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學院

Permanent URI for this communityhttp://rportal.lib.ntnu.edu.tw/handle/20.500.12235/2

院成立於民國44年,歷經50餘年的銳意發展,目前設有國文、英文、歷史、地理、臺文等5個學系、翻譯和臺灣史2個獨立所,以及全球華人寫作中心和國際臺灣學研究中心。除臺史所僅設碩士班,其餘6個系所均設有碩、博士班;目前專兼任教師近250人,學生約2500餘人。

本院早期以培養優秀中學國文、英文、歷史和地理教師為鵠的,臺灣中學語文和史地教育的實踐與成功,本院提供不可磨滅的貢獻。近年來,本院隨師範體系轉型而調整發展方向,除維持中學師資培育的優勢外,也積極朝理論研究和實務操作等面向前進。目前,本院各系所師培生的教師檢定通過率平均在95%以上;非師培生在文化、傳播、文學、應用史學及環境災害、地理資訊系統等領域發展,也已卓然有成。

本院各系所教師的研究能量極為豐富,參與國內外學術活動相當活躍。根據論文數量、引用次數等指標所作的學術力評比,本院居人文領域全國第2名。各系所之間,無論是教師的教學與研究,或學生的生活與學習,都能相輔相成、榮辱與共,彼此渾然一體,足堪「為師、為範」而無愧。

Browse

Search Results

Now showing 1 - 1 of 1
  • Item
    日治時期臺南州新豐郡的寺廟整理
    (2023) 徐薇筑; Hsu, Wei-Chu
    日治時期末期,隨著進入戰爭期,皇民化運動及提振臺灣人的敬神思想成為了日本統治者的主要課題。至1937年,總督府一改過往對臺灣本土宗教放任、溫存的態度,確立了寺廟整理的方針,直到1940年為寺廟整理的全盛期。其中在整個寺廟整理的過程裡,臺南州斗六郡、新豐郡,臺東州臺東市達成寺廟整理100%的成績,新豐郡更是寺廟整理過程最為迅速的一郡。日治時期的臺南州新豐郡,底下共有7庄,在地理位置上,新豐郡比鄰台南市,郡下以從事農業人口的比例最高。1930年代以前,新豐郡並未針對臺灣人舊有的信仰進行過多的干涉,但隨著進入準戰期,日本本土在昭和恐慌後進行「農村更生運動」,作為殖民地的臺灣,則開始推行「部落振興運動」,職志此時,針對臺灣的本土宗教仍未有過多的限制。但在1936年的民風作興協議會後,總督府注意到臺灣人原有的宗教信仰,並開始針對本土信仰做出限制,最終為了完全驅除本土宗教對臺灣人的影響,推動了寺廟整理運動。本文所研究的新豐郡究竟為何可以達成寺廟整理100%的目標?100%的整理率又是真是假?這是本文所希望釐清的課題。除了寺廟整理在新豐郡下推行的虛實以外,本文同時將新豐郡與先行研究中較有代表性的新竹州中壢郡,以及同為整理比率100%且同樣位於臺南州的斗六郡進行比較,進而探討新豐郡寺廟整理運動的獨特之處。並期望藉由此文補足舊新豐郡的地方寺廟發展脈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