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學院

Permanent URI for this communityhttp://rportal.lib.ntnu.edu.tw/handle/20.500.12235/2

院成立於民國44年,歷經50餘年的銳意發展,目前設有國文、英文、歷史、地理、臺文等5個學系、翻譯和臺灣史2個獨立所,以及全球華人寫作中心和國際臺灣學研究中心。除臺史所僅設碩士班,其餘6個系所均設有碩、博士班;目前專兼任教師近250人,學生約2500餘人。

本院早期以培養優秀中學國文、英文、歷史和地理教師為鵠的,臺灣中學語文和史地教育的實踐與成功,本院提供不可磨滅的貢獻。近年來,本院隨師範體系轉型而調整發展方向,除維持中學師資培育的優勢外,也積極朝理論研究和實務操作等面向前進。目前,本院各系所師培生的教師檢定通過率平均在95%以上;非師培生在文化、傳播、文學、應用史學及環境災害、地理資訊系統等領域發展,也已卓然有成。

本院各系所教師的研究能量極為豐富,參與國內外學術活動相當活躍。根據論文數量、引用次數等指標所作的學術力評比,本院居人文領域全國第2名。各系所之間,無論是教師的教學與研究,或學生的生活與學習,都能相輔相成、榮辱與共,彼此渾然一體,足堪「為師、為範」而無愧。

Browse

Search Results

Now showing 1 - 4 of 4
  • Item
    「V得」「V到」「V個」歷史發展研究
    (2011/08-2012/07) 王錦慧
    「得」本來是表獲得義動作動詞,「到」是表到達義趨向動詞,在歷史發展中,二者都能語法化為結構助詞,形成「V 得∕到VP」結構。其中,「V到VP」只出現於程度式,乃是受到語法化「滯留」原則影響所致。觀察程度式「V得VP」的來源,主要來自結果式表使成因果以及源自狀態式。 比較程度式「V到VP」與程度式「V得VP」、狀態式「V得VP」,歸結出「到」字程度式八種內部結構含括「得」字狀態式五種以及「得」字程度式三種,「到」字程度式與「得」字狀態式內部結構多樣,「得」字程度式相對受限,出現形式固定。 結合歷史語言學與方言學,可見結構助詞「得」「到」在現代方言中分布梗概。同時,歷史文獻與現代漢語藉由補語內部結構判斷「得」是狀態式或程度式,在閩方言中可得到佐證。
  • Item
    魏晉南北朝至宋代「動+將+趨」結構研究:以漢文佛典作考察
    (2010-03-01) 王錦慧
    本文主要藉由漢文佛典探討魏晉南北朝至宋代「動+將+趨」結構的演變。大抵可以看到魏晉南北朝時「將」的功能是動詞,擺在並列式、連動式第二成分。唐五代是「將」產生語法化的重要階段,有趨向補語與結構助詞兩種用法,結構助詞的功能可細分為趨向補語標誌、表示某種動態、音節作用。「動十將+趨」結構中「將」的語法化過程為:動詞(攜帶、持取義)>趨向補語(表示動作對象的攜帶運動過程)>結構助詞(趨向補語標誌)>結構助詞(表示某種動態)>結構助詞(音節作用)。誘發「將」產生語法化,取決於所搭配的動詞類型、賓語位置與「來」「去」功能。
  • Item
    論「V到」結構的歷史發展
    (國立成功大學中國文學系, 2013-06-01) 王錦慧
  • Item
    《祖堂集》"得"字句用法探究
    (國文學系, 2000-03-??) 王錦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