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促進與衛生教育學系
Permanent URI for this communityhttp://rportal.lib.ntnu.edu.tw/handle/20.500.12235/18
在國立臺灣師範大學,衛教人有個綽號是健康寶寶。
比起其他科系的學生,“衛仔”們多了份對健康的強迫性關懷,上課時多了與老師的互動,而多元的學習方式,透過討論、表演、參觀…,甚至是 Call in、Talk Show 的展現,讓整體學習更生動。
環境的學習與刺激更是讓人憾動心弦:大安森林公園的音樂台、西門町和東區的燈紅酒綠街、中正紀念堂和市政府的台北燈會,還有更臨近國家圖書館、北市圖書館、台大、公館、台北火車站、光華商場…,當然還有師大夜市的異國風情。
Browse
4 results
Search Results
Item 國小學童口腔保健素養教育介入效果研究(2020) 許愛玲; HSU, Ai-Ling本研究旨在發展口腔保健素養教育介入,並評價教育介入對學童在口腔保健知識、態度、技能、自我效能、行為與口腔理學檢查之影響。本研究採準實驗設計,研究對象為108學年度新北市二所國民小學高年級學童,選取某國小學童為實驗組,另一國小學童為對照組。以高年級共四個班級約95人為實驗組,對照組共四個班級學童約56人。實驗組在二個月期間進行口腔保健素養教育介入共8堂課(每堂課40分鐘),包括口腔保健課程、貝氏刷牙法牙刷及牙線操作技巧並進行前後測問卷調查及口腔理學檢查;對照組進行一般健康教育課程教學及前後測問卷調查與口腔理學檢查。利用廣義估計方程式(Generalized estimating equations)進行分析,評價口腔保健素養教育介入的效果。 研究結果顯示,國小學童在口腔保健素養教育介入後能顯著提升學童之口腔保健知識、態度、技能、自我效能與行為,學童理學檢查結果牙菌斑殘留也顯著改善,實驗組學童牙菌斑殘留顆數由12.23顆顯著下降為5.04顆。受測學童表示學習口腔保健知識與潔牙技巧是有趣的,願意將所學應用於生活中。建議未來可將此教材納入口腔保健教育課程,提升學童口腔保健素養與口腔自我照護習慣。Item 運用戲劇教育於國小性教育之介入研究-以南投縣某國小高年級學生為例(2012) 楊靜昀; Ching-Yun Yang本研究之目的在運用戲劇介入性教育,以學生為中心之教學方法,結合社會認知理論、健康信念模式及社會支持等理論為依據而發展介入計畫,期能透過本介入計畫提升國小高年級學生在性知識、性態度、性健康生活技能之自我效能。 為探究本介入計畫成效,以準實驗研究設計之實驗組對照組前測、後測、後後測設計方式,選取100學年度之國民小學高年級學生為主要研究對象,共147人。實驗組85名學生接受戲劇介入性教育計畫,而對照組則為鄰近地區社經背景相似之高年級學生共62名,接受九年一貫健康與體育教學。兩組於實驗組接受教學介入前同時完成前測問卷,介入期間二個月,於介入後同步進行後測,並於六週後進行後後測,以了解介入之整體成效。本研究之成效評量工具包括過程評價之半結構式問卷、學習心得、教學介入效果之結構式問卷等,以能收集介入歷程及結果之量性成效評量資料。 研究結果發現運用「戲劇介入性教育」課程教學設計,將性教育教學內容編排於劇情中,對於提升「性知識」、「性態度」、「性健康生活技能之自我效能」皆有良好效果且達統計上的顯著差異(p<.001)。實驗組學生對此教學過程及戲劇持正面的評價,學生認為有很大的助益,有九成以上的學生喜歡此教學方式且有助於了解性相關的生心理知識、建立正向的性態度及更有把握做到性健康生活技能之自我效能部分。此教學模式可於校園實施,並且也可以結合藝術與人文及健體領域課程,取代傳統的教學方式。Item 運用媒體素養教育對國小學童飲食行為之介入研究-以彰化縣某國小高年級學生為例(2016) 吳靜昀; Wu, Ching-Yun本研究目的為運用媒體素養教育,學生為中心之教學方法,並結合計畫行為理論及社會認知理論為依據而發展介入計畫,期能透過本介入計畫提升國小高年級學生媒體素養能力及飲食知識、態度及行為。 為探究本研究課程成效,以準實驗研究設計之實驗組及控制組前測、後測、後後測設計方式。選取102學年度彰化縣某國民小學高年級學生為主要研究對象。實驗組(n=117)接受媒體素養教育,而控制組為鄰近地區社經背景相似之學生(n=117),未接受課程介入。教學介入共六週,每週1堂課,每堂課40分鐘,共計240分鐘。二組在教學介入前一週進行前測,於教學介入結束後一週內進行後測,以了解介入之立即效果;再於一個月後進行後後測,以瞭解教學介入之延宕效果。 研究結果發現運用「媒體素養教育」課程教學介入,對於提升學童「媒體素養能力」、「飲食知識」、「飲食態度」、「飲食行為」皆有良好效果。實驗組學生對此教學過程亦有正面的評價,學生認為有很大的助益,有八成以上的學生喜歡此教學方式且有助於了解媒體素養相關的飲食知識、建立正向的飲食態度及更有把握做到健康飲食行為。此教學模式可於校園實施,並且也可以結合健體領域課程,取代傳統營養教育講述的教學方式。Item 國小學童對氣喘同儕之關懷態度與關懷效能研究(國立台灣師範大學健康促進與衛生教育學系, 2008-06-??) 張美智; 趙淑員; 賴香如本研究主要目的在了解國小學童對氣喘同儕關懷態度及關懷效能的現況,並探討其與個人背 景因素、同儕關係、氣喘相關經驗、氣喘相關知識之關係。以九十五學年度就讀台北市某國小之四、五、六年級學生為母群體,依年級分層隨機集束抽取11班 285名學生為樣本,以自編結構式問卷為工具,共得有效樣本284人,有效回收率99%。資料以單因子變異分析、皮爾森積差相關和逐步迴歸分析等方法進行 分析,結果如下: 1.研究對象對氣喘同儕多持正向關懷態度,並以對協助氣喘同儕的態度最佳;關懷效能把握程度佳,且以協助氣喘同儕參與學校活動的把握程度最佳。2.女生的 關懷態度和關懷效能均比男生高。同儕關係、氣喘相關經驗、氣喘相關知識與關懷態度及關懷效能呈正相關。3.同儕關係和氣喘相關知識是對氣喘同儕關懷態度的 最佳預測變項,可解釋其23.3%的變異量。4.同儕關係、氣喘相關知識、氣喘相關經驗、氣喘病史和母親教育程度是對氣喘同儕關懷效能的最佳預測變項,可 解釋35.2%的變異量。 依據研究結果,提供學校氣喘管理與教育介入之建議,期望對氣喘學童學校適應有助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