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學院
Permanent URI for this communityhttp://rportal.lib.ntnu.edu.tw/handle/20.500.12235/2
院成立於民國44年,歷經50餘年的銳意發展,目前設有國文、英文、歷史、地理、臺文等5個學系、翻譯和臺灣史2個獨立所,以及全球華人寫作中心和國際臺灣學研究中心。除臺史所僅設碩士班,其餘6個系所均設有碩、博士班;目前專兼任教師近250人,學生約2500餘人。
本院早期以培養優秀中學國文、英文、歷史和地理教師為鵠的,臺灣中學語文和史地教育的實踐與成功,本院提供不可磨滅的貢獻。近年來,本院隨師範體系轉型而調整發展方向,除維持中學師資培育的優勢外,也積極朝理論研究和實務操作等面向前進。目前,本院各系所師培生的教師檢定通過率平均在95%以上;非師培生在文化、傳播、文學、應用史學及環境災害、地理資訊系統等領域發展,也已卓然有成。
本院各系所教師的研究能量極為豐富,參與國內外學術活動相當活躍。根據論文數量、引用次數等指標所作的學術力評比,本院居人文領域全國第2名。各系所之間,無論是教師的教學與研究,或學生的生活與學習,都能相輔相成、榮辱與共,彼此渾然一體,足堪「為師、為範」而無愧。
News
Browse
27 results
Search Results
Item 補助人文及社會科學研究圖書計畫規劃主題---語言類型學(2007/12-2008/11) 吳靜蘭; 丁仁; 林蕙珊; 林千哲; 陳昭珍語言類型學的研究對瞭解語言本質有著極大的重要性,同時也是為台灣的語言學 研究建立一個世界觀的重要基礎。有鑑於此,我們提出一項兩年購書計畫,擬採 購語言類型學圖書,以建立一個完整的語言類型學研究中心為目的。我們將該領 域參考語法、語言理論、認知科學的經典及重要著作列為第一年的採購重點,第 二年則是聚焦在具有前瞻性的著作,希望能藉此計畫豐富台灣的語言學研究,提 高台灣各種語言類型的能見度,並培養更多研究人才。Item 昆明話的連讀變調現象和構詞及句法之互動研究(2014/08-2015/07) 林蕙珊Item 噶瑪蘭語元音串相關議題研究(2013/08-2014/07) 林蕙珊Item 長沙話的連讀變調現象和構詞及句法之互動研究(2007/08-2008/07) 林蕙珊本計畫將調查並分析湖南省長沙話的連讀變調現象和構詞、句法間之互動關係。 連讀變調現象和構詞、句法間的互動關係一直以來都是研究連讀變調現象的核心議 題。文獻中雖已有許多這方面的研究,然而,這些研究都著重於分析「前字變調」的語 言(即:右重語言)。本計畫擬調查並分析涉及「後字變調」的長沙話,以期能為漢語連 讀變調現象的研究帶來不同類型之語料及刺激。 對於長沙話的連讀變調現象,本計畫將探討以下幾個問題:(一)不同的詞類(如: 名詞、動詞,等)是否影響長沙話的連讀變調?(二)不同的詞法結構(如:主謂式、 動賓式,等)是否影響長沙話的連讀變調、如何影響、應如何解釋?(三)長沙話的連 讀變調是否受到句法結構(如:左向分支{{xx}x}、右向分支{x{xx}},等)的影響、如 何影響、應如何解釋?本計畫擬收集長沙話一至三字組或更長之語料以釐清上述議題, 並以音韻理論將所觀察到的通則具形化。最後,本文將比較長沙話和其它漢語方言連讀 變調現象之異同。 本計畫從蒐集長沙話語料出發,一方面客觀地陳述所收集之語料,另一方面則以當 代音韻學理論加以分析探討。本計畫預期將對漢語方言連讀變調機制之瞭解、及音韻理 論之檢視和建構有所貢獻。Item 成都方言重疊構詞及其內部聲調變化(2011/08-2012/07) 林蕙珊本計畫將調查並分析四川省成都方言重疊構詞形式及其內部的聲調表現。 連讀變調現象一直是漢語音韻學的核心議題之一;不過一般有關漢語方言連讀變 調的研究多著重在一般詞彙的連讀變調現象,而乎略了重疊詞內部的聲調表現。