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學院

Permanent URI for this communityhttp://rportal.lib.ntnu.edu.tw/handle/20.500.12235/2

院成立於民國44年,歷經50餘年的銳意發展,目前設有國文、英文、歷史、地理、臺文等5個學系、翻譯和臺灣史2個獨立所,以及全球華人寫作中心和國際臺灣學研究中心。除臺史所僅設碩士班,其餘6個系所均設有碩、博士班;目前專兼任教師近250人,學生約2500餘人。

本院早期以培養優秀中學國文、英文、歷史和地理教師為鵠的,臺灣中學語文和史地教育的實踐與成功,本院提供不可磨滅的貢獻。近年來,本院隨師範體系轉型而調整發展方向,除維持中學師資培育的優勢外,也積極朝理論研究和實務操作等面向前進。目前,本院各系所師培生的教師檢定通過率平均在95%以上;非師培生在文化、傳播、文學、應用史學及環境災害、地理資訊系統等領域發展,也已卓然有成。

本院各系所教師的研究能量極為豐富,參與國內外學術活動相當活躍。根據論文數量、引用次數等指標所作的學術力評比,本院居人文領域全國第2名。各系所之間,無論是教師的教學與研究,或學生的生活與學習,都能相輔相成、榮辱與共,彼此渾然一體,足堪「為師、為範」而無愧。

