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促進與衛生教育學系

Permanent URI for this communityhttp://rportal.lib.ntnu.edu.tw/handle/20.500.12235/18

在國立臺灣師範大學,衛教人有個綽號是健康寶寶。

比起其他科系的學生,“衛仔”們多了份對健康的強迫性關懷,上課時多了與老師的互動,而多元的學習方式,透過討論、表演、參觀…,甚至是 Call in、Talk Show 的展現,讓整體學習更生動。

環境的學習與刺激更是讓人憾動心弦:大安森林公園的音樂台、西門町和東區的燈紅酒綠街、中正紀念堂和市政府的台北燈會,還有更臨近國家圖書館、北市圖書館、台大、公館、台北火車站、光華商場…,當然還有師大夜市的異國風情。

Browse

Search Results

Now showing 1 - 2 of 2
  • Item
    北台灣青少年自覺壓力與手機成癮之關係:以憂鬱情緒作為中介因子
    (2023) 徐靜怡; Xu, Jing-Yi
    研究目的:瞭解北臺灣青少年早期自覺壓力與後期手機成癮之間的關係,並詳細了解憂鬱情緒是否為自覺壓力與手機成癮之間的中介因子。研究方法:本研究採取縱貫性研究,研究對象為新北市及桃園市108學年度的國高中職一年級生,每學期調查一次,進行三學期的追蹤,共762名學生參與完整三波調查。本研究以PROCESS模式進行統計分析。研究結果:研究樣本的第一波自覺壓力與第三波的手機成癮行為呈現直接正相關。在控制第一波手機成癮情況下,第二波憂鬱情緒在第一波自覺壓力與第三波手機成癮之間,作為部分中介因子。表示自覺壓力較高者,下一時點之憂鬱情緒亦較高,且可顯著預測第三波的手機成癮程度。研究結論:青少年承受的壓力,會導致憂鬱情緒,且提高手機成癮的程度。建議未來在研擬預防青少年手機成癮的策略時,應考慮其壓力程度與憂鬱狀況。
  • Item
    新北市國小學生智慧型手機成癮及其相關因素之研究
    (2017) 王芷柔; Wang, Chih-Jou
    本研究旨在探討國小五年級學生智慧型手機成癮情形及其相關因素之研究,共抽樣新北市13所國民小學進行施測,共計1,578名學生完成問卷填答,研究結果如下: 一、研究對象中21%有智慧型手機成癮的情形;智慧型手機使用功能以使用影音娛樂頻率最高;家長對智慧型手機使用之管教中,自覺家長執行技術與監視性手段傾向「否/不知道」、自覺家長執行限制性手段傾向「有條件允許做」;智慧型手機風險感知傾向「同意」。 二、個人背景變項(性別、家庭經濟狀況、親子相處情形)、智慧型手機使用功能(遊戲、社群網站、即時通訊、影音娛樂)、家長對智慧型手機使用之管教(限制性手段)、智慧型手機風險感知,與智慧型手機成癮呈顯著相關。 三、複迴歸分析結果顯示,研究對象家庭經濟狀況為低收入/中低收入、親子相處情形為非常不好/不好、一週使用愈多天「遊戲」、「社群網站」、「影音娛樂」功能、家長採取「限制性手段」愈少者,則愈可能有智慧型手機成癮的情形。