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學院

Permanent URI for this communityhttp://rportal.lib.ntnu.edu.tw/handle/20.500.12235/2

院成立於民國44年,歷經50餘年的銳意發展,目前設有國文、英文、歷史、地理、臺文等5個學系、翻譯和臺灣史2個獨立所,以及全球華人寫作中心和國際臺灣學研究中心。除臺史所僅設碩士班,其餘6個系所均設有碩、博士班;目前專兼任教師近250人,學生約2500餘人。

本院早期以培養優秀中學國文、英文、歷史和地理教師為鵠的,臺灣中學語文和史地教育的實踐與成功,本院提供不可磨滅的貢獻。近年來,本院隨師範體系轉型而調整發展方向,除維持中學師資培育的優勢外,也積極朝理論研究和實務操作等面向前進。目前,本院各系所師培生的教師檢定通過率平均在95%以上;非師培生在文化、傳播、文學、應用史學及環境災害、地理資訊系統等領域發展,也已卓然有成。

本院各系所教師的研究能量極為豐富,參與國內外學術活動相當活躍。根據論文數量、引用次數等指標所作的學術力評比,本院居人文領域全國第2名。各系所之間,無論是教師的教學與研究,或學生的生活與學習,都能相輔相成、榮辱與共,彼此渾然一體,足堪「為師、為範」而無愧。

