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促進與衛生教育學系

Permanent URI for this communityhttp://rportal.lib.ntnu.edu.tw/handle/20.500.12235/18

在國立臺灣師範大學,衛教人有個綽號是健康寶寶。

比起其他科系的學生,“衛仔”們多了份對健康的強迫性關懷,上課時多了與老師的互動,而多元的學習方式,透過討論、表演、參觀…,甚至是 Call in、Talk Show 的展現,讓整體學習更生動。

環境的學習與刺激更是讓人憾動心弦:大安森林公園的音樂台、西門町和東區的燈紅酒綠街、中正紀念堂和市政府的台北燈會,還有更臨近國家圖書館、北市圖書館、台大、公館、台北火車站、光華商場…,當然還有師大夜市的異國風情。

Browse

Search Results

Now showing 1 - 3 of 3
  • Item
    探討維生素D總攝取量與高齡者憂鬱症狀之關聯性-以美國NHANES 2007-2018年資料庫為例
    (2024) 楊惠雯; Yang, Hui-Wen
    研究背景與目的:世界人口正迅速朝高齡化發展,高齡者面臨老化所產生的疾病與社會環境因素改變所帶來的生活變化均易導致心理健康問題,其中憂鬱症為高齡者最常見之心理健康問題,而高齡者患有憂鬱症可能造成嚴重影響,近年來有研究指出憂鬱症與營養狀況具有關聯,其中微量營養素在負責調節大腦情緒功能有著重要之作用,眾多營養素中,「維生素D」在許多國家攝取不足的情形十分普遍,過去研究指出體內維生素D可保護大腦神經營養因子與生長因子,並與大腦之維生素D受體結合參與情緒調節功能,若攝取不足可能會影響心理健康,因此本研究旨在探討高齡者膳食加補充劑的維生素D總攝取量與憂鬱症狀之間的關聯性。研究方法:本研究為橫斷面研究,採用美國健康與營養調查資料庫(National Health and Nutrition Examination Survey,NHANES)2007至2018年之數據,篩選出9,780位60歲以上具有維生素D膳食加補充劑之總攝取量及具有憂鬱症狀評分之高齡者,維生素D總攝取量以四分位數分為四組,憂鬱症狀以患者健康問卷(PHQ-9)的10分作為切分點分成有或無憂鬱症狀兩組,並利用卡方檢定與邏輯斯迴歸分析維生素D總攝取量與高齡者憂鬱症狀之關聯性。 研究結果:本研究9,780位60歲以上高齡者中,有憂鬱症狀者佔比為8%,女性、有吸菸與飲酒習慣、有睡眠問題、有慢性疾病的高齡者具有憂鬱症狀的風險較高,而65歲以上之年齡層、非西班牙裔白人與黑人、教育程度越高、已婚(同居)、家庭收入與貧困比例≧1、睡眠時數充足及有身體活動的高齡者具有憂鬱症狀的風險較低,調整所有社會人口學與健康狀態因素後,維生素D總攝取量對高齡者憂鬱症狀雖有輕微的保護作用,但攝取量各分位數均不具顯著差異。結論:維生素D總攝取量與高齡者憂鬱症狀並無直接關聯,憂鬱症狀可能受社會人口學與健康狀態因素影響,因此建議高齡者除了維生素D攝取量維持在各國所制定的標準之外,亦需採取健康的生活方式,例如:具備運動習慣、充足睡眠、戒菸戒酒等健康行為,同時醫療院所及社區可對有慢性病等危險因素之高齡者定期進行憂鬱症狀篩檢及預防,以減少憂鬱症狀的發生。未來需更多前瞻性研究以深入探討維生素D攝取量與憂鬱症狀之間的因果關係。
  • Item
    身體活動和居住環境宜走性在高齡者自我老化態度與憂鬱症狀間所扮演的角色
    (2020) 連吟翊; Lien, Yin-Yi