Browse

Search Results

Now showing 1 - 5 of 5
  • Item
    臺灣國民小學九年一貫課程客家語教材之演變分析(2001-2018)
    (2019) 邱威智; Chiu, Wei-Zhi
    本研究首先探討本土語言教育之發展背景,梳理本土語言教育從無到有,最後於九年一貫課程,單獨設科教學之歷程,瞭解本土語言教育政策之演變。接著分析三個年度之客家語課綱,羅列課綱的變化,比較不同之客家語課綱所著重之方向有何不同。後續再梳理客家語教材之歷程演變,整理九年一貫課程實施之前與之後的客家語教材,討論地方與中央政府對於客家語教材編輯與出版的影響。 九年一貫國小客家語教材之變遷與比較為本研究的核心,藉由四個項目:編印設計、課文內容、教學實施、學習評量。討論部編版、康軒版、翰林版,在不同課綱之間,各自客家語教材之變化。最後再綜合比較三個版之客家語教材變遷。 再來將前項統整之客家語教材變遷內容,放置於歷史脈絡中。從課綱層面、拼音層面與學習評量層面,三個層面探討影響客家語教材演變之可能原因。最後根據本研究之成果,總結九年一貫課程國小客家語教材之演變,並給予十二年國教課綱,國小客家語教材之建議。
  • Item
    九年一貫國小國中英語教科書生字量及生字重現率之分析研究
    (2008) 韓文瑤; Han Wen-yao
    本研究主要目的在於比較現行九年一貫國小國中英語教科書中的生字量、生字分配、及生字重現的情形,以作為教科書編輯、國中小教師教學及教科書選用之參考。研究資料涵蓋目前廣受採用之三家版本的國小和國中教科書(佳音、康軒、南一),蒐集範圍包括國小五、六年級四冊課本及國中六冊課本,共計三十冊。生字在各冊各單元出現的情形皆納入研究資料,並與教育部所頒佈之國民中小學最基本一千字詞加以比較。主要發現如下: 1. 三個版本教科書包含不同的總生字量。小學教科書的差異非常明顯,南一版包含392個生字,康軒版224個,佳音版最少,只有191個生字。國中階段差異較少,南一的生字量最少(1256個),佳音版最多(1303個)。 2. 三個版本的小學教科書呈現不同的應用字彙和認識字彙比例。佳音版的比例是4:6,康軒版是6:4,南一版是5:5。在國中方面,三個版本呈現相似的比例(8:2)。千字表字彙和非千字表字彙間的比例較為接近。小學部分,佳音和康軒約為9:1,南一約為8:2;國中部分,三個版本皆為7:3。 3. 三個版本的小學教科書中,生字選用的重疊性不高。國中教科書中,則有70%的生字是同時被三個版本所選用。 4. 三個版本在生字量的分配上都有起伏落差的現象。小學部分,總生字量、應用字彙、和千字表字彙三種生字量在各冊的分配情形相似。康軒和南一呈現類似的分佈,其第一冊生字最多,而第二冊生字最少。國中部分,三個版本的生字量分配很不相同。南一版每一冊的字彙量相近,佳音版的第二冊和第五冊生字較多,康軒則呈現漸少的趨勢。就千字字表字彙的分佈而言,三個版本皆呈現下滑的分佈走勢。至於每一課或每一單元中的生字量分配,康軒和南一則有較多起伏。 5. 在教科書的內文中,三個版本千字表的重現率相似。三版教科書中的字詞,共有88%是來自千字表。 6. 三個版本皆致力於重複利用千字表字彙。超過76%的千字表字彙被重現6次以上,47%的千字表字彙被重現16次以上。
  • Item
    國中臺灣史教科書中的國際理解概念分析
    (2010) 朱靖瑜; Chu Chin yu
    本文耙梳教科文組織所公布的相關文件,具體地呈現國際理解教育的發展脈絡,並彙整其所含括的內涵,針對部編版和審定版台灣史教科書進行縱向的質性分析,瞭解歷史教學能對國際理解提供哪些助力;並透過台灣史教科書對國際理解內容呈現之差異,檢視從部編版到審定版台灣史教科書的編寫,是否更貼近國際理解教育的理念,或更加呼應全球化的趨勢。 審視民國83年公布的《國民中學課程標準》和《認識台灣(歷史篇)》的教學目標中已指出須培養學生的世界觀和鄉土意識,但僅止於理念的宣示,目標並未具體化。九年一貫《國民中小學九年一貫課程綱要》和社會領域的教學目標中指示應培養國家認同、國際視野及公民素養,同時提供九大能力指標,呈現跨領域、統整的特質。因此更能契合國際理解教育的理念和特質。 再以國際理解知識類目檢視台灣史教科書。首先從「自我認同與多元文化理解」類目上,探討部編版和審定版在「自我民族與國家」與「對於他者的認識和理解」所呈現的差異。接著,在「全球問題」類目上,分析台灣史教科書中涉及「台灣與全球的互動和交流」、「衛生與健康問題」及「世界和平與安全問題」等面向的內容,探討部編版和審定版教科書如何延伸討論全球問題。最後,在「尊重人權與平等精神」類目上,探討部編版和審定版教科書與「人權問題」、「宗教問題」及「族群衝突」相關的內容,以建構此一類目知識上的差異。 依據上述分析結果可知,審定版教科書的編寫部分較部編版簡略,但確實朝向增強本土認同、注重朝全球化的趨勢邁進;不再著重軍事、政治的歷史描述,轉而多面向地說明台灣歷史發展過程;盡量從積極的、貢獻的面向介紹其他族群,力求不將歷史中負面、敵對的形象延伸至學生的腦海中;試圖建立起全球觀瞻的、積極的、和平的、多元價值觀的歷史教育。
  • Item
    海洋教育融入鄉土地理實察課程的行動研究
    (國立臺灣師範大學, 2015-03-01) 李其鴻; 柯佳伶; 洪偉豪; 陳國川 
  • Item
    如何利用英文童書繪本輔助九年一貫課程之兒童英語教學
    (國立台灣師範大學英語學系, 2003-04-??) 林慧麗
    本文旨在探討英語童書繪本在九年一貫國小英語教學的架構中,可行的運用方法與原則。首先從外語教學、兒童語言發展心王學等角度,分析英語童書繪本對兒童學 習外語有效果的原因-提供豐富情境。並考慮九年一貫的教學理念,建構兩種實際運用繪本時的教學安排,並分別舉例說明。最後列舉五點原則。一、卷宗式評量; 二、圖書資源共享;三、選擇合宜的繪本;四、與多元智慧之關聯;五、善用網路資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