Browse

Search Results

Now showing 1 - 10 of 102
  • Item
    應用趨勢分析探討氣候變遷下太麻里溪流域的水文變化
    (地理學系, 2018-05-??) 宋健豪; 廖學誠; Jian-Hao Sung, Shyue-Cherng Liaw
    受到氣候變遷與極端氣象事件所影響,近年來臺灣地區的降雨量變化趨勢有顯著的改變。河川流域內之水文條件與氣候息息相關,為了探討氣候變遷對於水文條件之影響,本研究應用M-K趨勢檢定及Theil-Sen斜率檢定,探討太麻里溪流域內1981年至2012年之降雨量、1983年8月至2009年7月之逕流量及1984年至2008年之輸砂量的變化趨勢。研究結果顯示,年降雨量、秋季降雨量、豐水期降雨量以及八月降雨量皆呈現顯著增加之趨勢,其τ值分別為:0.29、0.25、0.27以及0.23;年逕流量及秋季逕流量亦呈現顯著增加,其τ值分別為:0.27與0.24;此外,年輸砂量、秋季輸砂量以及豐水期輸砂量也呈現顯著增加,其τ值分別為:0.28、0.25與0.25。透過趨勢檢定可以發現,氣候變遷對於太麻里溪流域之水文變化具有相當影響力,造成年降雨量、年逕流量與年輸砂量皆呈現顯著增加趨勢,尤其是集中於秋季及豐水期期間,增加趨勢更是明顯。
  • Item
    原住民族參與集水區治理之制度分析:以宜蘭縣崙埤社區為例
    (地理學系, 2018-05-??) 姚佳瑩; 廖學誠; Chia-Ying Yao, Shyue-Cherng Liaw
    本研究目的在於探討宜蘭縣崙埤社區原住民族參與當地九寮溪河川保育的環境治理,期能瞭解政府政策對原住民社區保育及生態旅遊發展之影響,並分析民眾對集水區經營管理之看法。宜蘭縣大同鄉崙埤社區居民以泰雅族為主,本研究經由對27位受訪民眾進行深度訪談,並應用制度分析發展(IAD)架構,探討九寮溪集水區的治理歷程,並評估溪流保育成效。崙埤社區於2002年開始進行封溪護漁,在地居民以義務性的集體行動落實溪流保育,集水區環境狀況恢復良好,成效相當顯著。社區發展協會積極向外申請計畫,大同鄉公所也努力配合,因此,許多政府部門資源陸續挹注社區,增強當地居民的集體行動。由於政府補助計畫屬於階段性,而非常態性、持續性,因此,當計畫終止結束後,崙埤社區漸感經費短缺、人力不足,社區的集體行動也漸漸消退,以致於集水區的治理工作最終又轉由政府部門主導。
  • Item
    民眾參與森林步道環境治理之研究
    (2009/07-2009/12) 廖學誠; 陳宛君; 韋煙灶; 許嘉恩
    1.瞭解民眾與森林步道的互動情況及參與森林步道環境治理之意向 2.分析社區居民參與森林步道環境治理之機會與挑戰 3.協助社區參與森林步道的環境治理及發展生態旅遊 架構(重要工作項目) 1.分析社區居民對森林步道的認知及參與環境治理之意向 2.探討遊客對當地森林步道的使用情況及滿意度 3.評估森林步道的經濟評價與遊憩效益 4.探討森林步道環境治理的制度分析 5.分析民眾參與地理資訊系統(PPGIS)在生態旅遊上之應用 6.協助當地社區參與森林步道的環境治理 7.協助當地社區進行森林步道的生態旅遊規劃 預期效益 1.協助社區參與森林步道的環境治理。 2.發表森林步道學術期刊論文並培育研究生。 3.提供林務局未來繼續推行社區林業計畫之參考。
  • Item
    民眾參與森林步道環境治理之研究(Ⅱ)
    (2010/01-2010/12) 廖學誠; 陳宛君; 韋煙灶; 許嘉恩
    計畫目標:1.瞭解民眾與森林步道的互動情況及參與森林步道環境治理之意向2.分析社區居民參與森林步道環境治理之機會與挑戰3.協助社區參與森林步道的環境治理及發展生態旅遊 架構(重要工作項目)1.分析社區居民對森林步道的認知及參與環境治理之意向2.探討遊客對當地森林步道的使用情況及滿意度3.評估森林步道的經濟評價與遊憩效益4.探討森林步道環境治理的制度分析5.分析民眾參與地理資訊系統(PPGIS)在生態旅遊上之應用6.協助當地社區參與森林步道的環境治理7.協助當地社區進行森林步道的生態旅遊規劃 預期效益1.協助社區參與森林步道的環境治理。2.發表森林步道學術期刊論文並培育研究生。3.提供林務局未來繼續推行社區林業計畫之參考。
  • Item
    民眾參與森林步道環境治理之研究(3/3)
    (2011/03-2011/12) 廖學誠; 陳宛君; 韋煙灶; 許嘉恩
    本年度目標: (1)調查森林步道與社區產業及生態旅遊之關連 a.瞭解社區產業對森林步道的依賴度 b.分析社區居民參與生態旅遊的情況 c.探討森林步道災害對社區產業及生態旅遊之衝擊 (2)分析自導式森林步道的使用成效 a.擬定自導式森林步道的評估指標 b.瞭解使用者對自導式森林步道的評價與滿意度 c.提出自導式森林步道的永續經營策略 (3)協助當地社區參與森林步道的環境治理 a.進行環境治理的文獻整理與內容分析 b.瞭解社區幹部參與森林步道環境治理的認知與態度 c.推動社區參與森林步道環境治理的行動研究 (1)協助5個社區參與森林步道的環境治理。 (2)發表2篇森林步道學術期刊論文。 (3)參加2次學術研討會並發表專題論文。 (4)培育2位碩士班及1位博士班學生。 (5)提供林務局未來繼續推行社區林業計畫之參考。
  • Item
    抱著崇敬謙卑的心,尋求與自然的永恆和諧--國科會經典譯注《環境也是災害》(The Environment as Hazard)簡介
    (科技部人文及社會科學研究發展司, 2010-06-01) 黃朝恩; 徐勝一; 蘇淑娟; 廖學誠; 翁叔平; 許嘉恩
  • Item
    抱著崇敬謙卑的心,尋求與自然的永恆和諧--國科會經典譯注《環境也是災害》(The Environment as Hazard)簡介
    (科技部人文及社會科學研究發展司, 2010-06-01) 黃朝恩; 徐勝一; 蘇淑娟; 廖學誠; 翁叔平; 許嘉恩
  • Item
    民眾參與森林步道環境治理之研究(3/3)
    (2011/03-2011/12) 廖學誠; 韋煙灶; 許嘉恩; 陳宛君
    本年度目標: (1)調查森林步道與社區產業及生態旅遊之關連 a.瞭解社區產業對森林步道的依賴度 b.分析社區居民參與生態旅遊的情況 c.探討森林步道災害對社區產業及生態旅遊之衝擊 (2)分析自導式森林步道的使用成效 a.擬定自導式森林步道的評估指標 b.瞭解使用者對自導式森林步道的評價與滿意度 c.提出自導式森林步道的永續經營策略 (3)協助當地社區參與森林步道的環境治理 a.進行環境治理的文獻整理與內容分析 b.瞭解社區幹部參與森林步道環境治理的認知與態度 c.推動社區參與森林步道環境治理的行動研究 (1)協助5個社區參與森林步道的環境治理。 (2)發表2篇森林步道學術期刊論文。 (3)參加2次學術研討會並發表專題論文。 (4)培育2位碩士班及1位博士班學生。 (5)提供林務局未來繼續推行社區林業計畫之參考。
  • Item
    民眾參與森林步道環境治理之研究(Ⅱ)
    (2010/01-2010/12) 廖學誠; 陳宛君; 韋煙灶; 許嘉恩
    計畫目標:1.瞭解民眾與森林步道的互動情況及參與森林步道環境治理之意向2.分析社區居民參與森林步道環境治理之機會與挑戰3.協助社區參與森林步道的環境治理及發展生態旅遊 架構(重要工作項目)1.分析社區居民對森林步道的認知及參與環境治理之意向2.探討遊客對當地森林步道的使用情況及滿意度3.評估森林步道的經濟評價與遊憩效益4.探討森林步道環境治理的制度分析5.分析民眾參與地理資訊系統(PPGIS)在生態旅遊上之應用6.協助當地社區參與森林步道的環境治理7.協助當地社區進行森林步道的生態旅遊規劃 預期效益1.協助社區參與森林步道的環境治理。2.發表森林步道學術期刊論文並培育研究生。3.提供林務局未來繼續推行社區林業計畫之參考。
  • Item
    民眾參與森林步道環境治理之研究
    (2009/07-2009/12) 廖學誠; 陳宛君; 韋煙灶; 許嘉恩
    1.瞭解民眾與森林步道的互動情況及參與森林步道環境治理之意向 2.分析社區居民參與森林步道環境治理之機會與挑戰 3.協助社區參與森林步道的環境治理及發展生態旅遊 架構(重要工作項目) 1.分析社區居民對森林步道的認知及參與環境治理之意向 2.探討遊客對當地森林步道的使用情況及滿意度 3.評估森林步道的經濟評價與遊憩效益 4.探討森林步道環境治理的制度分析 5.分析民眾參與地理資訊系統(PPGIS)在生態旅遊上之應用 6.協助當地社區參與森林步道的環境治理 7.協助當地社區進行森林步道的生態旅遊規劃 預期效益 1.協助社區參與森林步道的環境治理。 2.發表森林步道學術期刊論文並培育研究生。 3.提供林務局未來繼續推行社區林業計畫之參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