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學院

Permanent URI for this communityhttp://rportal.lib.ntnu.edu.tw/handle/20.500.12235/2

院成立於民國44年,歷經50餘年的銳意發展,目前設有國文、英文、歷史、地理、臺文等5個學系、翻譯和臺灣史2個獨立所,以及全球華人寫作中心和國際臺灣學研究中心。除臺史所僅設碩士班,其餘6個系所均設有碩、博士班;目前專兼任教師近250人,學生約2500餘人。

本院早期以培養優秀中學國文、英文、歷史和地理教師為鵠的,臺灣中學語文和史地教育的實踐與成功,本院提供不可磨滅的貢獻。近年來,本院隨師範體系轉型而調整發展方向,除維持中學師資培育的優勢外,也積極朝理論研究和實務操作等面向前進。目前,本院各系所師培生的教師檢定通過率平均在95%以上;非師培生在文化、傳播、文學、應用史學及環境災害、地理資訊系統等領域發展,也已卓然有成。

本院各系所教師的研究能量極為豐富,參與國內外學術活動相當活躍。根據論文數量、引用次數等指標所作的學術力評比,本院居人文領域全國第2名。各系所之間,無論是教師的教學與研究,或學生的生活與學習,都能相輔相成、榮辱與共,彼此渾然一體,足堪「為師、為範」而無愧。

Browse

Search Results

Now showing 1 - 1 of 1
  • Item
    參與式環境治理的政治生態學分析-以台灣地質公園示範區為例
    (2017) 劉有為; Liu, You-Wei
    隨著「環境主義」(environmentalism)與「永續發展」(sustainable development)的多元論述,以及近年台灣發生的環境治理爭議,例如:2004~2014年的台東美麗灣渡假村爭議、2007年的司馬庫斯櫸木事件、2015年卑南族的狩獵爭議…等等,凸顯出「國家-地方」對於環境認知與環境治理方式有著明顯落差。目前,關於環境治理的議題有越來越多的論述指出民眾參與、在地化、尊重傳統地方知識,以及強調共同管理的重要性與符合實際社會狀態。 2002年起,農委會所推動的「台灣地質公園」計畫,作為回應國際地景保育與環境治理的最新潮流,不但強調地景保育、環境教育、社區參與與環境旅遊等核心價值,亦著重在多尺度的網絡交流與學習。本文以「政治生態學」的觀點透過焦點人物的深度訪談以及參與式的田野調查,來探究社區對於新環境治理模式的回應,其中包含社區參與的動機、考量因子以及社區如何進行公眾決策的行為;本文並以「類型學」的方式將社區治理的行為模式予以劃分,作為往後其他社區參與環境治理的參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