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學院

Permanent URI for this communityhttp://rportal.lib.ntnu.edu.tw/handle/20.500.12235/2

院成立於民國44年,歷經50餘年的銳意發展,目前設有國文、英文、歷史、地理、臺文等5個學系、翻譯和臺灣史2個獨立所,以及全球華人寫作中心和國際臺灣學研究中心。除臺史所僅設碩士班,其餘6個系所均設有碩、博士班;目前專兼任教師近250人,學生約2500餘人。

本院早期以培養優秀中學國文、英文、歷史和地理教師為鵠的,臺灣中學語文和史地教育的實踐與成功,本院提供不可磨滅的貢獻。近年來,本院隨師範體系轉型而調整發展方向,除維持中學師資培育的優勢外,也積極朝理論研究和實務操作等面向前進。目前,本院各系所師培生的教師檢定通過率平均在95%以上;非師培生在文化、傳播、文學、應用史學及環境災害、地理資訊系統等領域發展,也已卓然有成。

本院各系所教師的研究能量極為豐富,參與國內外學術活動相當活躍。根據論文數量、引用次數等指標所作的學術力評比,本院居人文領域全國第2名。各系所之間,無論是教師的教學與研究,或學生的生活與學習,都能相輔相成、榮辱與共,彼此渾然一體,足堪「為師、為範」而無愧。

Browse

Search Results

Now showing 1 - 1 of 1
  • Item
    朱點人及其作品研究
    (2010) 黃秀雲; Huang, Hsiu-Yun
      本論文以日治時期臺灣艋舺新文學作家「朱石峰」(筆名:朱點人1903~1951)的文學作品為思考起點,所關注的是:朱點人如何藉由語言敞開一個可視與可述的問題區域,呈現小說中的「現代性」與「殖民性」議題?他如何將日治時期的殖民書寫表象為主體,創造了那些歷史性價值?朱點人反對「鄉土文學」、「臺灣話文」的提倡,既然堅持以中國白話文寫作,為何作品又夾雜著為數不少的臺灣話文?作為殖民地的知識份子,他的祖國意象如何?228事變之後,朱點人的「祖國認同」有否轉化?朱點人如何透過「我說」的過程,敘述遠離的自身?   本文藉由原始文獻;當代的報章、雜誌作為取材來源,以及對於艋舺地區之龍山寺、剝皮寮進行田野調查所得為思考軸線,配合內與外,及其延異展開各章的主題。第二章敘述朱點人的生平,分求學成長時期、文學創作期、社會運動期敘述,以助於暸解一位傑出時代作家的形象。第三章歸納朱點人的作品,由初期藝術性浪漫描寫、中期反封建批判、後期反殖民社會運動期,依時間論述其發表作品歷程。第四章討論朱點人與新舊文學論爭,以朱點人參與語文形式的論爭以及與舊詩人代表道德論辯,分別加以探究。   被譽為創作界的「麒麟兒」,有別於一般的寫實主義描述的手法,仿莫泊桑的人物描繪技巧,成就作品更具藝術性價值;透過歷時性的分析,朱點人作品中隱含台灣意象的深層意識,得以更真實性的呈現當時的社會風貌。重新翻閱朱點人的文學創作,即是本論文藉朱點人的小說所進行的一次思考性的嘗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