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學院

Permanent URI for this communityhttp://rportal.lib.ntnu.edu.tw/handle/20.500.12235/2

院成立於民國44年,歷經50餘年的銳意發展,目前設有國文、英文、歷史、地理、臺文等5個學系、翻譯和臺灣史2個獨立所,以及全球華人寫作中心和國際臺灣學研究中心。除臺史所僅設碩士班,其餘6個系所均設有碩、博士班;目前專兼任教師近250人,學生約2500餘人。

本院早期以培養優秀中學國文、英文、歷史和地理教師為鵠的,臺灣中學語文和史地教育的實踐與成功,本院提供不可磨滅的貢獻。近年來,本院隨師範體系轉型而調整發展方向,除維持中學師資培育的優勢外,也積極朝理論研究和實務操作等面向前進。目前,本院各系所師培生的教師檢定通過率平均在95%以上;非師培生在文化、傳播、文學、應用史學及環境災害、地理資訊系統等領域發展,也已卓然有成。

本院各系所教師的研究能量極為豐富,參與國內外學術活動相當活躍。根據論文數量、引用次數等指標所作的學術力評比,本院居人文領域全國第2名。各系所之間,無論是教師的教學與研究,或學生的生活與學習,都能相輔相成、榮辱與共,彼此渾然一體,足堪「為師、為範」而無愧。

Browse

Search Results

Now showing 1 - 2 of 2
  • Item
    說「V+個+XP」結構的歷史發展
    (國立台灣師範大學國文學系, 2015-12-??) 王錦慧; Wang, Jin-hui
    本文從歷時角度探討「V+個+XP」結構的發展,發現量詞「個」可作為表指稱、名物化的名詞組標記,此名詞組標記功能分有界事件化與無界活動化兩類。「V 個」後的成分由體詞擴展到謂詞,是類推作用使然,誘發動因肇端於「個」字本身具有「填空子的單位詞」的語義屬性。比較「V+個+XP(程度賓語)」與「V+得+XP(狀態補語)」,「得」與V 的結合比「個」緊密,「得」後XP 可受程度詞或補語修飾、可形成正反問、可出現於比較句,可以是比況短語、狀態形容詞「AA 的」「ABB 的」;「個」後XP 沒有這樣的用法。歸因於「個」後XP 是體詞性,「得」後XP 是謂詞性。「個」字句以表述未然事象的提議句為主,「得」字句則是表述已然事象的描述句,「個」字句如要表述「已然事象」,通常在動詞後加上體標記「了」。「個」字句與「得」字句表現不同的時間意義,分別與「無定」以及「獲得」的意義有關。
  • Item
    上古漢語伴隨動詞的語法化探究
    (國立台灣師範大學國文學系, 2011-12-??) 王錦慧; Wang, Jin-hui
    Liu & Peyraube(1994)、吳福祥(2003)揭示「伴隨動詞>伴隨介詞>並列連詞」的語法化鏈,上古漢語的「暨」、「與」、「及」也是依循此語法化模式進行。但是,「及」還能直接由動詞發展出並列連詞用法。在「伴隨動詞>伴隨介詞>並列連詞」語法化連續統中,漸變過程中存在過渡階段的兩可用法,各個演變階段更精確地說是「伴隨動詞>伴隨動詞/伴隨介詞>伴隨介詞>伴隨介詞/並列連詞>並列連詞」。由伴隨動詞到伴隨介詞、伴隨介詞到並列連詞,是經過重新分析而形成的。判斷伴隨動詞、伴隨介詞與並列連詞的用法,取決於語言情境、動詞類型以及插入副詞。伴隨介詞「與」由引介伴隨者可發展出引介言談者、所對者的功能,所搭配的動詞具有準交互性的語義特徵。中古之後新興的伴隨介詞「共」、「和」、「同」、「跟」也有相同的演變路徑,在語法化過程中,這是受到詞義虛化而產生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