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學院

Permanent URI for this communityhttp://rportal.lib.ntnu.edu.tw/handle/20.500.12235/2

院成立於民國44年,歷經50餘年的銳意發展,目前設有國文、英文、歷史、地理、臺文等5個學系、翻譯和臺灣史2個獨立所,以及全球華人寫作中心和國際臺灣學研究中心。除臺史所僅設碩士班,其餘6個系所均設有碩、博士班;目前專兼任教師近250人,學生約2500餘人。

本院早期以培養優秀中學國文、英文、歷史和地理教師為鵠的,臺灣中學語文和史地教育的實踐與成功,本院提供不可磨滅的貢獻。近年來,本院隨師範體系轉型而調整發展方向,除維持中學師資培育的優勢外,也積極朝理論研究和實務操作等面向前進。目前,本院各系所師培生的教師檢定通過率平均在95%以上;非師培生在文化、傳播、文學、應用史學及環境災害、地理資訊系統等領域發展,也已卓然有成。

本院各系所教師的研究能量極為豐富,參與國內外學術活動相當活躍。根據論文數量、引用次數等指標所作的學術力評比,本院居人文領域全國第2名。各系所之間,無論是教師的教學與研究,或學生的生活與學習,都能相輔相成、榮辱與共,彼此渾然一體,足堪「為師、為範」而無愧。

Browse

Search Results

Now showing 1 - 4 of 4
  • Item
    原文速度對英譯中同步口譯產出之影響
    (2017) 丘羽先; Chiu, Yu-hsien
    本研究旨在探討原文速度對英譯中同步口譯產出之語言及時間面向的影響,並檢視原文速度與英語能力之交互作用對口譯產出各面向的影響。本研究之實驗材料為三篇英文演講。每篇演講之原文速度操弄為三個水準:每分鐘100字、每分鐘130字與每分鐘160字。 實驗參與者為28位翻譯研究所口譯組學生。這28位參與者依照英語能力檢定程度區分成高英語能力與低英語能力兩組。每位參與者翻譯三篇演講,而三篇演講的速度均不同。參與者之同步口譯產出則從六個語言面向與三個時間面向來分析。語言面向包括詞彙的漏譯、片段的漏譯、詞彙的替代、片段的替代、句構干擾與詞彙多樣性。時間面向包括耳口間距(EVS)、無聲停頓之次數與產出速度。 實驗結果採用線性混合模式(linear mixed model)之變異數分析,以檢視原文速度及原文速度與英語能力之交互作用對九項口譯產出面向的影響。統計分析結果顯示,原文速度與英語能力之交互作用對口譯產出面向的影響均不顯著,而原文速度對詞彙的漏譯、片段的漏譯、詞彙的替代、句構干擾、詞彙多樣性、EVS、無聲停頓與產出速度等八個面向則有顯著影響。 Bonferroni事後檢定結果顯示,在每分鐘100字的速度下,學生口譯員的詞彙漏譯與詞彙替代比在每分鐘130字與160字的速度下要多,而片段漏譯則是隨著原文速度上升而增加。在每分鐘100字的速度下,學生口譯員受到的原文句構干擾比在每分鐘160字的速度下顯著要高。不過,學生口譯員的詞彙多樣性則是在每分鐘160字的速度下比另外兩個速度顯著要高。就時間面向而言,當原文速度從每分鐘100字上升至每分鐘130字,學生口譯員的EVS縮短,無聲停頓次數減少,產出速度加快。原文速度從每分鐘130字上升至160 字時,學生口譯員的無聲停頓次數持續減少,但EVS並未持續縮短,而產出速度也未顯著增加。以上結果顯示,原文速度過快或過慢,對學生口譯員的產出都會造成困難。即便英語能力與原文速度之交互作用均未達顯著,英語能力仍然對學生口譯員的同步口譯表現有重要影響。高英語能力組學生的片段漏譯現象顯著較少,處理中英句構差異時採用顯著較多的順譯策略,而產出速度也比低英語能力組學生顯著要快。
  • Item
    建立國家中英文「逐步口譯」能力考試評分與命題機制第二期研究計畫
    (2008/03-2008/11) 藍順德; 張嘉倩; 陳子瑋; 劉敏華(研究主持人); 李俊忠; 丘羽先; 張立德
    我國教育部為建立台灣翻譯人才能力檢定制度,培養翻譯人才,並提升國內翻譯專業之整體形象,於民國96年舉辦第一屆「教育部中英文翻譯能力考試」。本研究計畫乃針對本考試之口譯考試(逐步口譯考試)其整體執行成效、命題機制、評分機制、考試效度、評分信度、試題難易度等方面進行研究或分析,進而提出修正建議,並提出「短逐步口譯」與「長逐步口譯」參考試題各10份。 從分析應試者之背景可以看出,本次考試主要吸引年紀輕、口譯資歷淺、英語能力多半不及建議水準之人士報考,顯示大眾對此考試之定位與預期與本考試之目標有差異。經由分析通過全部或部分考試之應試者的背景,可看出這些應試者具有主修翻譯科系或英語相關科系、優秀英語能力、受過口譯訓練、有口譯經驗等特質。根據第一階段考試之分析結果,本次考試試題的難度有偏易的情況,在鑑別應試者英語能力之功能方面還需加強。在第二階段逐步口譯考試方面,應試者英譯中的口譯能力不會因為口譯的模式(短逐步或長逐步)不同而有太大的差別。至於中譯英這個翻譯方向,應試者的表現似乎會因口譯模式(短逐步或長逐步)不同而有比較不同的表現。第二階段考試之評分信度皆達中高度或高度水準,是相當令人滿意的結果。考試效度方面,若與國內外口譯訓練學校專業考試較高之標準比較,本考試在試題難易度方面有偏易的現象,進而通過之應試者可能有較多之情形。若以幾項客觀指標來判斷本次考試英譯中試題之難易度,並於國內一個口譯訓練學校今年的專業考試試題比較,發現不同指標有不同的表現,各個試題沒有明顯的差異。若分析應試者在各科兩個翻譯方面上的表現,可以看出短逐步與長逐步口譯似乎是兩項不同的技能,或是評分的重點不同。應試者英譯中的表現較為一致,中譯英的表現則相對較不穩定。接受本研究訪問的命題人多認為命題過程相當順利,也認為命題注意事項相當完整適用。試題錄製方面,可要求錄音人讀稿更加自然,錄製設備也應改善,以提高試題錄製和後製之效率。接受本研究訪問的評分人多認為評分訓練應可更為周全,增加試評的時間與份量,亦皆建議以聆聽電腦語音檔取代聆聽錄音機評分。接受本研究訪問的應試者多認為考試過程相當順利,試題難易度適中,並建議改變第一階段考試部分題型,並增加試題難度。
  • Item
    翻譯教學實務指引
    (眾文圖書, 2011-05-10) 廖柏森; 林俊宏; 丘羽先; 張裕敏; 張淑彩; 歐冠宇
  • Item
    科技翻譯教案之編撰與實施
    (2011/11/18-20) 廖柏森; 丘羽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