量的方法繼續研究,以提供未來研擬地震減災或防災政策時的堅實科學基準。為求更全面的掌握本島活動構造(包含活動斷層、活動褶皺及地形面的傾動與線形)之分布與特性,有必要全面性的進行第四紀地層區的活動構造調查研究。由於活動構造(以活動斷層為主)容易在第四紀地形面上留下線形、崖、漥地、隆起、斷錯等變位地形,在諸多調查方法中,利用立體鏡在航空照片立體像對上判釋變位地形,可謂最為簡便與經濟者。本計畫擬進行兩年,第一年進行北部及中部地區,第二年則進行東部及南部地區。本年度計畫目標為:(1) 完成研究區構造地形特徵之判釋,編繪構造地形特徵分布圖;(2)建置一系統性的活動構造地形判釋GIS資料,提供政府機關及社會大眾有關活動構造的資訊。航照地形判釋原則和圖徵、屬性表之規劃首先參考日本活斷層研究會(1980、1992)之作業規範,並將依地調所需求加以修正。
  • Item
    台東海岸地形資料庫建置計畫
    (2003/05-2003/12) 沈淑敏
    經濟部水利署第八河川局為了解台東海岸各種土地利用,及海岸變遷情形,自民國87年起即開始著手台東海岸數值影像圖資製作,總計完成75年版內政部航照基本圖掃描數化成卑南溪以南台東海岸線1/1000地形圖,本局88年2月航拍底片掃描數化成卑南溪以北台東海岸線1/1000地形圖,本局88(89)年航拍底片掃描數化成塔瓦溪口至秀姑巒溪口航照數值影像1/2000基本圖,及大部分區段的海深測量數值圖。為進一步了解台東海岸環境自然生態及考慮海岸資源永續經營,亟需建立台東海岸情勢調查機制,辦理台東海岸地形資料庫建置,以地理資訊系統的技術,計畫將以往建立之海岸地形數值資料及相關海岸基本資料加以結合,以了解海岸變遷情形及可能的影響訊息,掌握台東海岸地理資訊,提供辦理海岸防護工作及海岸環境自然生態保護之參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