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促進與衛生教育學系

Permanent URI for this communityhttp://rportal.lib.ntnu.edu.tw/handle/20.500.12235/18

在國立臺灣師範大學,衛教人有個綽號是健康寶寶。

比起其他科系的學生,“衛仔”們多了份對健康的強迫性關懷,上課時多了與老師的互動,而多元的學習方式,透過討論、表演、參觀…,甚至是 Call in、Talk Show 的展現,讓整體學習更生動。

環境的學習與刺激更是讓人憾動心弦:大安森林公園的音樂台、西門町和東區的燈紅酒綠街、中正紀念堂和市政府的台北燈會,還有更臨近國家圖書館、北市圖書館、台大、公館、台北火車站、光華商場…,當然還有師大夜市的異國風情。

Browse

Search Results

Now showing 1 - 4 of 4
  • Item
    臺北市小型養護機構高齡住民自主性與生活品質之相關性研究
    (2013) 馬芝霽; Chih-chi ,Ma
    本研究目的在瞭解臺北市小型養護機構高齡住民自主性與生活品質之相關性,採 橫斷式相關性研究,以集束採樣方式,研究對象為臺北市小型養護機構意識清楚、無失智(SPMSQ≧6分),年齡≧65歲可溝通之高齡住民為研究對象,以背景變項問卷、巴氏量表、簡短老人憂鬱量表、自覺健康狀況量表、老人自覺自主性量表及生活品質量表等結構式問卷收集資料,採面對面訪問的調查方式進行,共收案351人。資料經處理與統計分析後,得重要結果如下: 一、 研究對象年齡平均為81.13歲,以喪偶者居多,多為不識字者,以子女決定入住養護機構者最多,而居住費用支付者以家人居多,平均入住養護機構時間為3.88年。研究對象平均罹患3.15個慢性病,前三名依序為高血壓、神經性疾病及糖尿病,有三分之二以上的人日常生活功能屬嚴重依賴至完全依賴型,有三分之二以上的人有輕度至中重度憂鬱情緒,自覺健康狀況皆屬「不好」的水準。 二、 研究對象的「自主性」屬中等程度,研究對象的背景變項與健康狀況能有效的預測其自主性,並可解釋自主性的總變異量達59.2%;其中以「入住決策者」、「日常生活功能」、「憂鬱程度」、「自覺健康狀況」為主要的預測變項。結果顯示,自己決策入住者相對子女決策入住者、日常生活功能及自覺健康狀況越好者,其自主性越高,而憂鬱程度越嚴重者,其自主性則越低。 三、 研究對象的「生活品質」中以「社會關係範疇」與「環境範疇」屬中上程度;而「心理範疇」與「生理範疇」只屬中等程度。研究對象背景變項、健康狀況、自主性可有效預測其生活品質,可解釋生活品質四個範疇的總變異量各別為64.5%、61.1%、52.9%、59.2%,其中以「性別」、「年齡」、「教育程度」、「機構居住時間」、「居住費用支付者」、「日常生活功能」、「憂鬱程度」、「自覺健康狀況」、「自主性」為主要的預測變項;在控制研究對象的背景變項及健康狀況下,「自主性」可以單獨有效的預測其生活品質,且單獨解釋其總變異量各別為6.4%、5.5%、11.4%、10.2%,可以看出自主性對生活品質的影響最主要在「社會關係」與「環境」兩範疇。
  • Item
    結核病患社會支持與生活品質的相關性探討
    (2013) 簡聖潔; SHENG-CHIEH CHIEN
    中文摘要 本研究乃藉由了解結核病患者自覺獲得社會支持及整體生活品質的狀況,進而瞭解兩者的相關性,以利各相關單位擬定策略強化支持性的環境,使病患獲得更優質的生活。研究對象以101年桃園縣診斷確認為結核病,初次治療並服藥中的1005人為母群體,獲得有效問卷數330份,回收率為84.6%,主要研究結果如下: 一、研究結果顯示研究對象感受社會支持的程度屬中度。社會支持功能排序為:情緒性支持、訊息性支持、實質性支持。而對都治關懷員的支持感受最多,對親戚朋友支持感受最少。 二、研究對象生活品質構面中最低之二名為「生理角色受限」與「情緒角色受限」,可得知結核病患者因疾病關係在生活品質上,不管是生理或心理上皆受到許多的限制,嚴重影響生活品質, 三、社會人口學資料中影響肺結核病人生活品質的因素,有年齡、婚姻狀況、家庭收入、社經地位、合併其他慢性病及藥物副作用。 四、相關性結果上發現社會支持與「心理健康」構面得分呈顯著正相關,換言之當結核病患者獲得越多社會支持其「心理健康」狀況越佳。且對病患提供越多的情緒與訊息支持,將可改善其「心理健康」狀況。 五、所有預測變項共可解釋生活品質其總變異量的25.3%。
  • Item
    三位精神病患者日常生活之個案觀察、訪問研究
    (健康促進與衛生與衛生教育學系, 1994-05-??) 吳就君; 黃淑英; 張麗玲
  • Item
    臺北市小型養護機構高齡住民自主性與生活晶質及其相關因素研究
    (國立台灣師範大學健康促進與衛生教育學系, 2013-12-??) 馬芝意 陳政友; Chih-Chi Ma Cheng-Yu Chen
    目的:了解臺北市小型養護機構高齡住民自主性與生活品質之預測因子。方法:以機構為單位,採「集束採樣」方式,問卷以背景變項、巴氏量表、簡短老人憂鬱量表、自覺健康狀況量表、老人自覺自主性量表及生活品質量表等結構式問卷蒐集資料,採面對面訪問的調查方式進行,共取得臺北市38家小型養選機構內意誠清楚、無失智(SPMSQ≧6分)、年齡≧65 歲,可溝通之351人(100%) 有效樣本。結果:研究對象整體「自主性」屬中等程度,其中以「人住決策者」、「日常生活功能」、「憂鬱程度」及「自覺健康狀況」為自主性主要的預測變項。「生活品質」中以「社會關條範疇」與「環境範疇」屬中上程度,而「心理範疇」與「生理範疇」屬中等程度,其中以「性別」、「年齡」、「機構居住時間」、「居住費用支付者」、「日常生活功能」、「憂鬱程度」、「自覺健康狀況」及「自主性」為生活品質主要的預測變項。結論研究對象之背景變項及健康狀況可有效預測自主性,而背景變項、健康況及自主性亦可有效地區別預測生活品質四個範疇面,其中又以「自主性」對生活品質四個範疇面皆有預測力且影響力為最大。建議:重視高齡住民之異質性,提供不同程度之照顧措施,強化自主性照護,避免「廢用症候群」發生,使其保有自尊、自主及獨立性或享有生活品質為機構式照護之最終目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