此 外,文獻中有關重疊詞連讀變調的研究也多半著重於分析「前字變調」的語言(即: 右重方言)。本計畫擬調查並分析涉及「後字變調」的成都方言之重疊變調,以期能 為漢語重疊詞連讀變調現象的研究帶來不同類型之語料及刺激。 對於成都方言重疊詞連讀變調現象,本計畫將探討以下幾個問題:(一)成都方言 除了文獻上所記載之重疊形式外,是否還有其它的重疊形式?(二)成都方言重疊詞的 連讀變調現象和一般連讀變調現象有何異同?(三)不同詞類是否影響成都方言重疊詞 的連讀變調現象?(四)成都方言重疊詞的連讀變調現象應如何以音韻理論來詮釋?本 計畫擬大量收集不同音節數、不同聲調組合、以及不同詞類的成都重疊詞以釐清上述議 題,並以音韻理論將所觀察到的通則具形化,並比較成都方言重疊詞連讀變調和一般連 讀變調之異同。 本計畫從蒐集成都方言重疊詞語料出發,一方面客觀地陳述所收集之語料,另一方 面則以當代音韻學理論加以分析探討重疊詞的連讀變調現象。本計畫預期將對漢語方言 重疊詞連讀變調機制之瞭解、及音韻理論之檢視和建構有所貢獻。Item 如何以現代音韻學理論研究客家話—以優選理論研究東勢客語連讀變調現象為例(2010-04-01) 林蕙珊Item 泰雅語重疊詞和音韻之互動研究(2009/08-2010/07) 林蕙珊本研究計畫擬調查並分析討論賽考利克泰雅語的重疊形式,以及其與音韻之互動關 係;調查的方言將以烏來地區泰雅語為主。 對於重疊形式的討論方面,本計畫除了將檢視賽考利克泰雅語文獻中所記載的重疊形式 (如:純子音的重疊形式)是否存在於賽考利克泰雅語之外,也將檢視其它臺灣南島語 中常見的重疊形式(如:CVC-重疊形式)存在於賽考利克泰雅語的可能性。 對於重疊構詞和音韻的互動方面,本計畫將討論重疊加綴後,倒數第二音節前的母音是 否弱化,以及字中韻尾輔音是否存在的情形。在賽考利克方言中,除了含in的加綴型式 之外,當加綴情形產生時,倒數第二音節前的母音會有弱化的現象,且韻尾輔音也不能 出現在字中的音節。賽考利克泰雅語重疊詞文獻中所記載的純子音重疊符合這兩項規 定;然而,文獻中所記載的完全重疊形式卻違背這兩項規定。本計畫的目的之一便是設 法了解造成此差異之本質。 此外,本計畫也將討論音韻結構是否影響重疊構詞之形式。Chang(1998)研究邵語重 疊詞時發現,當不同形式之重疊詞語意相同時,在不同重疊形式的選用上,大致取決於 詞基的音節結構。賽考利克泰雅語重疊形式是否和音韻結構有關、為何有關、以及如何 解釋,是本計畫預定研究的議題。最後,本計畫希望透過對重疊加綴形式之討論來檢視 其它音韻議題;例如:賽考利克泰雅語的母音前滑音是否如H. Huang(2006b)所言, 是屬於韻腹而非韻首的一部份。本計畫擬收集詞基音節結構和音節數不同之重疊語料以 釐清上述議題,並以優選理論的架構將所觀察到的通則具形化。 本計畫從蒐集賽考利克泰雅語重疊詞語料出發,一方面客觀地陳述所收集之語料,另一 方面則以當代音韻學理論加以分析探討。本計畫預期將對賽考利克泰雅語重疊構詞形式 之瞭解、內部音韻現象之檢視、以及臺灣南島語重疊機制之全面性瞭解有所貢獻。Item 補助人文及社會科學研究圖書計畫規劃主題---語言類型學(2007/12-2008/11) 吳靜蘭; 丁仁; 林蕙珊; 林千哲; 陳昭珍語言類型學的研究對瞭解語言本質有著極大的重要性,同時也是為台灣的語言學 研究建立一個世界觀的重要基礎。有鑑於此,我們提出一項兩年購書計畫,擬採 購語言類型學圖書,以建立一個完整的語言類型學研究中心為目的。我們將該領 域參考語法、語言理論、認知科學的經典及重要著作列為第一年的採購重點,第 二年則是聚焦在具有前瞻性的著作,希望能藉此計畫豐富台灣的語言學研究,提 高台灣各種語言類型的能見度,並培養更多研究人才。Item 成都話的多字組變調(2004/12-2005/07) 林蕙珊查,我們發現成都話的變調現象有幾點特殊的現象:(一)在成都話中,當變調發生 時,變調的音節多半是位於二字組右側,而非左側的音節;這和我們較為熟知的國語及 台語變調十分不同。