    研究背景與目的:過去研究顯示正向自我老化態度會降低憂鬱症狀,然而潛在影響機制尚未清楚。截至目前為止高齡者憂鬱相關因子研究多著重於個人層次因子,極少數研究是探討脈絡層次因子。本研究旨在探討自我老化態度、身體活動、憂鬱症狀與居住環境宜走性之間的關係。 研究方法:此橫斷性研究利用電腦輔助電話訪問系統以隨機撥號的方式訪問1,055位居住在社區之65歲以上高齡者的自我老化態度、身體活動量、居住地及憂鬱症狀,並利用Walk Score@計算其居住環境宜走性。透過拔靴法 (bootstrap)檢驗身體活動是否會中介自我老化態度對於憂鬱症狀的影響,並進一步透過調節型中介分析檢驗居住環境宜走性是否會調節自我老化態度透過身體活動對於憂鬱症狀的間接效果。 研究結果:在控制性別、年齡、教育程度、婚姻狀況後,研究結果顯示自我老化態度分別與身體活動呈現正相關及與憂鬱症狀呈現負相關;身體活動部分中介自我老化態度對於憂鬱症狀之影響。進一步將居住環境宜走性分成高、中、低三組,身體活動在高齡者的自我老化態度對於憂鬱症狀的影響扮演部分中介因子角色,此間接效果僅出現在中等程度宜走性之居住環境。 結論:研究結果顯示自我老化態度會經由身體活動影響高齡者憂鬱症狀,提高身體活動可作為降低高齡者憂鬱症狀之可行介入標的,特別在具中等程度宜走性的居住環境。本研究結果支持個人層次因子對於高齡者心理健康之影響會隨著脈絡層次因子而有所不同,然其關聯仍有待後續縱貫性研究進一步檢驗。研究結果建議未來在制定降低高齡者憂鬱症狀之相關介入策略時,可以鼓勵高齡者提高其身體活動量,並建構合宜的宜走性環境,進而提升其心理健康。本研究結果可提供高齡者心理健康促進介入計畫及政策制定的實徵研究基礎。
  • Item
    中高齡者社會參與、憂鬱症狀與活躍老化之相關研究~以臺北市某行政區為例
    (2012) 謝明玉; Ming-Yu,Hsieh
    摘 要 本研究的目的在探討45歲以上之中高齡者在社會參與、憂鬱症狀與活躍老化之相關因素。研究母群體為臺北市某行政區45歲以上中高齡者,共取得有效樣本407人,採結構式問卷由訪員進行問卷施測訪談。本研究之重要結果如下: 一、本研究結果以61-65歲、身體健康、已退休之中高齡者女性比例最高,顯示女性較男性願意參與社會活動,相對的在社會參與是較具影響力的,或為社會參與主要之族群。 二、研究樣本有八成五之家人大都很支持或支持他們參與社會活動,而有近八成為已婚 、配偶健在,顯示有家人支持、已婚及配偶健者之因素,越能夠促使有社會參與之意願。 三、本研究之中高齡者每週參與休閒活動之頻率最高,其次是參與學習活動,再者為參與志願性服務。而社會參與種類以對於「社團活動」參與的程度較高;而對於「宗教活動」得分較低,表示中高齡者對於宗教活動的參與較為不熱衷。 四、社會人口變項探討之結果,其中性別、年齡、教育程度、婚姻及工作狀況方面,在社會參與頻率及社會參與程度、憂鬱症狀與活躍老化無顯著性差異。在健康狀況及活動支持度方面,除對社會參與頻率無明顯差異外,對社會參與程度、憂鬱症狀與活躍老化皆有顯著性差異。 五、中高齡者社會參與、憂鬱症狀對活躍老化整體之預測力,社會參與頻率、社會參與和「活躍老化」呈顯著正相關,而社會參與和活躍老化的相關性最高,社會參與頻率與活躍老化的相關性次之,表示研究對象之社會參頻率及社會參與程度越高,則活躍老化愈明顯。而社會參與、憂鬱症狀與活躍老化的呈現負相關,表示研究對象社會參頻率越多及社會參與分數越高,則越無憂鬱症狀,這樣的結果符合本研究之研究假設。 關鍵字:中高齡者、社會參與、憂鬱症狀、活躍老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