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促進與衛生教育學系
Permanent URI for this communityhttp://rportal.lib.ntnu.edu.tw/handle/20.500.12235/18
在國立臺灣師範大學,衛教人有個綽號是健康寶寶。
比起其他科系的學生,“衛仔”們多了份對健康的強迫性關懷,上課時多了與老師的互動,而多元的學習方式,透過討論、表演、參觀…,甚至是 Call in、Talk Show 的展現,讓整體學習更生動。
環境的學習與刺激更是讓人憾動心弦:大安森林公園的音樂台、西門町和東區的燈紅酒綠街、中正紀念堂和市政府的台北燈會,還有更臨近國家圖書館、北市圖書館、台大、公館、台北火車站、光華商場…,當然還有師大夜市的異國風情。
Browse
2 results
Search Results
Item 大學生成癮物質使用行為及其影響因素模式之建構與檢證-以臺北地區為例(2010) 李建明; Jane-Minge Lee研究背景 近年來隨著臺灣社會經濟的蓬勃發展,人民衣食豐足,追求高品質的生活,卻常有諸多文明病之產生,同時更為了因應工作或課業壓力,以及人際關係溝通等問題,因而導致飲食失調、體能不足等不利於身心健康之行為。大學生是國家未來的棟樑,國家的興盛衰敗則繫於學生身心健康之良窳;另一方面,在社會結構快速的變遷下、價值觀的改變,以及來自於個人、家庭、學校和社會環境各方面的壓力,進而導致吸菸、飲酒、嚼食檳榔及濫用藥物等許多危害健康行為於焉而生。於此,本研究針對大學生來探討究竟是個人因素、家庭因素或學校因素會影響到其成癮物質使用行為,實為目前從事高等教育相關工作者所應重視之議題。 研究目的 本研究嘗試建構一個影響大學生成癮物質使用行為的理論模型,並希冀能透過實徵資料分析,運用生態系統理論來加以檢視大學生成癮物質使用行為是否受到社會人口學變項、個人、家庭、及學校因素的影響?以及進一步由社會人口學變項、個人、家庭、及學校等因素,檢視其對成癮物質使用的效果與預測力。 研究方法 針對臺北市、新北市30所國(市)、私立大學及科技大學等四類日間部大學生為研究對象,並進行兩階段樣本選取,第一階段先隨機抽取10所學校,第二階段再細分為人文與社會類(文、法、商)及科技與自然科學類(理、工、農、醫)等兩大類別進行調查,研究發出1,300份問卷,有效樣本數共為1,140份,回收率為87.6%。研究分析則運用SPSS 18.0版、AMOS 17.0版等統計套裝軟體進行百分比次數分配和平均數、因素分析、多元迴歸及結構方程模式(SEM)等方法,並針對本研究所建構的影響大學生成癮物質使用行為的理論模型,進行實證資料分析。 研究結果與發現 一、臺北地區的大學生有著較低的嚼食檳榔、成癮藥物等使用行為;在飲酒方面,高達61%比率有飲酒行為;而吸菸方面,亦高達17%有吸菸行為。 二、大學生的社會人口學變項(性別、家庭結構、母親職業、居住地區、就讀年級、就讀學校類型)可解釋成癮物質使用行為變異量約10%。 三、個人因素中的自尊及人格特質對大學生成癮物質使用行為有直接影響。 四、個人、家庭和學校因素約可解釋大學生成癮物質使用行為的8%。 根據研究結果,本研究針對如何有效降低大學生的成癮物質使用行為提出若干建議,以及未來研究之可行方向,以提供給個人、學校、及教育相關的防制與支持系統,並冀望學校或政策部門能制定重要衛生政策,儘早擬定完善配套措施,俾使後續衛生教育暨研究能有更大的貢獻。Item 臺北市國中家長與學生親子關係、家長成癮物質預防效能及相關因素研究(2012) 彭瓊弘; Chiung Hung Peng本研究旨在探討臺北市中正區國中家長與學生所知覺的親子關係、家長成癮物質預防效能之現況,並分析影響受測家長及學生知覺親子關係、家長成癮物質預防效能之相關因素。 本研究採次級資料分析,研究對象以分層隨機抽樣抽出九十六學年度第二學期就讀於臺北市中正區兩所市立國民中學之七、八年級學生及其家長,研究工具採用李景美等(2007)進行「社區青少年藥物濫用預防介入模式研究-以MDMA等俱樂部藥物為焦點」編制的調查問卷,共獲得有效親子配對樣本328對。資料整理後以SPSS18.0軟體進行統計分析。 本研究結果如下: 一、受測親子雙方知覺親子關係普遍良好,僅在親子溝通互動分項上有 略低的情況。 二、受測親子雙方知覺家長成癮物質預防效能尚佳,僅在菸酒檳榔預 防效能分項上有略低的情況。 三、受測親子雙方知覺親子關係會因家長背景變項、學生背景變項、家 長成癮物質使用行為不同,有顯著的不同。 四、受測親子雙方知覺家長成癮物質預防效能會因家長背景變項、學生 背景變項、家長成癮物質使用行為不同,有顯著的不同。 五、受測家長和學生間知覺親子關係有顯著中度的相關。 六、受測家長和學生間知覺家長成癮物質預防效能有顯著低度的相關。 七、家長背景變項、學生背景變項、家長成癮物質使用行為能顯著預測 受測家長知覺親子關係,可解釋的總變異量達11~14%,具中低度的 解釋力,其中以家長教育程度、家長職業、學生年級三個變項能顯 著預測受測家長知覺親子關係。 八、家長背景變項、學生背景變項、家長成癮物質使用行為能顯著預測 受測學生知覺親子關係,可解釋的總變異量達11~18%,具中低度的 解釋力。其中以家長教育程度、家長職業、家庭經濟狀況、家長婚 姻狀況、學生年級、學生成績六個變項能顯著預測受測學生知覺親 子關係。 九、家長背景變項、學生背景變項、家長成癮物質使用行為能顯著預 測受測家長知覺成癮物質預防效能,可解釋的總變異量達11%, 具低度的解釋力,其中家長教育程度能顯著預測受測家長知覺 成癮物質預防效能。 十、家長背景變項、學生背景變項、家長成癮物質使用行為能顯著預 測受測學生知覺家長成癮物質預防效能,可解釋的總變異量達11 %,具低度的解釋力,其中以家長職業、家庭經濟狀況、學生年 級三個變項能顯著預測受測學生知覺家長成癮物質預防效能。 依據研究結果,建議未來推動親職教育重點為:加強親子雙方溝通技巧、針對不同年級的學生及其家長做不同的親職教育規劃、強化弱勢家庭的家庭功能及親職效能。在推動成癮物質使用防制工作方面,建議未來發展適當的成癮物質預防親職教育介入方案、強化弱勢家庭家長成癮物質預防效能,以及提供有成癮物質使用行為的家庭戒除服務,以作為未來教育界、政策面、社福專業建議與計畫實施之參考依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