(二)在成都三字組的變調現象中,我們發現變調的方向有時是由 左側運作至右側,而有時是由右側運作至左側。然而,變調的運作方向卻無法由字串的 構詞或語法結構來預測;這個現象也和國語及台語很不相同。 天津話和四縣客家話,不同於成都話,是屬於左側變調的漢語方言;不過,它們和 成都話一樣,在三字組的變調中,變調的方向性也是無法由構詞或句法結構來預測。我 們觀察了天津話和四縣客家話多字組(即三字以上的組合)後發現,在多字組時,變調 的方向又轉而變得可以由構詞或句法結構來預測。根據分析,我們得到的結論是,如此 的轉變是因為天津話和四縣客家話對於變調範疇的大小有所限制的關係。因此,在這個 計劃中,我們想要深究成都話多字組的變調現象。我們想觀察成都話多字組的變調方向 性是否也會轉而受到構詞或句法結構的影響。如果有的話,其轉變的原因為何?如果沒 有的話,其變調方向性應如何預測? 目前,並沒有文獻深入的描述成都話的多字組變調;亦沒有文獻對於成都話的多字 組變調做過任何分析。在這個計劃中,我們會透過田野調查實際的收集語料,並以優選 理論對於語料作詳盡的分析。因此,本論文對於成都變調將會有描述上及分析上的貢 獻。另外,本論文的發現也將使得漢語變調現象的描述更加的完整。Item 長汀客家話的連讀變調現象(2005/08-2006/07) 林蕙珊背景根據先前的文獻,我們發現長汀客家方言的連讀變調現象有兩點值得特別注 意:(一) 長汀方言連讀變調的描述上,仍有紛亂的情形。暫且不論單字調及連字調調值 記錄不一的情形,不同的方言調查者對於到底那些聲調組合會產生變調的看法也很不相 同。差異最大的在於陳等(2003)近期所撰寫的手稿和羅美珍(1982)及饒長溶(1987) 於1980 年代所發表的文章。由於陳等的發音人即是羅美珍,因此,以上所言的變調差 異並不是方言差異所引起的。但是為何長汀方言連讀變調的描述有如此的不同?(二) 在理論分析方面,長汀方言豐富且複雜的現象無異是為音韻學的理論帶來很大的挑戰。 學者們嘗試過衍生音韻學及優選理論等方式,不過似乎都無法完善的處理長汀話的連讀 變調現象。因此,長汀話的變調研究在音韻學理論的驗證上,佔有著很重要的地位。簡 單來說,長汀方言的連讀變調現象不管在語料描述上或理論分析上都殘留了一些問題; 而這些問題都必須再進一步的釐清。 目的本研究計劃的研究重點有二。第一,我們將實際的重新調查長汀話的連讀變調現 象,並在學者們意見分歧的變調點等別留意,以釐清長汀方言真正的變調情形。第二, 我們將針對所收集到的語料重新進行理論分析,以找出長汀變調背後的機制。此外,因 為我們過去曾經處理過其它漢語方言如北京方言,天津方言,博山方言,四縣客家方言 及成都方言的連讀變調現象,在本計劃中,我們也將會比較長汀方言和其它漢語方言變 調之間的異同。 研究方法在語料的描述方面,我們將尋找至少兩位以上的發音人,並就一字組,二字 組及三字組的語料進行收集。我們將特別留意學者們意見分歧的變調點。兩位以上的發 音人有助於我們做交叉比對。在理論分析方面,本計劃將使用優選理論的架構。雖然前 人認為優選理論無法成功的分析長汀的連讀變調,但這並不表示優選理論一定完全不可 行。在我們對於前人的語料做初步的觀察後,我們發現長汀的連讀變調現象雖然複雜, 卻和我們先前在北京方言,四縣客家方言,尤其是天津方言,博山方言及成都方言所觀 察到的變調現象頗有相似之處。先前我們曾經以優選理論成功的處理上述漢語方言的變 調現象;因此,長汀方言和天津,博山及成都等方言之間的相似性讓我們深信,優選理 論將能處理長汀的連讀變調。此外,我們也相信,隱藏在長汀複雜變調現象背後的其實 是和其它漢語方言一樣的變調機制。
- «
- 1 (current)
- 2
- 3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