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學院

Permanent URI for this communityhttp://rportal.lib.ntnu.edu.tw/handle/20.500.12235/2

院成立於民國44年,歷經50餘年的銳意發展,目前設有國文、英文、歷史、地理、臺文等5個學系、翻譯和臺灣史2個獨立所,以及全球華人寫作中心和國際臺灣學研究中心。除臺史所僅設碩士班,其餘6個系所均設有碩、博士班;目前專兼任教師近250人,學生約2500餘人。

本院早期以培養優秀中學國文、英文、歷史和地理教師為鵠的,臺灣中學語文和史地教育的實踐與成功,本院提供不可磨滅的貢獻。近年來,本院隨師範體系轉型而調整發展方向,除維持中學師資培育的優勢外,也積極朝理論研究和實務操作等面向前進。目前,本院各系所師培生的教師檢定通過率平均在95%以上;非師培生在文化、傳播、文學、應用史學及環境災害、地理資訊系統等領域發展,也已卓然有成。

本院各系所教師的研究能量極為豐富,參與國內外學術活動相當活躍。根據論文數量、引用次數等指標所作的學術力評比,本院居人文領域全國第2名。各系所之間,無論是教師的教學與研究,或學生的生活與學習,都能相輔相成、榮辱與共,彼此渾然一體,足堪「為師、為範」而無愧。

Browse

Search Results

Now showing 1 - 1 of 1
  • Item
    拱樂社歌仔戲劇本之語言研究:以《金銀天狗》為例
    (2009) 林佳怡; Lin, Chia-Yi
    內台歌仔戲職業劇團拱樂社,於1952年首度編寫歌仔戲劇本,改變以往「講戲」的演出形式,留下大量以閩南語書寫的劇本。本論文即以現存拱樂社歌仔戲劇本中年代最早的《金銀天狗》為研究對象。本研究提出閩南語文獻判讀的方法,以借音字的應用、押韻、方言差異的知識、文化背景之了解等原則,應用於本研究對象中,提出音讀、用字、詞彙、修辭、語言風格等分析。 本研究略述拱樂社背景及歌仔戲劇本產生的原因,並論述劇本中呈獻的文化背景與文化意涵,作為語言分析的背景。藉由方言差異的類型,搭配韻腳的觀察及借音字的使用,可以看出本劇偏泉腔的方言特色;而在用字類型方面,則以前人之用字研究為基礎,提出補充的分類和觀察,並辨析一字多音的使用情形,呈現劇本中靈活的用字策略。本研究認為歌仔戲劇本之書寫方式與歌仔冊有相當高的相似度,但較歌仔冊更為口語,劇中有許多目前已逐漸流失的閩南語詞彙,本研究羅列部分特殊詞,並修正傳藝出版本詞彙註解之錯誤。除了音字與詞彙之外,戲曲用語、句式及劇本的形式,皆構成文本特殊的語言風格。本研究企圖累積閩南語文獻的分析資料,尤其是可補足前人研究中較缺乏的歌仔戲文本分析,並肯定拱樂社劇本作為閩南語文獻研究對象之意義與價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