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學院

Permanent URI for this communityhttp://rportal.lib.ntnu.edu.tw/handle/20.500.12235/2

院成立於民國44年,歷經50餘年的銳意發展,目前設有國文、英文、歷史、地理、臺文等5個學系、翻譯和臺灣史2個獨立所,以及全球華人寫作中心和國際臺灣學研究中心。除臺史所僅設碩士班,其餘6個系所均設有碩、博士班;目前專兼任教師近250人,學生約2500餘人。

本院早期以培養優秀中學國文、英文、歷史和地理教師為鵠的,臺灣中學語文和史地教育的實踐與成功,本院提供不可磨滅的貢獻。近年來,本院隨師範體系轉型而調整發展方向,除維持中學師資培育的優勢外,也積極朝理論研究和實務操作等面向前進。目前,本院各系所師培生的教師檢定通過率平均在95%以上;非師培生在文化、傳播、文學、應用史學及環境災害、地理資訊系統等領域發展,也已卓然有成。

本院各系所教師的研究能量極為豐富,參與國內外學術活動相當活躍。根據論文數量、引用次數等指標所作的學術力評比,本院居人文領域全國第2名。各系所之間,無論是教師的教學與研究,或學生的生活與學習,都能相輔相成、榮辱與共,彼此渾然一體,足堪「為師、為範」而無愧。

Browse

Search Results

Now showing 1 - 1 of 1
  • Item
    敦煌本〈唯識大師無著菩薩本生緣〉、〈唯識論師世親菩薩本生緣〉之文本屬性與故事源流
    (國文系, 2018-09-??) 楊明璋; Yang, Ming-chang
    本文先校錄抄寫於10世紀中葉P.2680、P.3727二寫本上的〈唯識大師無著菩薩本生緣〉、〈唯識論師世親菩薩本生緣〉,之後考究其文體名──「本生緣」,以為應該是「本生」與「緣起」的合稱,此文體的特色應當是敘述拔苦令安樂的菩薩行因緣。 而〈唯識大師無著菩薩本生緣〉的主要情節──割己肉以代狗為蟲蛆所食,可在清代乾隆年間雲增.耶喜絳稱《菩提道次第師師相承傳》、今人索甲仁波切《西藏生死書》等書找到;而〈唯識論師世親菩薩本生緣〉則應是以南朝陳真諦譯《婆藪槃豆法師傳》為基礎,參考唐代玄奘《大唐西域記》、敦煌本曇曠《大乘百法明門論開宗義決》,改寫而成。甚至曾獲吐蕃贊普邀請入藏而終未成行的曇曠,極有可能就是〈唯識論師世親菩薩本生緣〉 、〈唯識大師無著菩薩本生緣〉二文本的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